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僚人入蜀”是发生于汉唐间西南民族的一件大事 ,研究有待深入。本文认为 ,入蜀僚人无论从民俗特征和语言遗存上来讲都与原住居民有很大区别。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中部和南部地区 ,具有使用铜鼓、葬行悬棺、崇祀竹王、凿齿穿耳等民俗和使用壮侗语或接近壮侗语的种种特征。这一事件不但对西南古代民族的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也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贵州博物馆相继在贵州的赫章、咸宁、清镇和平坝等四县地下考古发掘,出土了数量多达159件、质地包括金。银、铜、型式风格独特的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发权和发管,这是一批研究古代西南民族史的宝贵实物。由于这些实物中最早的年代是西汉初期,而出士的地点又属于“西南夷”生活的区域,正如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所作的结论:它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激中夜郎民族“结、耕田、有邑聚”的记载,其中“结”(推譬)、的饰物就是发权。这批出土的发或即夜郎民族使用过的遗物。黔中地域的清镇和平坝出土的古民族遗存的初…  相似文献   

3.
西汉南越王相吕嘉遗族入滇及其历史影响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汉“不韦县”地名的由来 ,无论从中国古代传统礼法、该县设立的时间或二论首倡者的学术专长等方面 ,均可证明常璩之“吕嘉说”为是 ,而孙盛的“吕不韦说”为非。以吕嘉遗族为代表的大批南越人被迁徙入滇 ,引起了当地的民族变动和户口猛增 ,有利于封建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汉武帝迁徙大量南越人入滇的目的是扫除从西南方向通往大夏道路上的障碍 ,但在客观上开辟了从东南沿海通往西南腹地的交通 ,加速了西南夷中农耕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 ,有利于古代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处康藏高原东缘的四川凉山彝族居住区何时有佛教文化的传?传播途径如何?这是从未有人正式探讨过的问题.本文作者从西昌市文博部门所藏的大量考古实物中发现4例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材料,并据以提出至少在东汉晚期,佛教文化已传入凉山地区,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相结合.文章还认为,凉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可能经“西南丝路”传入.  相似文献   

5.
一、凉山文物事业简况及发展优势凉山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代中央王朝都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武帝使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邓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在凉山都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凉山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回、蒙、苗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凉山各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加强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  相似文献   

6.
凉山地区古墓葬多样性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文化尚未进入凉山地区之前,是凉山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最复杂的时期。迄至目前,在凉山地区发现属于这一时期的古代墓葬已有七八种之多(图一)。这些墓葬除礼州新石器时代土坑墓时代较早外,其它类型的墓葬虽然各自延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从战国至西汉初可以说是各种墓葬在凉山地区的共存时期。为什么在凉山地区这个不大的区域内,会同时存在着若干种代表各类不同文化的古墓葬,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一、凉山地区古代墓葬概述  相似文献   

7.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还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贯彻执行,更是让凉山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来,在四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洲和渡口市的一些地方,相继发现一种特殊的瓮棺葬。1982年3月,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七里,坝种羊场在开荒中首次发现此种瓮棺葬,凉山州博物馆当即派人前往清理,初步了解到这是该地某一民族的特殊葬式。1982年6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组织的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队在渡口市米易县进行考察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  相似文献   

9.
凉山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里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现凉山州的地域,历代虽有划进划出,但大体就是今天的范围,即“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盐源、本里)”。凉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从成都通往云南的主要通道之一。自治州首府西昌历来就是这块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所设郡、州、府、司的治所所在地。为川滇间的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凉山州现有人口370万,有世居民…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09,(10):48-51
傣族人自称为“傣”,世代繁衍生息于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以德宏和西双版纳最为集中。从族源上追溯.傣族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泰国的泰族属同源民族,均为古代越人族属。西汉时期,傣族先民以“滇越”之名见载于史籍,而后又有”金齿”、“黑齿”、“银齿”、“茫蛮”、”白衣”、“绣脚”、“绣面”、”摆夷“等别称。  相似文献   

11.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凉山地区,历史悠久,远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秦统一巴蜀后,便在凉山一带推行郡县制度,司马相如指出过“邛、笮、冉(马龙)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由于秦朝短促,郡县制度没能巩固下来,“至汉兴而罢”。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以蜀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首开西南边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越西郡,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西南边陲的重要交通孔道,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末,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邓小平作为西南局第一书记与刘伯承一道率领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南。这时中央向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发出一份电:“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的确,“广大的民族地区就要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的进步作用和走向反面的过程就是改土归流的社会背景。 中国西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元明清时期,西南各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同时,西南各民族在政治等方面,又与内地封建地主政治存在重大差别。于是,元、明、清政府对西南多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有别于内地的不同的政策——即“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这种政策即适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又服务于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成为元、明、清各朝解决西南地区民族问题所施行的基本政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建国前的货币流通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已获资料表明,他们的用币经历了古代和近代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而以凉山地区的鸦片种植为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雅安地区旄牛飞越古道驿站考程在伦雅安是古代四川联系西南夷、吐蕃诸民族的交通要地,“当西南夷孔道,”①吐蕃入川之咽喉。自秦以来历代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在雅安境内开辟驿道,设置驿站,“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并巴蜀,置蜀郡,开青...  相似文献   

16.
从彝藏两枚土司印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及其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石达开由长江中下游率十余万太平军将士转战数省,最后在凉山边缘的大渡河畔遭到全军覆灭。这是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笔者通过民族调查,参考有关史料,在研究民族文物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弄清失败经过,找出失败原因,以达到总结历史教训的目的。在凉山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珍藏着因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由清朝政府改颁的、藏两枚土司印。彝族土司印是由“带密土千户印”改成“越厅属带密上游击关防”。这枚关防属长方形圆筒纽铜印,长9.8厘米,宽6.3厘米,厚1.6厘米,连钮高11.5厘米。印面宽边细字,…  相似文献   

17.
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火葬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在西南民族中,火葬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西南的许多民族仍以火葬为主、如藏族、彝族、羌族、布朗族、拉祜族、纳西族、门巴族、普米族等。怒族、哈尼族、瑶族等,不久之前还流行火葬。壮族虽以土葬为主,但对某些死者仍实行火葬;傣族僧侣实行火葬。故研究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三大系统。两个阶段:一,部分土著民族的固有葬俗,始出现于先秦时期;二,在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国一个人口比较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根据考证彝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居住在西南地区,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有十七个市县,彝族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在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普格、雷波、甘洛、越西等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多的文化遗存,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笔者在这里仅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在复制彝族古代建筑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一) 彝族民居建筑的选地定点。凉山彝族解放以前,主要居住在高寒的山区,地势的高低悬殊很大,社会经济是农牧兼营,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盐源县出土的人兽纹青铜祭祀枝片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源位于川西南部的雅着江下游,其地东连西昌市,北源甘孜州九龙县,西南与云南宁蒗县相接,闻名遐迩的泸沽湖就座落在此。境内属高原狭谷区,除县城周围有一山间盆地外,余皆为山岳地带。这里自古产盐,历史悠久,多民族杂居,史不绝书。著名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自西昌分道后,即西折途经盐源转丽江、大理出境,史称“润盐古道”。由此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了川滇西部古代南、北民族交往的重要走廊,并留下了一批丰富的遗迹和遗物。近十年来,省、州、县的文博部门在此进行了多次联合考古调查,除发现了一批新石器遗址和石器采集点外;还…  相似文献   

20.
林耀华所著《凉山夷家》,其学术价值前人已作充分论证和高度赞誉,但对其研究方法则论及者不多.本文就《凉山夷家》所展现的民族研究方法略呈管见,以利今之学人于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有较多认知.1935年经吴文藻引进,英国功能学派研究方法“布于燕京大学”.而林先生就读哈佛大学,曾受鲍亚士学派之熏陶,在吴氏所倡“社会学本土化”之框架下,融通各民族学派研究法而著于《凉山夷家》中,是为西学思想与中学史志研究法相结合之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