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鹏程 《古今谈》2007,(4):18-24
相较之下,马一浮论国学就与章先生大相径庭了。章君如今归葬杭州西湖“花港观鱼”之畔,恰与蒋庄马一浮先生纪念馆衡宇相望,二氏平生宏阐国学,俱称宗师,而取径互异,适可并参。  相似文献   

2.
姜亮夫作品     
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晚号成均老人,以字行。中国卓越的教育家,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文献学家、一代国学宗师。云南现代学人  相似文献   

3.
这一年,永昌府永平龙街迤古摩斋房里办了个学堂,请来个姓高的宗师。因为宗师初来乍到,村里人不晓得他人品怎样,学识(口格)深,所以事先定夺好:一年到头一揽包干,只供饭吃,不给银钱。这个高宗师上了些年纪,人们都叫他老宗师。过了不久,人们发觉老宗师肚子里并没有多少墨水。可是他老先生麻雀歇在牌坊上,本事不大,架子可不小,开口“子曰”,闭口“诗云”,经常长袍马褂,拿着几本破书。只要有三个人在场,管它文理通不通,总要胡吟上几句。四乡里的人们晓得了他的底细,都说:“老宗师是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他爱装个文诌诌的样子也倒算了,可偏生这老宗师还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叙“国学”在辛亥革命前后兴起、发展之始末梗概,略涉章太炎与孙中山在革命初期的交谊,以及二人在“国学”宣扬推展中相辅相成的历史作用。嗣引入主旨,评述中山先生思想中蕴含的“国学理念”。述凡三端:一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民族文化根柢;二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人文精神本质;三曰,孙中山国学理念之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学,中国人把它称作“国学”;以当代日本语来说称作“中国学”(这一术语的无限定性被本书的著者所批判)的情况也是有的.在这里,文史哲三科没有被像高墙般地隔开,汉学或国学中的“学”的概念,作为一门学问的多样性、整体性和灵活性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太炎(1869—1936)是浙江余杭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一代国学宗师。夫人汤国黎(188——1980),系书香门弟,与章太炎夫唱妇随,留下了一段佳话。纳“妾”在先1892年,章太炎奉父母之命,娶妻王氏(章太炎自订年谱说是“纳妾王氏”)。由于章太炎长年在外,无暇顾家,两人的感情可想而知。然王氏却为章太炎生了三个女儿,章太炎分别为她们取名为章形(音丽)、章正(音辍)、章迁(音展)。1903年,王氏病故。章太炎则因“苏报案”被捕,3年后才获释。出狱后,他的革命斗志愈坚,应孙中山之邀去东流日本。在日本,章太炎…  相似文献   

7.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8.
仲大军 《文史博览》2014,(11):40-40
儒学仅仅是国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能代替国学。首先要弄清国学的内容,国学应当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在古代社会,社会科学往往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禹贡》《墨子》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四书”“五经”只是国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国学大师续弦传佳话 我国20世纪的士林宗师章炳麟,浙江余杭人,字枚叔,因服膺黄宗羲(字太冲)、顾炎武的学说,故毕生以其别号太炎行于世。 辛亥革命成功之初,中华民国宣告成立。1912年元旦,当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时,便函聘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  相似文献   

10.
南晨 《湖南文史》2010,(8):33-33
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围绕其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在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中,“国学”是“夷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个文化名词。在学制改革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教育名词。  相似文献   

11.
一王国维是近代一位有名的学者。鲁迅先生称他“是老实人”,认为“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郭沫若同志推崇他是“新史学的开山”,“很有科学头脑的人”。王国维在古文字、古器物、殷周制度及西北历史地理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他对于古典文学和古典戏曲的研究,也有突出贡献,至今犹为人们所称道。但是,王国维却在1927年突然自杀了。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人们尊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于这三顶桂冠,他担绝了;他忠实于包办的婚姻.也有过异国的恋情……羡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梅叔、枚叔,浙江余杭人。章太炎既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辛亥革命的元勋,他与孙中山、黄兴并称“辛亥三杰”。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六朝时期太学与国学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看法。有六朝国学始于东吴孙休时说,有东吴无国学说。有人认为南朝的太学与国学是两所并列的学校,有时两者同置,有时一存一废;有南朝只有国学而无太学说等。事实上东吴并无太学或国学存在;西晋开始在太学之中设置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校舍分离,号称“二学”;东晋先设太学,后又增设国学,并将“二学”校舍合并;南朝“太学”与“国学”为一校二名,由于国学以上层贵族子弟为培养对象,国学的地位和名声高于太学,因此“国学”常常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习惯通称。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文史博览》2005,(11):34-34
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外出讲学,会议主待人常说“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便接着说:“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16.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题记 胡适,一代文化宗师,为人世间这“情、爱”二字,付出了多少无奈和辛酸,获得了多少慰借和鼓励?情绪低落时,怎样振作?生活痛苦时,怎样解脱?“剪不断,理还乱”时又怎样跳出情魔的纠缠?他一生爱如火,情如泉,到老来更是深重弥坚,他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情爱人生,让人叹息,让人流泪,也让人警省……  相似文献   

17.
走近计成     
明末造园大师计成,字无否,松陵(吴江)人。他以述《园冶》,主持建造常州吴玄的“环堵宫”、仪征汪士衡的“悟园”、扬州郑元勋的“影园”等经典园林而称于世,被当今国内外尊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宗师。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大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术士”、“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相似文献   

20.
《孔圣宗师出身全传》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比较严格地遵照史载.将一人言行编成若干故事,演为传记小说,此为首创,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亦属罕见。用通俗小说体例来展现圣人生平与思想,在孔子形象与儒学传播史上意义非凡。但《孔圣宗师出身全传》版本稀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罕为人知,鲜有人论及。本文就该书的体例结构、题材本事与“全相”模式的来源,及其对孔子形象的传播影响略作考论,认为《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年谱式”体例借鉴了《阙里志.年谱》,题材主要出自《孔子家语》,“全相”模式深受《孔子圣迹图》的影响。《全传》使孔子形象与思想更利于被普通百姓理解、接受,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