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阎立本《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秋 《收藏家》2003,(4):56-61
《步辇图》卷,据北宋章伯益在画末的篆书末行称,是“唐相阎立本笔”。《历代帝王图卷》,据卷后拖尾宋人富弼、韩琦、蔡襄等人的题跋,也说是阎立本笔。但此二图,它们的风格骨体、艺术水平、笔墨习惯,皆无共性,且优劣差别,有如天壤。而“帝图”所绘,经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以及初唐李贤墓、李重润墓、李仙蕙墓壁画相印证。其时代风格、所表达的人物气质、服饰器物、贯穿于整个画面的行线用笔,以及它们的综合艺术水平,皆完全吻合。且《帝图》所绘,其微妙处较壁画有过之无不及,证明此图的作者是初唐顶尖高手。尤以作者熟悉宫廷生活,因而卷中陈宣帝所乘的腰舆(即步辇)与舆士的挽舆特写,完全符合史书帝王小行幸  相似文献   

2.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描述了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使者历史场面。该作品中包涵的有关隋唐时期服饰方面的图文信息,对于中国服装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唐代服色制度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考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就图中引班使者的礼官所着官服之色名、品级以及该图中所绘场面的具体时间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台县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由击鼓图和角抵图构成。图中人物高鼻深目,髡发留辫,穿连衣窄袖长身短裙,经研究是粟特人的长相、发式和服饰。所击之鼓是流行于康国、安国的和鼓,又称应鼓、加鼓,即史籍记载的小鼓。而角抵图由于肢体未接触,很可能是康国乐、安国乐中的二人舞者。该图表明十六国时期酒泉郡表氏县(高台县)粟特人聚落已经存在,到西魏时代表国家出使突厥。  相似文献   

4.
杨博然 《收藏家》2023,(1):9-20
故宫博物院保存有清佚名《乙丑同年雅集图》第一卷的摹本及第三卷,表现的是嘉庆十年乙丑科(1806)同榜进士的雅集活动,形象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以同年为纽带的文官定期雅集的文化活动。此两卷之前未被展出或发表,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笔者通过对两卷《乙丑同年雅集图》的创作缘由、过程及作者进行讨论,判断了第一卷为叠加绘制的绘画方式,且两卷均受波臣派画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明清时期该题材图像的继承与演进,填补了关于清代同年雅集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画长卷《便桥会盟图》(图一,以下简称《盟》卷)是陈及之唯一的传世之作。该图系纸本白描,纵36厘米、横774厘米,1955年第12期《美术》杂志第一次局部刊载《盟》卷时,就引起了美术史界和服饰、体育史专家们的重视,陈及之精湛的白描功底和生动的  相似文献   

7.
傅璇琮  周建国 《文献》2004,(2):60-69
一 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历史名画,历来以为是唐初阎立本所绘.徐邦达先生主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对此画是如此说明的:"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本)","设色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西藏使臣禄东赞的一段故事.画中李世民乘坐着'步辇',由四宫女抬行.  相似文献   

8.
朱敏 《收藏家》2009,(1):41-44
唐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史》记录了魏晋时期魏高贵乡公所画《新丰放鸡犬图》。从名称上看,此画描绘的是当时农村日常生活情景。唐代风俗画更多,据裴孝源记载有如刘填《少年行乐图》、杨修“两京图》、史道硕《田家社会图》、顾宝光《洛中车马图》《越中风俗图二卷》、史文敬《张平子西京赋图》、杨子华《邺中百戏图》、  相似文献   

9.
明人《十同年图》卷是描绘明中期大臣李东阳、闵珪等十位甲申进士同年的一次雅集的群像画,创作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它是历代雅集图的继承和发展。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孝宗朝精英朝臣的群像。明孝宗以仁政和善用贤臣享有盛名.其统治时期是明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甲申十同年”是当时官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此图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此卷为闵珪家藏本,后人提到此图为宫廷画家吕纪所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藏《春山图》卷一直被归于北宋燕肃名下,但自入藏以来,就其是否确为北宋真迹,始终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学界对作品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梳理《春山图》的流传经过,并对卷后题跋内容及作者归属、鉴藏印位置及真伪以及图像所呈现的时代风格依次予以考察辨析,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春山图》中存在的疑点及所暴露的破绽,以此推断《春山图》并非北宋燕肃真迹。最后,作者将此图与《右军书扇图》相联系,通过对验二图类似的伪题、伪印,探究今日所见《春山图》的形成时间和制作缘由。  相似文献   

11.
《诗·小雅·都人士》篇是记载两周时期贵族服饰、发式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结合相关考古发现对诗中狐裘、台笠、充耳等作出考证,勾稽出两周时期服饰制度的变革情况,并指出诗歌主旨正是感古伤今,借服饰、发式的描述而慨叹"周礼不存"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清代乾隆帝《盘山图》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画面空间处理方式,并着重解读画上的题诗,从题诗的时间顺序、位置布局、主题内容、诗体形式、诗后钤印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剖析乾隆帝在漫长岁月中的心理变化,指出《盘山图》轴通过大量有纪年的题诗,将时间的流逝留驻于空间的布置之中,使画与历法联系起来,从而使这幅普通的山水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意识形态价值。此外,作者也研究了董邦达创作的《田盘胜概图》册和《盘山十六景图》卷,与《盘山图》轴和《盘山志》版画插图等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画法精细的《田盘胜概图》册在写实的表象之下具有高度风格化的倾向;《盘山十六景图》卷同样对空间作了风格化的处理,通过压缩、位移等技术手法,加上观看必需的时间过程,使画面空间与时间维度联系起来,这是长卷构图固有的特性,与《盘山图》立轴式的时空交融方式形成了对比。乾隆帝不选择适于书写题跋的《盘山十六景图》卷拖尾题诗,而选择在《盘山图》轴上局促的空白处题诗,更证明了他对《盘山图》轴有特殊的意匠经营。  相似文献   

13.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方面、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款式和佩饰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对小说《红楼梦》女性服饰做出总结,得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地位与服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徐建霞 《收藏家》2014,(5):34-36
<正>《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此书是清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著录清宫所藏古代青铜器的谱录,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梁诗正、蒋溥等奉敕编撰修。编撰体例参考《考古图》、《博古图》,将清宫收藏的铜器,分为七十种,共一千五百二十九器。每卷前有目录,按照器物的外形绘图,图后有铭文,有文字对铭文进行解释,并记录器物的尺寸、重量。所绘器物图,为追求美观,有模绘  相似文献   

15.
新见唐代安优婆姨塔铭汉文部分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文献》2020,(3):151-166
新见《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并序》,是一方入华粟特人的塔铭,该塔铭由汉文和粟特文两部分组成。汉文部分共11行(包括题目),粟特文共17行。通过汉文部分考释可知,塔铭的主人出于昭武九姓的安国,但已经内迁到凉州姑臧,其族群当属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其居住地长安外郭城群贤坊地近西市,是唐代旅京外族人集中居住区。与常见的粟特人信奉祆教或摩尼教等三夷教不同,据铭文中"普别二法""一乘"等概念,联系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史实,征之以新出文献和文物,推测此优婆姨当为三阶教信徒。她虽然是在家修行者,但没有依据世俗的葬法,而是与其他信徒集中在三阶教创始人信行葬地附近埋葬,葬俗或属当时佛教的林塔葬。  相似文献   

16.
元人《宦迹图》卷(旧题宋人画《赵遹泸南平夷图》卷) 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高39.3、长396.2厘米,今藏美国堪萨斯城奈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此图景物相连,画一人不同时期的事迹,无款识。卷前有佚名人书"笃恭"二大字,书于元宫廷御用明仁殿描五爪金龙黄笺上。又有明沐昕篆书"徽宗宸翰"四大字。卷后有沐昕行书跋及明宣德十年吴讷跋,都称"笃恭"二字是宋徽宗所书,而没有提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唐五代时期岭南西部粟特人活动踪迹的查找和考证,文章借以分析该时期在岭南西部的粟特人事迹、他们南下的目的及其五代以后不见于史籍的原因。这些粟特人是在唐中后期朝廷重用胡将、岭西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从北方南下岭表,没有确切的例子说明岭南西部有来自海路的粟特人。他们大多以军职或行伍世家的面貌进入岭西。在有限的材料里仍能清晰地了解到他们华化的过程。入宋以后,由于入华粟特人长期以来通过改变姓氏、郡望、民族以及与汉族通婚等形式,改变了原有特征,其民族性已杳不可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史料记载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传世实物,对故宫藏清《康熙万寿图》卷作了综合考证。指出此图并非《康熙万寿图》原本,也不是宫廷画家绘制,而是嘉庆二年以刻本为蓝本,由苏州织造奉旨承办的一件水平不高的应急之作。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7,(3)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人毛里斯等将西夏文泥金写经《妙法莲华经》6卷掠往法国,伯希和参与其事。其中3卷藏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其他辗转藏于德国。据该经序言等考证,其由汉文译为西夏文的时间为西夏前期的惠宗时期,后又经校正。该写本为八百多年前西夏时期的古籍。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第二、六、八卷,装帧考究,缮写精绝。该经版本为八卷本,与流行的七卷本不同。利用西夏时期的西夏文本和汉文本,可考知八卷本的结构及两种版本所含各品的异同。追溯国内外专家对此文献介绍、研究的历史,伯希和与毛里斯都曾介绍、研究过此经,而清末的鹤龄可能是最早破译此经并取得较大成果的专家,也是近代国内外识读西夏文字的第一人。此后罗福成、邓隆都有新的建树。1932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刊登了此经卷第一卷首经图和两面序言的照片,保存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方面、尤其是男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男性服饰的头饰、服装、佩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得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地位等与服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