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炎 《神州》2011,(12):178-178
“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在表演中,眼睛是刻划人物.表达思想感的重要器官。演员在展示其高超技艺和美妙身段动作的同时,要“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眼不到动作就是机械的组合,没有神韵,没有美感。只有眼到,才能表达出人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只有眼到,才能使“唱、  相似文献   

2.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13,(4):124-131
作为村落社会中"非常"态的生活事件,庙会及献戏活动更多表现为参与者对生活体悟和理解的表达。对村民来说,庙会献戏也许并非"非常"态生活的唯一表达,但对于庙会献戏来说,生活现场却是其存在的根本依据。可以说,没有合适的生活现场,就不会有庙会及献戏活动,所以我们要理解庙会献戏就必须回归到参与者的生活现场,解读村民基于生活体悟赋予献戏的多重意义,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庙会献戏与村民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泉州木偶戏与木偶大师黄奕缺简介泉州木偶戏分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种,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一般都系有16条以上,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最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数百出传统剧目。在木偶制作中居最重要地位的是木偶头的雕  相似文献   

4.
正昆曲,又被称作昆腔、昆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之一。它高度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体制严谨,文辞优美,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格调高雅,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由于深刻影响了许多其他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它被誉为"百戏之母""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苏州昆山地区。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昆曲不仅在宫廷中被尊为"官腔",在皇家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中备受尊崇,而且在广大普通民  相似文献   

5.
陈勃 《岭南文史》2012,(3):14-16
一、潮剧是南戏的活化石萧遥天在1948年撰写《潮州志戏剧音乐志》的时候,在明本潮州戏文尚未出土的条件下,通过考察正音戏、西秦戏、外江戏、秧歌、关戏童、倒掉吹手、傀儡戏、纸影戏、舞狮等戏曲元素的基础上,断定潮剧的前生为正音戏这一正确结论,而正音戏即宋元南戏之遗响,这一研究突破潮剧历史资料只可追溯到清代中叶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张广河 《神州》2014,(7):22-25
<正>北京皮影又称"驴皮影",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真正能代表老北京天桥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如今有"百戏之祖"赞誉的皮影却显得有些落寞,北京皮影的主要传承者"北京皮影剧团"却因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人才培养断层、市场模式化运作困难等诸多原因有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戏始于清末,随着近代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民初,义务戏演出的频次增多、类型多样化,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助善方式,并在京、津、沪等城市表现较为突出。分析义务戏的属性,挖掘其内涵与特征,对于深化研究义务戏在近代的嬗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一慈善公益性慈善公益性是义务戏的本质属性。相对于传统戏曲演出方式即主要以牟利为旨趣的堂会戏与营业戏,义务戏则以慈善公益为意旨。它将传统的戏曲演艺与现代慈善公益相结合,做到了"以娱乐之集合,为慈善之援助"(《请看空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与清代戏曲政策相关的史料,认为清代官方实行差异化禁戏政策。禁戏并非是禁止一切戏曲活动,而是禁止不符合统治者意愿的内容。又因所涉及对象和区域不同,清朝在制定和执行禁戏政策过程中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化禁戏政策一方面损害到"以戏为生"的民众生计,影响边疆戏曲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净化社会风气、安靖地方、稳固边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庐剧溯源     
方克逸 《江淮文史》2021,(1):124-130
庐剧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流行于江淮之间和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域,长期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庐剧在民间叫"小倒戏",官方一度称"倒七戏",也有叫"稻季戏".由于这些名称的含义不明确,而庐剧流行的中心地区集中在皖中一带,古时皖中又属庐州府所辖,故于1955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倒七戏"正式更名为"庐剧",而老百姓还是习惯称之...  相似文献   

10.
在建国初新政权巩固时期,机缘际会,"戏改"被纳入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核心的文化改革大潮。作为一种路径选择,意识形态建设因"戏改"支撑而顺利推进,"戏改"则藉意识形态建设而成功展开。但是,二者和谐互动的关系到后期已渐显疲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剧发源甚早,在唐代,已有所谓"歌舞戏"与"参軍戏。"至北宋时期,"歌舞戏"与"参军戏"虽已相互参合成为所谓"杂剧",但仍分两类,一为以歌舞表演故事;一则以詼諧嘲弄为主。前者,囑"歌舞戏"范畴;后者,則由"参軍戏"直接衍变而来。到了南宋又有所变化。南宋时代,与女真族的金邦以淮河为界分治南北地区,但一般人民的社会生活并无截然相异之处。因此,北宋时期的杂剧演出形式,一方面随宋室的南渡,流传到淮河以南的南宋轄区;一方面仍存留于金邦統治之下的淮河以北,不过彼此的称謂已有不同。在南宋轄区,一般地名为"杂剧",或称"官本杂剧",意即"通行的杂剧";在金則名为"院本",或作"行院之本",意即"行院所演杂剧"。(行院指  相似文献   

12.
姜猛 《名人传记》2013,(4):41-46
昆曲形成于明代中叶的苏州昆山,素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誉。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门"中国最雅化的剧种",却因种种原因走向式微,濒临失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位江南名士倾尽心血致力昆曲的传承与复兴,从事着这份无比寂寞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先秦至秦汉时期,单纯的跪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礼仪行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动作。当跪与其他肢体动作组合所形成的动作才具有礼仪性质,即为跪拜礼。跪拜礼之"跪"已经完全没有"坐"的意义,不是人们为休息身体而采取的一种姿势,而是表现人们之间的特定关系,表达特定情感的一种体态。先秦时期只有顿首比较多见,九拜之礼真正形成系统是在汉代。秦朝的官僚机器只有强制性的行政制度,而缺少官场礼仪的润滑剂。而两汉的官僚制度与官场礼仪的结合,使各级官员在行政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国家机器中的位置,而敬上意识的加强,又使整个官僚机器上下关系更加顺畅。跪拜之礼在培养官僚敬上、位置、职责等意识方面的作用,姑谓之"以礼养官",此可谓是一条成功的政治经验。  相似文献   

14.
岳西木偶戏     
正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群峰逶迤,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岳西木偶戏俗称"菩佬戏""扁担戏""木头壳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岳西县的木偶戏属于傀儡戏里小型杖头木偶类,表演场地一般在农村人家的堂轩、院落、祠堂戏台等处。所演为黄梅戏剧目,所唱  相似文献   

15.
刘光煜 《丝绸之路》2014,(18):38-40
蜻蜓眼式玻璃珠是最早传入中国的玻璃制品之一,在西方作为防范恶眼意识的护符。在传入中国特别是进入中原之初就作为异域珍宝装饰品使用,完全没有护符之功能。传入中国后,蜻蜓眼玻璃珠制作材料发生变化,样式更加丰富,功用也变得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先生确证屯堡人为汉族后裔,屯堡的文化主体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史料记载与文化系统是判定屯堡文化主体杂糅的重要依据,亦是论争焦点,其发生学研究亦历经了汉族后裔到北方少数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到汉族地方集团的转变。回观屯堡文化研究轨辙,地戏傩戏之辩、屯堡族属之辩及屯堡社会形态之辩引领的民族志书写、人类学考察、社会学调查、历史学考证、文化学追根及民俗学实践的多学科研究,已然由资料学意义上的搜集整理转向跨学科研究,由描写研究转向理论研究,由"回望过去"转向"朝向当下"。  相似文献   

17.
我演京剧中的杨白劳[节录]李少春遗篇演现代戏在我来讲,这还是头一次。……(一)在创造杨白劳这样一个农民的形象动作上,我一方面是从生活中找素材,一方面也吸收运用了传统戏里的表演技术和表现方法。……我的家庭是农民出身,父亲在15岁上才进戏班学戏,到成了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宴戏",是指宫廷宴饮中的戏曲演出。明代的宫廷宴饮中已出现戏曲身影,然至清代始现"宴戏(剧)"一词,宫廷宴饮中才真正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地承应完整的戏曲演出,并有大量专为宴饮而创作的剧本。作者以《昇平署档案集成》、《清会典》、《清实录》等档案材料为基础,结合相关宴戏剧本开展研究,讨论清宫宴戏与礼仪的关系,厘清宴戏发展的一般规律,展现清宫宴戏之概貌,从而反观清宫戏曲演出的盛衰嬗变。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众多天珠中,九眼天珠被称为"天珠之王"。九眼天珠为天珠中最上品、最尊贵者,九眼象征自然界九大行星运转,包含宇宙的运行与人类的思维,化弱为强。能免除一切灾厄,慈悲增长,权威显赫,利益极大。在天珠修法功德中,九眼包含所有图腾的象征与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后境地、九品莲华化生。"九"也象征不可预知、无法超越、无限宽广之境界,藏人极为重视九眼天珠。此九眼天珠形体修长,长度3.9厘米,鱼鳞纹特征明显,包浆圆润,自然老道,为干年老天珠。该珠为上古天赐,包浆润泽,历经多代活佛持供,有轻磨取药和自然风化之痕迹。其九只天眼被相拐  相似文献   

20.
淸末,杨以德(绰号杨梆子)充任天津南段巡警探访局总宪。其时,北方流传的"蹦蹦戏"即现今的"评戏",在劳动民众中颇受欢迎,但也有低俗的内容。于是,杨以德于1905年5月27日颁布《政令》,"严禁蹦蹦戏",称其"诚为淫风之苗","看戏者,不分男女,掺杂于内,实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