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魁立 《世界遗产》2014,(12):20-20
<正>持有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决心承担起保护传承这项"非遗"项目,自愿向一级政府呈交申报书,详细说明这项遗产及保护传承的措施,请求列入名录,这是一种庄严的许诺,体现了申请人的神圣责任感。相关一级政府则是代表国家,为了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审核提出的申请,并在批准后予以公布,以名录的形式将他们的承诺公之于世。名录的实质不是光荣榜,不是广告,而是呈现了保护主体的一种庄严许诺。  相似文献   

2.
羿射九日这一神话传说流传数千年,虽然不是真实历史,但也是一种文化,也有其基本精要的确定性。注入新元素,赋予新内涵,要遵循其固有的文化积淀和定势。本文从这一神话传说的古代典籍入手,试图纠正其在传承中出现的变异和讹误,返璞归真这一神话传说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3.
姜焕文 《丝绸之路》2009,(10):48-53
在犹太民族的信念里,他们受到耶和华上帝的特殊眷顾,因此,先知们不断强调以色列的救世主即将降临人世,惩恶扬善,为正直善良的人提供一个和平、公正、仁爱的王国。犹太教不是一体一元信仰,经过传承沿革变得支派众多,基督教是这众多支派中的一支。耶稣基督以救世为使命,与其门徒矢志传教获得信众,基督教自身发扬犹太教教义并接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后来脱离了犹太教演变成世界性宗教。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思想命题,它既是过去百年来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历史上"新农村建设"思想的一个历史性跨越。20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命题三度聚焦,其思想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内涵与特色;它的历史演进本身从一个侧面既呈现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向,也深刻地诠释着这一发展进程中历史与逻辑的复杂互动关系。这使得这一命题在历史变迁进程中既具有恒定的特质,也有着传承和累积提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俗化,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是一个民族化生活的载体,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化特色。民俗化具有某种历史的传承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不停地吸收融汇先进的化因子,不断地经历着变革与更  相似文献   

6.
唐飞 《神州》2012,(15):300-301
蒙古族呼麦艺术是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它于其一个人的喉咙里能同时发出不同高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的独特发声方法而引起了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了解和研究蒙古族呼麦艺术的人还不是很多,所以这种状况就与其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要求就很不相符。这一研究的薄弱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成为摆在音乐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岁月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文艺出现、成长、兴盛,最后衰落,这似乎是一个不变的规律,伴随着这个规律的是各种民间文艺的兴亡,当然,也有许多瑰宝传承至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民间文艺的关注似乎越来越少,印象也越来越淡化,乃至被遗忘,这对于已经传承许久的文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民间文艺,更多地传承和发扬民间文艺。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李志华 《神州》2012,(13):259-259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现在人们去学习文言文,不是去学习一门已经过时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学习一种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任正霞 《神州》2013,(34):319-320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期待。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极其重要和紧迫。文化的传承从幼儿抓起这不仅体现了民族强烈的使命感,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刘玲 《神州》2013,(13):18-18
本文以东北大鼓的起源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现状对其传承创新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东北大鼓提出传承创新设想。"水过地皮湿"不是我们的目标,"水过万木生"才是我们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打仗能打出来的。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一个全民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徐钰程 《神州》2011,(6X):23-23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自我传承的文化事象,还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3.
Orchid 《世界》2014,(2):150-155
ThomasFarthing精品店与大英博物馆仅一街之隔,在这一街区众多店铺中它尤为显眼——门前的古董自行车在第一时间抢占视线。兰然,更多人是被店里精心摆放的一柜子Loake手工皮鞋所吸引。它们太过出众,以至于抢了老玩意儿的风头。其实,它们何尝不是传承了130多年的鞋履“古董”呢?  相似文献   

14.
小资祖母     
小资音乐是一个怪现象。听众心目中有一群明确认定的小资歌手,却没有一个歌手自认为小资歌手。小资是一个阶层属性,按正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阶级属性,但小资音乐毫无一分一毫阶级上的传承,有的只是音乐上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徐腾 《南京史志》2022,(24):6-8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然而,要完成这一目标,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众所周知,我国传统家训家风文化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孕育而出的宝贵财富,其中所包含的很多有益内容是值得当代继承和借鉴的,因此,有效传承和建设当代家训家风,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嘎拉哈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明并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嘎拉哈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并与同期文化形式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未解之谜;嘎拉哈叉是民族的、地域性的.既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形式,又是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的嘎拉哈,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子".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研究.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嘎拉哈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们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忽略了我是教授、博士这种身份,关注的是,我是一个公安厅副厅长。第一、这是一个强势部门:第二、警民矛盾比较突出。我出来当了这么一个代言人(请农民工吃饭),老百姓会把很多冤屈在我这里发泄,他会想到公安厅他干的事应该是什么,怎么会跑出来和农民工坐到一起,既不是民政,又不是政府,你这摊的是哪一门子事”  相似文献   

18.
用典除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增加语言审美因素等作用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传承发展文化。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只是看到了用典的前两个作用,而对于它的第三个作用则视而不见,以致出现了反对用典的现象。正如本文所举著名三钓典故所展示的,用典既是一种传递,也是一种启发,还是一种讨论,正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用典,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才越来越丰富充盈,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越来越具有活力。任何一个用典的行为,都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语言修辞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无意义的陈词滥调和掉书袋行为,更不是一种所谓守旧古板的体现,它和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城市如果想延续,需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灵魂。什么是城市的灵魂?我认为是一种始终能影响城市进程的思想文化元素乃至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文化传承"。传承是什么?就是一种从最初到未来的延续。传承中会有发展,但传承中最核心的东西,则只能是其文化体系中最古老、最本源的文化。如果这种本源变化了,那就意味着这种传承丢失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物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旧有的传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民族传统被击打的支离破碎,但是没有传统的民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尤其是我们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自有其精华,自有其值得后世借鉴吸收的地方,所以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