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虹 《纵横》2011,(6):41-43
2011年1月27日,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隆重开幕,春节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7天。这是中国美术馆所藏捐赠作品的第一次集中亮相。不少人是为了一睹已传世900年的稀世珍品——宋代苏东坡《潇湘竹石图》而来。人们在大饱眼福、欣赏精美作品的同时,更感叹捐献者们的美好心灵,被捐献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邓拓早在1964年就将自己珍藏的145件国宝级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时,再联想到他在“文革”中遭受的不公正的批判,无不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民国档案》2008,(2):F0003
2008年2月20日,我馆副馆长马振犊等人,应翁心钧先生之约,赴上海接收了其父翁文灏个人资料。翁文灏(1889—1971),字詠霓,别名存璋、永年,浙江鄞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3.
李晶 《收藏家》2006,(12):56-62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收藏历史亦极为久远,早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收藏和陈列文物的场所,历代皇宫、祖庙、武库等都是博物馆的雏形,收藏也曾是皇家一族的特权,皇帝就是最大的收藏家。清代,无论是收藏还是对藏品的研究均超过前代,从皇室到民间,从贵族官僚到殷实富户,均以收藏古物为时尚,成为了中国收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至当代,收藏之风更是如火如荼有增无减,谓之“盛世收藏”绝非虚言。最重要的是,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个将收藏、鉴赏、学习、研究融为一体,以研究的视角考察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收藏现象。这使得原本…  相似文献   

4.
陈泊微 《炎黄春秋》2012,(12):64-65
上世纪90年代某日,我在人民日报北区宿舍小区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先生手提布兜,身穿一套干部服,踽踽独行,没有人跟他打招呼。我走近几步一看,这不是报社图书馆老馆长谢兴尧吗?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经过了"文革"这么多年,他还活着呀?谢兴尧一直顺着北区宿舍的大道向东北方向走去。我像新发现一件出土文物似的,马上去告诉报社的老同事黄植,黄植已经知道了谢兴尧搬到北区宿舍19号楼来了。  相似文献   

5.
我先说几个故事:去年春节和今年春节,我听到了两位刚刚退下来的省委书记和中央的一位部长与我咬耳朵的话。这位省委书记说:"我在台上的这几年,真话不敢说,假话我不说,只能不说话。"什么问题?第二位中央的一位部长说:"我从地方上回到中央来十年了,说话、说真话越来越难。"还有个同志已经逝世了,他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6.
狄远 《收藏家》2010,(5):71-74
张君文,自幼酷爱文史,醉心古物,学生时代曾零星收藏过邮票、火花、烟标及古币,1998年开始选择铜镜作为主要收藏项目。他收集铜镜,不仅仅出于占有欲,更多的是一份好奇心,一种探究的愿望。在铜镜的收藏和研究上,他一直很活跃,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举办展览,撰写论文。十余年下来,他的收藏已经蔚然可观,  相似文献   

7.
奚景鹏 《百年潮》2006,(1):76-78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同时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大量的著作,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8.
丁山 《收藏家》2010,(11):51-55
在我国,最早发生的收藏行为应当与国祚有关,譬如传说中的"禹铸九鼎"。所谓夏王朝传国的九个青铜鼎的真实性尚不可考,唯见于《史记·夏本纪》中的一句:"禹采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太史公的记述很多已经被考古学证实为信史,那么,这九个作为夏王朝的象征而陈设的青铜鼎无疑就是有史可据的最早的皇家收藏了。  相似文献   

9.
李军 《收藏家》2002,(4):36-38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铜器都经过数千载的流传或经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多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内,近年来由于文物收藏之风的兴起,有更多的私人收藏家藏有了青铜器。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化遗存,并将古代青铜器能够更长久地保存和展示在世人面前,作为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做好青铜器的收藏和保护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殷凤琴 《收藏家》2009,(1):79-80
于硕是近代微刻大师,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于硕原名宗庆,字啸轩。《清代画史汇传补编》作啸仙。其先祖蔚华系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夔州知府。其族兄齐庆,受庆皆于成丰时官至翰林。于硕于金石书画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天津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六件,其中带年款的五件,现将其作品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我随江苏省地方志学会考察团赴台查阅江苏旧志资料并进行学术交流。在台北,我们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交流了两岸的修志工作,考察了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查阅了江苏旧志。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1,(2):90-90
2010年12月27日,首届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搭建行业沟通和深层对话的交流平台,以加强社会各界对中国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辨析艺术品经营、收藏和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探讨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收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13.
义乌市境内有古建筑100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代乾隆以前的建筑500余处。有90余处古建筑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国保单位黄山八面厅,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成,以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闻名,2010年进行了全面整修。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54年,在北京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就能看到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发展,国家不仅重视高科技的创新探究,而且重视对历史的挖掘,对文物的收藏、保护。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只有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古籍的收藏与保护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希望仅以此文能够促进我馆古籍图书收藏、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捐赠文献是收藏珍贵图书和增加馆藏资源的途径之一,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捐赠文献科学管理,使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收藏家》2009,(8):51-55
中国虽然不是最早发明青铜的地区,却是将青铜工艺和青铜艺术推向巅峰的国度。在古埃及和美素不达米亚以及后来整个的欧洲,除了铸铜的工具、兵器之外,青铜被用于艺术的例子主要是法老遗像之类的雕塑,而中华民族于人类青铜文明最大的贡献至少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桑椹 《收藏家》2022,(11):57-66
上海博物馆是国内最重要的碑帖收藏机构之一,其下属敏求图书馆收藏的碑帖,数量宏富,精品众多,大部分出自戚叔玉、孙伯渊、徐森玉、李荫轩、吴湖帆等名家旧藏,其中又以戚叔玉捐赠的碑帖为大宗。长期以来,对于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所藏碑帖,外界了解不多。今承蒙上海博物馆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以戚叔玉捐赠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述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征,梳理了汉画像石拓片的收藏脉络,从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角度论述了如何鉴赏汉画像拓片,提出了汉画像石拓片的收藏技巧。  相似文献   

20.
汉章 《收藏家》2004,(6):47-50
当今盛世收藏,从古玩字画到门票火花,大凡能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美化人生或具有某种特殊属性,能诱发回忆,引人思考,寄托情感的物件,都会有人收藏。中国收藏家协会就下设二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从事各种收藏人数之多、队伍之巨、门类之广,前所未有。新近刚刚必起的签名册,就是一个值得留意的新门类。所谓签名册,从广义讲,是指带有名人或书画家本人亲笔签名或挡写、作画的各种出版物和非出版物,包括画册、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