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人生活雅致,从形式到品格修养,日常生活中处处皆可见。在宋代,文人雅士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诗、插花焚香、抚琴作画,还会通过绘画、序文的形式将雅集活动的盛况记录下来,因此这一时期的雅集题材画作十分常见,也展现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色。北宋时期,李公麟以“西园雅集”为主题创作了《西园雅集图》这幅画作,极为经典,因而被后世无数画家追捧和临摹。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西园雅集图》不仅展现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审美特征,而且画家还能从该画作中得到创作经验以及灵感启发。文章以清代金廷标绘制的《西园雅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画作背景以及表现形式,对其整体的构图布局、人物处理手法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行旅图一直是自五代至清代的画家们青睐的一种山水绘画题材,并且,画家们一般都将画作中的行旅置身于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山水自然之中,流露出画家自身对行旅、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例如,以《雪山行旅图》命名的就有北宋燕文贵、南宋刘松年、元代姚廷美、明代钱榖、明代谢时臣、清代上睿等人的画作;以《溪山行旅图》命名(或被命名)的就有北宋范宽、两宋间朱锐、明代张瑞图、清代王翚等人的  相似文献   

3.
满族画家关增铸,字晚钟,号三境寒舍主人,满族姓为瓜尔佳氏,北京市人,1946年生。增铸自幼学画。十六岁学治印。他多才多艺,对文学、书法、民俗等也广泛涉猎。在绘画上,也是个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他多年来在艺苑中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发表的代表画作有:《民族脊梁》、《龙门涧》、《长城怀古》、《秋实图》、《芭蕉图》、《磻溪怀古》等。并出版大型画册《关增铸画集》及印谱《关增铸篆刻艺术》。另外,还担任了其他一些大型书画集的主编、副主编。关增铸现为北京市文艺学会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并受聘北京京华艺校美术系副教授、国家计量局书画协会顾问等。  相似文献   

4.
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  相似文献   

5.
另类郎世宁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清朝宫廷中绘制了大量作品,题材多为纪实性绘画、人物肖像、动物和植物,风俗类绘画几乎未见。本文专门对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的《羊城夜市图》轴一画,从绘画风格到内容做了分析,认为此图毫无疑问应当是郎世宁的作品,并且对画作的名称提出了看法,认为是画家对东方太平盛世的描绘。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了金末画家马天章的事迹与《维摩不二图》的流传。其一,白华《送马云汉还燕》诗揭示出画家在金末与白华相识于邓州,后又一起随主将移剌瑗投降南宋。其二,作者推测清内府藏李公麟《维摩不二图》原为马天章父藏品,马天章同名画作或临自此作。李公麟原作后经西方子上收藏,入元后,原作与摹本均经张九思之手进献朝廷,成为元朝宫廷藏品。今日所见王振鹏同名画作,或即源自马天章摹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传世的三件相互关联的王原祁画作,即两件年款相同的《仿大痴山水图》轴以及与其中一件题识雷同的《西岭云霞图》卷,一并加以讨论,通过对其中文字及其书法、绘画风格的考鉴,认定此三件作品为伪作。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绘画和书法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引导出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这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石锐是明代初期著名的宫廷画家,钱塘人,字以明,官至画院的仁智殿待诏。但是,石锐的绘画作品传世极少,据资料统计仅《探花图》卷,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另一件《金碧楼阁山水轴》,日本《友娜明画宝鉴》曾影印,现藏于何  相似文献   

9.
蒋乾是明代浙派画家蒋嵩之子,其绘画并不如乃父那般知名,故而一般画史典籍大多只提及一笔而已,且至今未见有专门研究者。但在他的不多的传世作品中仍有伪作或需进一步考鉴的画作,其中某些作品被收入了《中国美术全集》中。因此,为避免以讹传讹,并能对其人其艺有较确切的认识,本文拟先对《抱琴独坐图》作考辨研究,在比较研究中兼谈一点对蒋乾传世画作的认识,为画史研究做些拾遗补阙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2,(7):148-151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踏歌图》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最大的一幅画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南宋绘画之一。人们往往笼统地将之视为一幅歌颂南宋皇权的画作,至于当时的南宋皇帝为何需要这样一幅画.这幅画的具体涵义究竟是什么,画家为何创造出这样一幕景象,却少有令人信服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