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历来学界并未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朝鲜王朝宫廷刺绣的研究,系统考察宫廷刺绣的传统及制作工艺等相关问题。该文根据现存宫廷刺绣的功能和特点,将其分为服饰和结婚礼品刺绣以及佛教和屏风刺绣两个大类,以此分析几种宫廷刺绣的艺术面貌、工艺成就以及在当时的宫廷和社会中体现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材料,进一步探讨由宫廷画员所绘制的刺绣底本(即绣本)的种类、制作方式,及其与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宫绣与民绣的关系以及宫绣底本对民绣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晶 《神州》2013,(21):213-213,215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红瑶作为瑶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因其妇女上身衣着的外衣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而得名。刺绣在红瑶的服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红瑶刺绣代表图案“老虎爪”进行探析,使人们了解红瑶传统图案“老虎爪”在红瑶服饰中的内涵及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朝鲜王朝(公元一三九二~一九一○年)的肖像画拉近了视觉、材质与文献研究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大英博物馆朝鲜收藏中的《蔡济恭像》时,笔者将先追溯服饰和纺织史中的线索,再转向与该主题相关的历史文献。此幅画作在追溯前述线索方面尤为重要,仔细审视,可获取许多关于朝鲜王朝艺术与社会的信息[图一]。同朝鲜王朝全身像中常见的一样,此画中的蔡济恭也是双腿盘坐于垫上。他头戴乌纱帽,身穿宽大的浅粉色团领衣,双手置于腿上,手脚均掩盖于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刺绣     
哈萨克族妇女擅长一门传统的本民族手工艺术———刺绣。哈萨克刺绣色泽鲜艳绚丽,图案类型众多,古朴大方,带有一种强烈的草原民族风韵。虽然构图大多用对称的手法,但表现的风格不落俗套,毫无生硬呆板、枯燥单调的感觉,表现了哈萨克族牧民健康、朴素的审美观。哈萨克刺绣色彩亦有该民族独特的寓意:蓝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火、太阳和光明;白色象征真理、快乐、幸福;黄色象征智慧、丰收;黑色是大地;绿色象征着青春以及生命……哈萨克刺绣的题材、内容、色彩都与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牧民们从自然界直接取材,观察细致,但不受自然形态的约束,十分重视艺术的概括、取舍和提炼,流行用省略、夸张、变形来突出主题。刺绣作品中,马的嘶鸣、鹿的跳跃、花朵的对称及色彩搭配都设计独特,各具风格,深刻反映了哈萨克族的民族风貌、生活习惯和世代相传的民族意识。哈萨克族姑娘从小就学刺绣,长大订婚以后,专门在家把自己喜爱的花草、山鹿、骏马等图案绣在枕套、被罩、布幔、床幄、挂囊、窗帘和壁挂服饰上,这些刺绣品便是姑娘的嫁妆。举行婚礼时,男方要搭起一顶叫“吾陶”的小型毡房,专供摆放新娘的女红,房子里面被刺花、绣花和补花的装饰品装扮得十分漂亮,几乎是一座哈萨克人绣花、刺花...  相似文献   

5.
刘亚婷 《区域治理》2022,(12):225-228
精美的刺绣工艺能够让服饰变得有灵魂且有内涵.花腰服饰是彝族尼苏支系的民族传统服饰,因其妇女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所以被称之为"花腰彝族".随着时代的发展,花腰彝族的刺绣功能和图案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对彝族花腰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及工艺作深入分析,重点探讨其审美特征中的差异化表现,以此希望推动彝族花腰刺绣纹样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朝鲜王朝时期服色禁制的颁布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原因所导致的。文章主要采用试论结合的方法对朝鲜王朝时期服色禁制进行阐述,通过中朝服饰制度对比进一步呈现朝鲜王朝时期制定服色禁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壁画提供了丰富的发式、首服、身衣、足衣图像,依据四者不同搭配可将高句丽壁画服饰分成十型。高句丽壁画服饰含四种服饰文化因素——高句丽族服饰因素、汉服因素、以(慕容)鲜卑为代表的胡服因素和上述三种混搭式服饰因素。中国高句丽壁画服饰与朝鲜高句丽壁画服饰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高句丽壁画服饰的民族性差异、地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直观而生动地反映了公元一至八世纪高句丽族、高句丽社会及高句丽国家的沧桑。  相似文献   

8.
郑屹 《丝绸之路》2004,(3):29-33
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服饰千姿百态,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工艺十分精湛,富于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民族工艺的精华.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和传说故事,使服饰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  相似文献   

9.
宫廷戏衣     
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文物中,有一类数目可观的藏品——清宫戏衣。这些戏衣是自明中期到清末遗留至今的,具有两代数朝各个时期的特点,是探索研究宫廷戏曲和戏衣发展情况的历史标本。 清宫戏衣概况 戏曲是门多采的艺术,戏剧服装则更是多种工艺的综合,其色彩、花纹、图案以及刺绣技艺等都有独到之处。 戏衣也叫戏装,演员在舞台上穿戴使用的戏衣、盔头、靴鞋等统称“行头”。戏衣  相似文献   

10.
白族穿旗装     
又凡 《中华遗产》2011,(4):12-13
这是和主流白族服饰大桕径庭的装扮,以黑色为主,搭配上粉红、粉蓝、大红和翠绿这些颜色,对比鲜明,又庄重沉稳。以深色缎料为底,装饰刺绣的宽花边,或者整件衣服都满绣图案。  相似文献   

11.
"上头"作为婚礼前夕的生命礼仪,是由长辈带领新郎或新娘在出门举行婚礼的前夜身穿孝服,拜斗遥祀代表中华意象的北斗,以斗中事物象征内化心中价值观;同时,更重要的是由长辈带领新人祭祀神明与历代先人,为新人梳头变更发型,并在过程中叮嘱娶妻或嫁夫不能忘本,切记为家为中华开枝散叶。正当新人共同经历人生历程关键的转变时刻,"上头"仪式成为构建新婚夫妻共识的婚礼习俗,过去甚至鼓励新人身着仿制的明朝服饰,目标不外鼓励个人思考安身立命,也顾及家庭传宗接代如何与民族命运演变相融合,由此承先继后,也会影响未来儿孙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2.
黔北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对黔北苗族刺绣图案进行艺术语言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黔北苗族刺绣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宋元明时期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出版业的发达,产生了诸多普及性史书,江贽《少微通鉴节要》和曾先之《十八史略》即其典型代表。两书约在丽末鲜初传入朝鲜半岛,明人以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义例改订的版本迅速风靡朝鲜社会,成为朝鲜各阶层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渠道。曾、江二史在朝鲜王朝前期备受推崇,出现了诸多续补之书,但到朝鲜王朝后期,士人特别是实学学者受清代学术影响,针对两书展开了系统批评,不仅抨击其义例与内容不符之类形式方面的问题,也对书中所载史实的可靠性进行质疑。即便如此,两书在童蒙教育中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没有去过日本,但常常想起我所亲见的日本人的三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哭泣。那是1945年初的一个冬日夜晚,我家居住的山西太原市大剪子巷,尽西头一家饭馆座无虚席,日本军人正在那里举行婚礼。新郎新娘身穿典雅和服——听说新娘是远渡重洋特意到中国完婚的,那艳丽和服饰在一群面容憔  相似文献   

15.
李振 《中国土族》2006,(1):71-72
异彩纷呈的晋京亮相 2005年7月29日,由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录制的《魅力土族》,在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下,异彩纷呈地向全国观众亮相.并由《中国土族》总编解生才作为节目点评专家,依照节目安排的土族"婚礼、服饰、刺绣、面食"四大块,一一点评,准确生动,赢得好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藏民族的服饰,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一千三百年前,吐蕃王朝的祖孙三法王时期,出现了国王和王后、大臣等等级次序分明的服饰,后萨迦派朝政时期,八思巴创制了包括适合于十三科制的官帽、官服等服饰礼制。帕竹王朝和藏巴王朝等时期,依据古代服饰,相继不断出现了盛行与世的珠宝服饰和王子装  相似文献   

18.
<正>土族生活的地区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样的美称与土族颜色鲜艳的服饰密不可分,而土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装饰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精美刺绣,青海土族刺绣是中华民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刺绣纹样清晰、针法多变、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人民热情奔放、  相似文献   

19.
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推动非遗保护事业与当代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联合主办,"锦绣中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刺绣技艺精品展,于10月29日在恭王府开幕。刺绣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6)
<正>清宫吉服,是清代皇帝、后妃、宗室等在元旦(春节)、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日和其他喜庆吉日穿着的服饰,虽然《大清会典·舆服制》中将吉服款式、颜色、龙纹图案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不得僭越,但因其是在喜庆之日穿着,所以吉服的色彩之华美,图案寓意之丰富是其他典制服饰所不及的。清宫通常称清帝吉服为龙袍(图1),图案除龙纹外,还饰有十二章纹饰,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龙袍形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端、四开裾、直身式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