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迎 《神州》2013,(31):167-167
罗尔斯提出了公平的正义观,认为人们进入市场之初就应该是平等的,进而通过机会平等和差别原则使社会经济安排适合于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一观点与福利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有着内在的联系性。但是,福利国家更加强调通过社会再分配照顾到最小受惠者的利益,罗尔斯则更强调前提和过程的公平,即事先程序意义上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马雪杨  张洁 《神州》2014,(11):251-25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经济现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束手无策,这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开始流行起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并且使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复兴,资本主义各国的福利政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福利体系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以及其对世界各国福利发展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韩露 《黑龙江史志》2013,(18):53-56
坚持以世情、国情和党情作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根本依据,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守的一项政治传统。新形势下,我们党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在国际复杂形势下面对的考验,研究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将党的这一项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在充分把握世情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出新的认识与思考,从而确保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时刻走在时代最前沿。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明确的成果。在新时期中共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四个重大关头,思想解放形成了三次“大潮”和若干个“次大潮”。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即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日本现代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被日本法西斯政府彻底封杀的三个阶段。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派别不仅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还有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福利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自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福利制度的形成是澳大利亚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特征之一。具有本土化扬弃功能的澳大利亚民族意识使这一移植于英国的“舶来品”植根于澳洲,进而形成适合于澳大利亚社会、拥有澳大利亚特色的社会制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孙谦 《安徽史学》2010,(5):26-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推进和采取有效的大众化策略密切相关,即要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人民大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以及围绕着这"三听"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何克祥 《攀登》2010,29(1):25-28
苏区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的培育、引导和推进的积极作用。然而,苏区精神与其它革命精神相比较而言,由于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呈现了一定的历史局限,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苗 《攀登》2011,30(2):40-45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历史发展的真实研究与表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性特点作出阐释与发展。恩格斯在其晚年作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历史发展"合力的作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具有时代化特征,为解决时代发展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提供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性与时代化统一于其实践性本质。  相似文献   

10.
朱虹 《攀登》2011,30(1):32-36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具有的实践精神、方法论的普遍意义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使其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交融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邹谨  冯泽明 《攀登》2010,29(4):35-40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清初,鄂伦春族在传统的氏族型社会福利之外出现了新生的政府型社会福利。历经民国、伪满到新中国建国初期,氏族型社会福利制度在国家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终结,政府型社会福利逐渐壮大并最终取而代之。同时,政府型社会福利也从清初的"统治利用型",经过民国的"平等扶助型"萌芽与伪满时期的被废除,于新中国建国初期转换为"平等扶助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种变化使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党采取了健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机构、提高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系统翻译和出版经典著作、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和宣传员、注重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和大众化等一系列措施,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人民中得到普及,使中国共产党与广大民众有了共同语言,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