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伟欢 《收藏家》2011,(5):39-45
黄绍箕(1854—1908年),字仲,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侍父归里,途经上海时列名"上海强学会"。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二十五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二十六年受张之洞之聘,赴湖北主持两湖书院。三十年任编书局监督,次年正月兼任译学馆监督。三十二年任湖北提学使,卒于任。著《中国教育史》等。黄绍箕精通训诂学,还精金石书画,常与潘祖荫、孙诒让、端方、盛昱、王懿荣、费念慈等一起探讨。温州博物馆藏有许多黄绍箕友朋的信札,特选张之洞、林开、杨锐、李传元、张亨嘉等人的信札予以整理刊布。这些信札写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至三十一年间,内容涉及当时时事,如《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抗击日军的消息;山东义和团运动,以及有关京师大学堂招聘德文教师等,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光绪会典》纂修囊括光绪时期通晓典制的俊彦,修撰成卷帧繁富、包举数朝之大典。《光绪会典》章程、体例经过精心设计,有效地保证了会典的编纂。纂修《光绪会典》的人员选拔有多种方式,其选人标准在于馆部联贯和精通地理、善绘舆图,体现了"用人宜变通"原则,由此网罗了一批俊彦、硕儒从事会典编纂。光绪会典馆也无法避免清代史馆的弊端,出现了滥保以及围绕是否设图上提调、争夺提调、总纂权、会典编纂中的奖叙等问题,会典馆内部产生激烈的冲突和争议。会典馆提调在综管人事、财务、馆务等方面起到管理核心的作用。会典成书后设立专门机构校对处,任命高规格的校勘班底从事会典全书的通校,确是清代会典纂修的创举。  相似文献   

3.
谢作拳 《文献》2007,(4):145-152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光绪十九年出任崇明瀛洲书院院长,二十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总办通海团练,创办通州大生纱厂.  相似文献   

4.
周舟 《收藏家》2020,(3):63-68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十樵、痴庵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明天启二年(1622),王铎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礼部尚书等职。入清后,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相似文献   

5.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浙江桐庐郭坊(今桐庐镇)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后补内阁中书.历任会典馆、方略馆、天文算术馆要职。光绪二年(1870)进士,授户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十八年(1892),  相似文献   

6.
罗文彬,字质安,别置植庵,号香草园主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生于贵阳田家巷,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于昆明。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次年成进士。历任清朝政府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祠祭司章印,会典馆纂修,图书总纂处提调,云南永昌府知府等职。他一生吏艺双馨,秉直清高,励精于朝廷与书画。著有《平黔纪略》、《盐法志》、《援黔录》、《家礼便览》、《香草园集》等书。光绪初年,主持修缮贵阳扶风山阳明祠,不惟复其旧观,且亲手摹刻原有的石碑。  相似文献   

7.
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人。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汀州知府,又是钱学家,金石学家、鉴赏家。编著有《古泉汇》、《书画鉴影》、《石泉书屋类稿》等,尤以《古泉汇》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8.
清朝前期战争史专著。赵翼著,有乾隆五十七年(1718年)刻本。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又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后于广西、广东任知府。乾隆三十七年被弹劾,辞官还乡,曾主讲安定书院。著有《二十二史扎记》(36卷),还著有《陔余丛考》、《檐曝杂记》、《平定西金川述略》、《平定台湾述略》等,多编入《瓯北全集》。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0,(2)
<正>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又字仲长、正夫,号菽子,又号玉溪、云岛逸人等,广东潮州揭阳人。崇祯元年戊辰(162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转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提督会同馆,迁福建提学副使。南明弘光朝授詹事府詹事,隆武朝进翰林院侍读学士,永历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著有《宛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4,(2)
<正>王同愈(1856.1.24-1941.4.7),字文若,一字栩缘,号胜之,别署栩园、栩缘老人、栩栩盒主人。原籍江苏元和,民国十五年(1926)迁上海南翔,卜居槎南草堂。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六年(1900)官湖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宣统二年(1910)正月官江西提学使。精算学,工书画。著有《说文检疑》、《校士算存》、《选砚刍言》等。  相似文献   

11.
付幸 《文献》2006,(4):137-145
《清诗汇》原名《晚晴移诗汇》,二百卷,是迄今规模最大、收诗最多的清诗总集,选录从明末遗民至民国初年六千一百馀家诗人的二万七千馀首诗.徐世昌编纂.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光绪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相似文献   

12.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又自号石溪生。秀山场(今珠海香洲区山场村)人。通光二年(1822)举人。三年,成二甲第二名进上,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后返粤,长期在广州居住。复主讲顺德凤山书院、惠州丰湖书院。来往于广州及香山间。晚年将入京候补郎中,途中患病折回,不久去世。有《榕堂吟馆诗钞》 一卷, 《倚霞阁词钞》行世。  相似文献   

13.
陈子凤 《收藏家》2007,(6):9-14
姚觐元(生卒年未详),字彦侍、彦士,晚号复丁老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使。家学渊源深厚,其祖父姚文田(1758-1827年),字秋农,号海漪,为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居官清正,博览群书,精于考据之学。  相似文献   

14.
(清)高士奇撰。有《辽海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6年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点校本。高士奇《1645年~1704年》,浙江钵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澹人,号江村。康熙19年(1680年)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康熙24年(1685年)为侍读学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春秋地名考略》、《松亭记行》、《扈从西巡目录》等。  相似文献   

15.
正是由于严修对书院的改革,加进了新的科学知识,推动了贵州士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热潮。在贵州建省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或者说,在清末贵州传播新思想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先驱,他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贵州传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严修。严修(1860-1929),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修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会典馆译校官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严修受命出任贵州提督学政,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离黔。  相似文献   

16.
陈红彦  林世田 《文献》2007,(3):129-142
吴士鉴(1868-1934),近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字絅斋,号公詧,别署式溪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翰林院侍读、江西学政、资政院议员、清史馆纂修.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5)
<正>朱兰(1800-1873),字信芳,一字心如,号久香,晚号耐庵,浙江馀姚人。清道光九年(1829)一甲探花,授翰林编修,后历任御史、广东正考官、湖北学政、国子监司业、侍讲等。十九年以父老乞养归里。二十八年起补原官,二十九年升少詹事、充讲官、国史馆纂修。咸丰元年(1851)迁内阁学士,署工部左侍郎,二年辞官回籍养亲。同治元年(1862)起三品京堂,二年授太仆寺卿,督安徽学政,三年转詹事留学政任,五年授阁学。六年回籍修墓,引疾不出。主要著述有《补读室诗文集》、《师友言行录》、《舜水先生年谱》、《梨洲先生年谱》、《南江先生年谱》等。  相似文献   

18.
梁清标丛谈     
梁清标(图一),字玉立,又字棠村;号蕉林,又号苍岩,直隶真定(河北正定)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鉴赏家、收藏家。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明崇祯癸未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后于顺治元年仍原  相似文献   

19.
柳向春 《收藏家》2013,(7):65-71
徐乃昌(1869-1943年),字积余,号随庵,又号众丝,堂号有鄦斋、积学斋、镜影楼、小檀栾室,安徽南陵人。清末外交家贵池刘瑞芬之长婿,与藏书家刘世珩为郎舅之亲。光绪十九年(1893年)登贤书,官至江南盐巡道,以新学、使才、盐务负声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曾率团考察日本学务,归国即提调江南高中小学堂事  相似文献   

20.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1862),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使。未久调陕西,升署布政使。十一年(1890)调湖北布政使,赴任不久病逝于任上。黄彭年为官清廉刚正,勤于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