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图版捌:1、2),现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碑高146、宽50、厚16厘米,是一件内容丰富的多龛高浮雕敷彩造像碑。碑额呈圆拱形,下接长方座。碑身四面开龛造像。正面开四层龛。第一层:正中开一覆钵式顶垂幕形方龛,顶上饰三个宝珠形浮雕。龛中间雕释迦与多宝如来并坐说法,皆半结跏趺坐,着通肩大衣,衣纹稀疏,衣裙在台座前自由垂下。二弟子两侧侍立。佛座下有仙鹿两对屈膝跪伏。方龛两侧各开一圆楣尖拱龛,每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佛着双  相似文献   

2.
北周天和释迦造像与题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尊北周天和四年(569年)释加造像(图一),现作简要介绍。释沙造像通高33.5厘米,座高12.8厘米,像高20.7厘米。释迦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佛头顶部肉髻平缓,覆盖着整齐的螺发。佛像脸型方圆丰润,双眉细长,眉梢下弯,两眼微睁,鼻梁与额平齐,嘴唇较厚,嘴角微收,硕耳长垂,面目安祥。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释迦内着缯祗支,胸前系带,外着通肩直领大衫,右衣襟下摆搭在左手腕上,身披袈裟,衣衫及袈裟下部散洒在须弥座上,襞褶整齐对称。佛像上有贴金痕迹。须弥座下层正面两方框内,镌刻…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长武县征集到两件有纪年的铜造像,现存长武县昭仁寺文管所。 1、北魏景明三年造像此为释迦多宝并坐像。通高14.5、宽6.4厘米。佛高浮雕。均束髻,面方圆,带微笑。着圆领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后有头光和桃形火焰纹身光。二佛之上有一小供养人。下为三足床。床外侧刻题记:"景明三年二月十五日□□□□像一区"(图一、二)。景明为北魏宣武帝年  相似文献   

4.
广汉出土青铜立人像服饰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93,(9)
四川广汉三星堆1986年出土的带座青铜人像,年代约当商代晚期,通高260厘米,分段接铸而成。人像高163.5厘米,约与真人等同,设计与铸造工艺精美,衣装结构高度写实,表现形制极为具体,是服饰史上罕见的宝贵资料。青铜人像,头上着"筒圈冠",冠上接加兽面状饰片,戴假面,两耳垂处有戴环坠的穿孔。身着窄袖与半臂式三件套装上衣。两手右上左下夸张地握成环形作执物状,下衣着两件扣合式的裙裳,赤足正立于青铜台座上。整体修长挺拔,神秘瑰奇,若以过去发现的殷商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两尊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巍 《文物》2001,(10)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为华西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馆内现收藏有各类文物4万余件,其中包括成都地区发现的一批石刻造像。在这批石刻造像中,有两尊造像为具有明确纪年的南朝时期佛教石刻造像。由于过去对这两尊石像均未加以刊布,为便于学术界对我国南朝造像作深入的研究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 1.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释迦像红砂岩质背屏式造像。上部已残,残高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4,(1)
<正>山东临朐白龙寺遗址发现石造像残件和白陶、灰陶造像共计200余件,其中以石造像为主。造像多为残件,但仍有部分保存较好[1]。下面对白龙寺发现的佛教造像作进一步探析。一石造像共发现230余件,多为残件。有单体佛造像、单体菩萨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台座等,多为石灰岩质,另有2件为砂岩、2件为绿泥石片岩、1件为滑石质。1.单体佛造像18件,其中身体部分9件,皆仅存身体的一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在四川省什邡县丝绸厂工地发掘的21号船棺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1件铜质方形印,印长宽各3.5、厚0.2厘米。背中间有小圆穿孔鼻纽,四周有4字;印面有图形符号。1994年8月,李江、杨剑在四川召开的先秦史暨巴蜀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首作报道,题为《由什邡战国船棺墓群略谈相关一些问题》,认为印背  相似文献   

8.
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中午,县属新丰砖瓦厂在该厂南原取土制砖,在距地表六米深处发现一座砖砌券室。代王镇姜原村几个群众争挖古砖,拆毁了券顶,相继从中取出“上方舍利塔记”碑、线雕石门、三彩护法狮子、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和陶瓷文物等七十七件。代王镇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发现,对现场和出土文物的保护作了周密的布署。下午六时许,青年姜贡献向我馆作了汇报,我馆即派人夜赴现场观察,并看了出土文物。五月六日,  相似文献   

9.
大足妙高山摩造像第2号三教合一窟,刻释迦、老子、孔子于一窟。正壁为释迦结跏趺坐,左右侍立迦叶、阿难。左壁为老子垂足端坐,左右各立一侍者。右壁为孔子,头戴冕旒,垂足端坐,左右各立一弟子。这是宋代三教融合的珍贵实物资料,学者多有论及。惜对此山开凿者(冯楫)的生平事迹、造像渊源等均未作深究,故不免泛泛而论甚至有讹误之嫌,笔者因作是文,以助其深入研究。妙高山宋代造像共8龛窟,第2号为绍兴十四年(1144年)作,第5号水月观音洞为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作,余均无具体年代。清人李型廉《游妙高山记》云:“…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法华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经文中所述一切众生均能成佛的思想,普遍赢得了僧俗的皈依和信仰。因而,《法华经》自五世纪后半叶以来流传颇广。世人据此经开窟造像掀起热潮。在相继出现的造像中,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尤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是取得了相当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南朝石窟中,取材于《法华经》所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仅见一例,而放眼现存南朝造像,释迦多宝题材亦寥寥无几。与此大相径庭的是,五世纪后半叶至六世纪初的北方,释迦多宝并坐造像却异常发…  相似文献   

11.
在编写《襄樊市文物志》的过程中,收集到一部分古印章资料,现介绍几方,以供爱好者研究和鉴赏。一、“王”字画印此为镌刻文字和图画的小型铜质印章,正方形,台座人钮。通高2、边长1.2厘米。宜城县楚皇城内东南角出土。印面的文字和图画皆阴刻,画面正中豊  相似文献   

12.
何志国 《中原文物》2023,(6):122-131
我国发现汉晋佛陀像超过130例,主要特征是:东汉佛像施无畏印,吴晋佛像施禅定印。咸阳青铜立佛左、右手均握衣角和袈裟形态与东汉佛像图像志特征不符,其肉髻有孔、细长眼、右撇式袈裟衣纹、莲座莲瓣扁平肥大均为十六国时期特征。咸阳青铜佛板二佛并坐的图像结构与释迦多宝佛相似,最早见于西晋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现存最早释迦多宝佛图像为十六国晚期。咸阳两尊十六国时期青铜佛像为后世混入东汉晚期M3015中。对于被盗后出土与墓葬时代特点不符的文物年代判断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13.
浅谈山东博兴出土的北朝铜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博兴博物馆馆藏100余件北朝--隋代铜佛像,其中有确切纪年的35件,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这批铜佛像以释迦多宝、观音、弥勒像为最多.同窖藏出土的一件道教老子造像,反映了当时佛、道两教融合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6,(5)
正在已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室墓中,曹墓是出土玉器相对较多的一座。曹墓早年被盗,但考古发掘仍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其所出玉器共46件,包括玉印3件、单面透雕龙马玉珩2件、鸡心玉佩2件、玉环2件、玉瑗1件、玉璧12件、玉璜6件、玉贝12件以及其它玉器6件。这座墓发掘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位于长沙王陵区内,墓中出土了"曹"玛瑙印两方,"妾"玛瑙印一方,故被命名为"曹"墓。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大小及规格,整理者推断,  相似文献   

15.
臂阁与笔筒     
殷凤琴 《收藏家》2003,(1):19-23
文房用具除笔墨纸砚被誉之为“文房四宝”之外,还有笔筒、臂阁、水盂、镇纸等多种文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臂阁、笔筒多为名家所制,现评介如下:明竹刻《席上之珍臂阁》这件臂阁以篆刻为装饰,背面深刻“席上之珍”4字,一如印形。布局疏密得当,刀法规矩,应为大家之作。正面刻古篆5字,试释为“寿封令家哼”,“何作”一印。这件作品并无何震款识。徐士章先生原藏,后捐献给天  相似文献   

16.
南宋商税银铤的再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新入藏南宋二十五两银铤二件,系天津市海关近年查没走私物品,后经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接收转拨我馆,传为河南上蔡县出土。这两件银铤,保存完整,呈束腰状,铤首为圆弧形,铤长12.5,铤首宽7,束腰宽5,高1.5厘米。铤的表面较平,周围略有波纹,束腰处砸印双行重文“出门税”和“思内赵十一郎口”字样,铤的底部有蜂窝状孔眼。二件实测重量一为985克,一为987克。除天津上述所藏砸印“出门税”字样的银铤之外,一九七五年河南方城县(与上蔡县邻县)曾出土砸印“出门税”“重伍拾两”的银铤一件,自身重1950克;一九七九年苏南茅山曾出土砸印“出门税”“王周  相似文献   

17.
西安北郊出土北周佛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九二年西安北郊雷寨村村民在修整水田时,出土了石佛像一躯。佛像为青石圆雕而成。通高五十八厘米,佛作立姿,螺纹发臀,肉髻大而低平,面目方圆,大耳短颈,秀目细眉,隆鼻略残。上身内着僧祗衣,外着敷搭双肩袈裟。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双手残断,从臂部位置推测,右手应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双足两侧各浅浮雕团花一朵。莲座前左右各浮雕一护法蹲狮。佛像通体的凹部残留贴金和朱红颜料痕迹,覆莲坐下为高八厘米的方台,正面阴刻题记:“保定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清信女范令为一切法解众生,为亡夫景略造释迦石像一躯,令得成就”。“保定”乃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的第一个年号,保定五年即公元五六五年。  相似文献   

18.
林春 《文物》1982,(10)
我们在四川岷江上游进行历史地震调查时,在茂汶羌族自治县北40公里的较场公社较场坝的点将台勘察唐代石刻造像和唐、宋、元代题记。造像共七十八尊,脸型丰满,衣垂台座,系初唐风格(图一、二)。每龛造像旁边都有题记。点将台北壁有唐代题记两处。其一为:"惟大唐贞观四年岁次庚寅九月癸亥朔十五日丁丑,大施主持节兼翼州诸军事、翼州刺史上大将军李玄、嗣行治中张仲侃敬造释迦及弥勒像二龛。助布施主录事、参军常诠、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80年第12期发表了《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所刊布的文物中有扶风县图博馆征集的6方出土私印,其中两方汉印的姓氏一方未释,另一方误释。笔者试补释如下。 1.原释第1方"□延年印"(图一)。原文称"第一个字锈蚀不清"。细审印文,第1字基本可辨,右半部作邑,左半部作(?),当释为"郭"字。按《说文》:"郭,齐之郭氏虚。……从邑,(?)声。"此字右半部从邑无疑,左半部就是"郭"字之左半部。汉印中郭字如此篆法的还见于"郭偃之印"、"南郭族印"(《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郭博德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博物馆“元明清玉器精品展”展厅内.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这件“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该印为八思巴文,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印背精雕细刻有一对卧龙.配红色丝绶带(有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