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于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虽然始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但当时的研究,主要是对一些盗掘品的揣摩之上,所得结论难免郢书燕说。真正科学的发掘楚文化遗物,则是建国后才得以进行的,迄今已清理大、中、小型楚墓四千余座,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楚文化遗物。这些出土地点、位置可靠,年代、墓主身份较为明确的遗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不少学者著书立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楚文化研究综述林原楚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今.近现代对构成中华文明诸属系文化的研究亦以楚文化开其先声,最为世人关注.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在今安徽寿县等地发现楚文物,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楚文化以来,至今已历七十余载.就所取得的成绩而言,建国前的近三十年间自...  相似文献   

3.
张正明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研究专家,是一位为楚文化的研究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学者。先生一世著作颇丰,曾著有《契丹史略》、《长江流域民族格局的演变》等重要的民族学论著。尤其在楚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更为丰厚,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生就主编过《楚文化志》等  相似文献   

4.
古滇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之所以如此光辉灿烂,学术界已有诸多探讨,其中之一便是古滇青铜文化曾受到了古代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但也有学者认为从古滇文化中看不出多少楚文化因素,并对“庄蹻入滇“持怀疑态度.本文谨通过对滇楚青铜兵器进行比较,以探讨楚文化对古滇青铜文化之影响.……  相似文献   

5.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七次年会于2001年11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专家、学者8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成果,对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一、楚文化考古新发现来自湖北、河南、湖南、陕西和安徽的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湖北潜江龙湾遗址是一处大型东周遗址群,占地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其中I号宫殿的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荆门左冢发掘了3座楚墓,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出土的“漆木棋局”(暂名)、楚王孙渔青铜矛和铭文木…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楚国以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的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不断赋于楚国历史以新的韵味,激发人们对它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使之很快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不仅在中国历史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吸引着海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楚文化的研究已从原来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繁昌发现的铜山矿冶遗址、神山遗址、三山奶牛场楚墓、三山红星战国墓等楚文化遗址和楚郢爰金币、战国蚁鼻钱范、蚁鼻钱等楚文化相关的重要文物,并对春秋战国时期繁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南阳地区文化局、淅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9月4日至7日在河南省淅川县召开。出席这次年会的代表,除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考古工作者、楚文化研究者、史学工作者和考古教学工作者外,还有来自北京、陕西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部门的代表共计178  相似文献   

9.
十月二十至二十七日,在古城襄樊市召开了省楚史研究会八四年年会。具有悠久历史的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是华夏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致力于研究楚史的专家、学者,自八一年四月筹备成立研究会以来,编辑出版了《楚国编年资料》、《楚文化新探》、《楚史研究专辑》,研究和探讨了楚都地望,楚族渊源及与其它族的关系,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物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楚族起源与早期楚文化的发展是目前楚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楚族起源的专门研究开始,形成了"东来说"、"西来说"、"土著说"、"北来说"四种观点。学者们各有支持,但楚族起源的问题一直没有形成定论。随着新蔡葛陵楚简、清华简《楚居》等新材料不断出土,学者们开始利用最新的出土文字资料,找出楚族起源的新证据。结合传世文献、古文字和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判断,楚族起源的"北来说"相比其他各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王玉曌 《神州》2012,(27):29-29
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楚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艺术造型,本文正是从研究这些经典造型出发,来挖掘隐含在这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的文化特征。楚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轨迹成就了绚烂艳丽、熠熠生辉、耐人寻味和品评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理学诞生在西方,西方学者对其理论的探讨也早于我国学者。在20世纪上半叶,学者曾多次讨论历史地理学的性质问题。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H.C.Darby)先生也数次撰文阐述,其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学界,他所认为的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思想至今在我国还占主流地位。与我国学界关于历史地理学理论的热烈探讨一样①,论述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文章在西方更是多不胜数,著作也有不少,理论层出不穷。但敢于以“地理学与历史学”作为著作题目进行宏观阐述的学者却非常少。1901年,乔治(H.B.George)先生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视角出版《地理学与历史学…  相似文献   

13.
早期楚文化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以鼎式鬲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晚商至西周早期汉水东北地区出现柱足鬲遗存。西周中晚期时早期楚文化正式形成,出现早期楚式鬲和完整的早期楚文化陶器组合。此时早期楚文化遍及江汉地区,重心则在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与楚国无关,西周时期的楚国也只是早期楚文化中很小的一支。  相似文献   

14.
信阳楚墓的发掘,在楚文化研究领域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1957年和1958年两墓的发掘简报发表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一些文物工作者对其较为重视,就两墓的国别、年代、墓主身分以及随葬的乐器、青铜器、竹简文字等所发表的论著或文章在二十篇(本)以上,从而激发了对楚文化研究的兴趣。1986年3月,我们又编辑出版了《信  相似文献   

15.
中苏关系破裂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从西方视角特别是《中国季刊》所刊发的文章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大多立足于国家利益发展来看待中苏关系问题。因此,他们认为个人因素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意识形态论战只是中苏关系破裂的表象,核心问题是中苏国家利益冲突,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是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西方学者对中苏关系的分析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没有分析共同利益对中苏关系的聚合作用,分析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对中苏关系发展走向的期待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早期楚文化和楚人入湘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楚文化是研究考古学楚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牵涉到楚文化渊源和早期楚都丹阳地望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的早期楚文化概念的时限应卡在楚立国前后到楚文化特色明显的西周中期之间。尽管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考古工作者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尽了不懈的努力,但结论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可以说,早期楚文化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楚人入湘问题往往也因对早期楚文化特性认识模糊,而有较多的歧义,故这一问题也有再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楚文化的研究,迎接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年会——以楚文化为主的学术讨论会在湖北召开。楚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于一九八○年元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武昌东湖召开了湖南、河南、安徽、  相似文献   

18.
楚国的礼与等级制度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历史文献不能为此提供充分的说明材料.本文作者运用考古发现中的用鼎和椁分室资料等对此做了颇有说服力的探析,认为“礼”作为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取自周文化,有的还来自楚的征服国,在春秋到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一直被顽强地保存下来.与此同时,作为拥有强大国力的楚人也曾试图寻找一种比用鼎制度更严密、更完善的礼制象征物,以昭示楚文化与周文化的区别之所在,如椁分室制度便属此例,但由于楚人未能冲破周礼的束缚,这种尝试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认识楚文化的来源、变迁和衰亡过程及原因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冯好 《江汉考古》2007,(4):53-60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以楚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一批材质相同、形制相近的镇墓兽,成为我国后世镇墓明器的重要源流。文章以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墓兽为研究对象,对其材质、形制以及使用规制等进行研究,指出至迟在春秋末,楚文化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镇墓明器使用制度,镇墓兽经历了由兽面兽身向人面兽身的演变过程,对后世丧葬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