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自强  蔡公明 《纵横》2012,(11):8-14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出生于中国杭州,说一口地道的中文,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他子承父业在中国传教、教书,一手创办了与清华齐名的燕京大学,并且担任校长达28年之久;后来他在国共两党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就是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2.
1990年,旅居美国的中国画家何多苓在给国内一位同行的信中,郑重告诫中国的青年画家,不要到美国来。如果他像陈逸飞一样驯服,按照美国老板为他设定的路线,做一个专画印第安人的行画大师,也许他早已成为"先富起来"的艺术家中的一个。但是他拒绝了。画廊老板对他说,你来画印第安人.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在孔老夫子的三千弟子中,恐怕只有子路一人的性格最有特点了:他在归顺孔门前,是个喜欢头插野鸡翎、身穿皮甲衣、腰悬利刃剑的好斗之士;师从孔子后,他好斗的性格虽有所收敛,但应该还是个人见人怕的主儿,因为自从他跟随孔老夫子后,  相似文献   

4.
黄海霞 《神州》2011,(3):34-38
讲述她的故事,我想从一幅画开始:似在寒夜,又在风中,一位少女的整张脸被阴影遮盖,看不到任何表情,少女的背后是如花旋舞的背景,文字与箭头标示着从"轮回"到"转世",接着是另一幅图  相似文献   

5.
1978年的一天,一个老外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搭条围巾,双手插兜,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周围人纷纷向他投去新奇的目光。这是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皮尔?卡丹称自己是另一个马可·波罗,在中国时尚界缔造了不少的“第一”。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5,(3)
<正>2014年10月22日晚,一位身穿灰色短袖T恤、蓝色牛仔裤的美国年轻人出现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座谈会中,如果不是因为他坐在主讲人的位置,很多人估计会误以为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万万想不到这位1984出生、"乳臭未干"的青年,居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令人称奇的还不只是此人的身份,还有他全程中文的对话:"普通话很难,但是我喜欢挑战。"这一次仅仅是他第四次来到中国。据悉,扎克伯格此行不仅收获了清华大学经济  相似文献   

7.
闫慧丽 《江淮文史》2016,(5):117-120
正佛天艺海同此风月弘一法师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李叔同,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诗文皆擅长,在多个领域开中华艺术之先河:他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出家后,他是没有自己寺院的  相似文献   

8.
《纽约时报6月18日专稿:在北京第一次在一位重要领导人家中吃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十七日发自北京)胡耀邦坐在就餐椅子的前缘,列举着他所见过的美国人的名字。原来,他们大都是当过美国总统的人。胡耀邦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6月14日晚上,他在自己见过的美国人名单上又加了4个新名字,并在北京最少有外人出入的地方——中国领导人居住和工作的处所、紧挨着紫禁城的中南海——以一种新的不拘形式的方式款待了他们。  相似文献   

9.
1994年,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的传奇:一个黑人告诉她,自己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拉穆镇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1999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沿着李露晔指引的方向探访了肯尼亚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并撰文介绍了他在帕泰岛上采访中国人后裔的经过,还提出大胆的推想:这些自称有中国血统的  相似文献   

10.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第一次来中国,是1980年。一位北京朋友陪着他,走街串巷,终于找到了约翰想找的地方——喜鹊胡同4号。约翰告诉朋友,自己从小就看到家中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胡同里的一所老宅子。那儿是他外祖父、史迪威将军的故居。史迪威将军可谓大名鼎鼎。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前曾荣获美国军界几乎所有最高荣誉。上世纪前半叶,他先后5次来到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日军进犯缅甸,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1.
<正>1876年的一个夏日,一个名叫司徒雷登的美国男孩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座寓所中。此后,这位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五十年,他曾是传教士,曾是著名学府燕京大学的创办者,还曾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他在中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却也因此而饱受争议。有人说,司徒雷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争议的外国人。这样的观点,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是通过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曾被选入中国内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06,(10)
点评摘录:选让的画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大西北的风范。每幅作品都是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画、去创造。所以他的画是他的心灵之迹,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无论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对生命与艺术的体悟与再现。——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画家刘选让现任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员。他的艺术是在新疆这片大地上炽烈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新疆风情人物作品,继承了黄胄为代表的老一辈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乐观积极和独特的气质面貌。他的画以更细腻更丰富更具体的手法描绘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少女少妇和老人们,展现了一…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劳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观其外表,他就像一个标准的美国“普通干部”,从穿着品位到神情言谈,都中规中矩。如果是在人群当中,他就像路人一样普通。但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眼里,这个人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他是美国五角大楼主管亚洲事务的官员——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防部长帮办。在他貌似“普通”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许多神秘。  相似文献   

14.
万宇 《环球人物》2015,(7):48-49
昔日水泥块砸日本大使,如今水果刀刺美国大使金基宗头戴鸭舌扁帽,身穿山茶红宽大外套,一身土黄色改良韩服,好像是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电影中走出来的。3月5日,他穿着这身行头,带着水果刀、文具刀和一沓传单,走进首尔市中心美国大使馆对面的世宗文化会馆。不久,美国驻韩大使马克·利珀特遇袭。他用手捂住受伤右脸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之上。事件牵动  相似文献   

15.
<正>1995年临近中秋的一天,在美国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忽然来了一群人。每个人都一脸肃然,他们的眼睛默默盯向屋内精致的纯毛地毯。地毯上躺着一位身穿水红旗袍的华裔妇人,被一张薄薄的素雅毯子裹着。屋子里的电视机还开着,收起来的行军床紧靠着墙,门口放着收拾好证件的手提包。警察证实了这位在一个星期之前去世的老年妇人的身份,她就是一生寡言孤傲、拥有惊人力作、让世人褒贬不一的张爱玲。这与她75年前降生在欢声笑语中的上海花园洋房内、众星捧月般的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7)
<正>斯皮尔伯格,一个与美国科幻电影密不可分的美裔犹太人。他是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代表美国电影的一个时代。面对他极度热爱的科幻片,他曾说过:"其他电影类型各有各的局限,而拍科幻片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所长,即使那样,你仍会觉得自己的创造力匮乏。所以说,科幻片是给想象力丰富的人开的糖果店。"温暖甜蜜的棒棒糖在斯皮尔伯格的早期电影中,很多影片都存在甜蜜温馨的场景,这也许与他幼时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7.
据说,看过2000年5月14日的《实话实说》节目的,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感动于美国人丁大卫,其实重要的不是因为他是美国人,而是在这个物欲社会中安于清贫、坚守自己做人的良心、坚守自己理想的精神。那天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是很诚恳的样子。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1995年,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们的喜欢,后来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丁大卫不是…  相似文献   

18.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9.
胡丹 《收藏家》2004,(8):17-20
每当翻开中国近现代画册时,有一种山水画的气势令人震撼;有一种人物画的眼神叫人难忘,有一种线条的飞动让人拍案叫绝;有一种笔墨的挥洒使人感动不已,更有一些画的意境给人带来许多遐想、远思……这就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作品。他从小家境贫寒却与艺术有缘,无师自通,慧根不浅。他勤奋妙悟,才气四溢,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纪念傅抱石诞辰百年之际,我轻轻地拂去画匣上的尘埃,慢慢展开这一张张画卷,细细品味释读,但愿这些作品中的线条、墨色、跋语、印章、意境……能引领我们走近大师。  相似文献   

20.
吾画逍遥     
<正>总是有人问我,你画何为逍遥山水,古人山水不逍遥吗,中国画不都是隐逸吗?于是我说,逍遥山水——画的是人与山水彼此相悦的自然情结,古人在这个点上是偶做,我是大投入,现在画人物山水画的人不多了,有点象"非遗"。我喜欢人物山水画,所以我倡导并要发扬光大,这是一份责任。我希望建立自己的人物山水画的艺术语境,有当下意识,有传统精神,还要画得自在,画得逍遥。中国绘画离不开隐逸,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隐逸不代表不入世,姜太公渭水垂钓八十岁等来了周文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