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20年4月至1922年11月存在于俄国远东地区的远东共和国,作为苏俄与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为苏俄的巩固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远东共和国的历史证明,列宁根据当时苏俄的实际情况与远东地区的局势制定的外交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本文论述远东共和国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以纪念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0周年。  相似文献   

2.
远东共和国,1920年4月6日宣告成立。1922年11月15日宣布归并苏俄。它是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远东地区创立的一个与苏俄政权并存的独立共和国。作为日苏之间的“缓冲国”,远东共和国为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东方赢得了缓和与喘息,使苏俄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的敌军,较快地结束了国内战争。作为独立的国家,远东共和国曾与日本、与毗邻的中国展开过积极、实际的外交活动,构成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可以说,研究这一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史、世界史、中苏关系史,都离不开对远东共和国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在苏联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包括三个经济区: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占全苏陆地面积的一半,占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领土的三分之一。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木材、水力资源等,近三十年来,苏联加速对这一地区的工业开发、组建一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上溯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历代明君贤臣为此而伤透脑筋,但始终没有能够扭转黄宗羲定律的轨迹。在“十八个手印”改变中国的皖东凤阳县,《农民陈兴汉与共和国总理的交往》,清晰地折射出中共四代领导集体为突破这一定律而进行的探索,老农与共和国几代总理的对话或许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1939年天津租界危机期间,英国根据欧亚局势的演变和美国态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本文通过对英国在天津租界危机中的外交折冲的研究,展现危机中的英国既不甘于放弃其在远东的权益,又不愿与日本走向军事对抗,因而推行了一种既支持中国抗战(主要是道义上的支持),又对日妥协的双重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从表象上看,充满着矛盾与反复.但在这一复杂表象的背后,则是英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远东获取最大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也是英国外交传统中的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这一核心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A.沃洛霍娃是俄罗斯外交部外交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历史学副博士。这篇论文发表于《远东问题》2000年第2期,主要以俄罗斯外交档案为依据。论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过程及谈判中主要分歧和争论,由此可看到目前俄罗斯史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某些看法,对于深人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当然。论文中有些观点值得推敲,如认为中国出兵朝鲜是在斯大林的压力下才决定的。这就有失于客观公允。事实上,中国高层内部当时虽然在出兵问题上有分歧,但作为主要决策者的毛泽东审时度势,还是主张坚决出兵的,而且不管苏联是否出动空军,中国都决定出兵。诸如此类,读者可加以鉴别和分析。运用多方面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为科学地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远东国际关系异常错综复杂,西方列强在这一地区竞相角逐,十分激烈。1894年7月,日本蓄意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历时半年多,最后以签订使中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而结束。条约内容一径披露,立即招致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从而使刚刚趋于稳定的远东局势再度紧张,呈现出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干涉事件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其影响却持续达十年之久,直至爆发日俄战争。为此,本文想就此作些初步探索,以期获得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楼均信教授主编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6)是我国法国史研究领域乃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收获,它填补了我国史学研究的一项重大空白。 第三共和国史,长期以来在我国几乎成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有一种教条:巴黎公社之后,资本主义走向没落,所谓“从巴黎公社时起,就开始了资产阶级的降弧,资本主义底衰落。”于是,第三共和国就是一片黑暗,于是,在历史教科书中巴黎公社72天的历史为一章,第三共和国前一时期的四十多年只是一章中无足轻重的一节。这并非国人创见,而是源于30年代苏联官方教科书。随着中苏政治分歧的明朗化,捅了苏联“先进”史学也不会象反右派斗争时那样贾祸了,但是上述倾向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9.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问题杨奎松有关共产国际1922年初在苏俄境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自从SQ年代初中国史学界陆续了解到苏联当年出版的《远东各国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速记记录,舒米亚茨基192...  相似文献   

10.
从争霸到战争 在远东政策的指导下,沙俄剑拔弩张,全力以赴地开展了争夺远东霸权的活动。但是,正如1895年10月25日《泰晤士报》所指出的:对于“满洲将实际上成为俄国的一省,中国的首都将受俄国的控制”这件事情,“不可能幻想,在远东具有利益的其它几个主要强国,对于一件以几乎空前大胆的态度来破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17,(10)
正《百年潮》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中共党史出版社承办的大型时政、文史月刊。《百年潮》以"揭示历史真相,展现世纪风云"为宗旨,以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亲历过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为主要作者队伍,是反映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最具权威性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1933年8月至1934年3月,奉美国远东司司长霍恩贝克之命,副司长汉密尔顿对远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并最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日本、关于"满洲国"、关于中国、关于美国远东政策的四份报告。这四份报告对第一届罗斯福政府的远东政策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重新调整了远东政策,即在中日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并持续对该区域的出口;摆脱了对战争的担忧,认为短期内苏日、美日间不会发生武装冲突;对伪满洲国继续奉行"不承认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初创辉煌的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9年开国奠基到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纵观共和国前七年的历史,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其间虽然也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可谓“仰之…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人民翘首盼望了40多年的成渝铁路,新中国仅仅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就通车了,让国民党战犯起初矢口否认、在事实面前又不得不折服的这一人间奇迹初步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渝铁路:共和国建设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将再现这一段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日本和苏联三国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远东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1941年4月13日,就在中国抗日战争陷于胶着之际,被中国倚重的苏联却断然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一举措无疑对中国、对远东以及对国际的局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苏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大前夕,几位同志来,说他们正在编辑《共和国日记》,一年一本,"十一五"期间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经过五年的工作,即将出版,要我写个序言。翻阅《共和国日记》1949年卷清样本,按月、周、日依序写来,仿佛又回到那些激情澎湃的日子。当时我30岁出头,在东北做工会工作。民族危亡中投奔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立国之本。共和国的"大管家"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粮食问题,在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动乱期间,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领导和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国家和人民渡过了难关。请看《情系共和国粮食安全的周恩来》一文。  相似文献   

18.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在本文主要是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对远东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的政策。中国—德国—日本的三角关系是考察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纳粹德国的最主要盟友,而中国则是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中的一员,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实际上,这种格局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相反,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日本都曾与德国保持过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中国在纳粹德国远东战略中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0年纳粹德国与日本、意大利订立三国军事同盟,并进而于1941年承认汪伪政权,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经历了一种根本性的演变。本文的意图就是力图揭示出这种演变的轨迹、原因及其规律。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是其全部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远东政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  相似文献   

19.
《苏联远东通史》(远古至公元十七世纪)已于1989年在莫斯科出版。这是一部十六开本的精装巨著。正文分上下两编,全书共375页,译成中文约合50万字,书中插图57幅。主编:克鲁沙诺夫院士;副主编:安德列耶娃博士、沙弗库诺夫博士。作者有奥克拉德尼科夫院士、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王建朗“远东慕尼黑”是国内史学界长期沿用的指责英美等国为绥靖日本而不惜出卖中国的一个说法。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所出版的一些论著中仍不时见到这一提法,即使是一些颇有份量的大部头专著也不能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