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重新发现于唐县的“古唐侯国”碑为一方异代一体碑,其一面为康熙年的“禁革陋规”碑,另一面为光绪年的“古唐侯国”碑。本文对此碑两面碑文的作者、刻制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意义作了综合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10,(3):69-69
在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县的芒砀山上。有一处游览胜地——汉高祖斩蛇处。这里有一“斩蛇碑”。用汽车灯一照,一面显示出古代武士的形象,另一面则显示出一位怀抱赤子的妇女,即人们所谓吕后的形象。此碑被称为“华夏一绝”.  相似文献   

3.
自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设册亨县建制(当时叫州同,其中1925年1926年称知事)起,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止,121年间,先后有82人到册亨任县长(州同、知事)。82人中,惟独涂月僧先生任县长期间,有故事在民众口中流传至今。谓之“百里挑一”,可见他是与众不同的县长。永垂史册的涂公月僧去思碑1939年7月1日至1941年4月,涂月僧先生在册亨县任县长,历时三年。册亨县老县城在今册阳村,城西面的钻山,离县城不到一公里,在公路右侧的大岩山石壁上,有一面高高的石碑,上书“涂公月僧去思碑”。这是一面削壁磨山做碑的工程。碑高1.5米,宽80公分,凿壁深度…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是存留至今的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此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见图)。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不知何时被封闭在一座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04年),才由甘肃省著名学者张澍打开,使人们得以重睹,后几见著录。西夏碑碑身高2.5、宽0.90米,两面撰文。一面刻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勅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字,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第一行意为"大白上国境凉州感应塔之碑文"。另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相似文献   

6.
老顽童甘阳     
甘阳无疑是国内新左派的一面旗帜,尽管他本人并不喜欢“新左”这个名称。1991年,他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被看成是中国新左派的代表作。1999年,甘阳从美国到香港大学任教后,撰文演讲经常引发国内思想界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封建时代,百姓颂扬官吏德政,多采用刻石立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或去思碑。据考,这种德政碑,不少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唐代名相宋景曾辞绝吏民给他立碑。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宋景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持正守法的宋景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  相似文献   

8.
胡适在广西     
胡适为了接受香港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欣然由北平南下,1935年1月4日,从上海乘“哈里森总统号”轮首抵香港。在港五日.一面观赏迷人景色;一面接受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他一生中所接受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所赠之三十六个荣誉学位中的第一个;一面应香港教  相似文献   

9.
黄甸宋碑是1984年冬盐亭县黄甸乡南山村村民岁修公路时,于该村水观音地段发掘出土的。碑长11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两面刻字,一面横款,刻92字,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闰六月二十五日盐亭县尉何览、县令程縯合刻的题咏诗;(图一)另一面竖  相似文献   

10.
相传1921年前后,有不法古董商窃得两座大型造像碑,一为北魏薛凤规造像碑,一为西魏巨始光造像碑。二碑将被偷运出国时,被海关查获,经当时主管机关批准,拨交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今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收藏。二碑曾在短时间内展出,但不为世人注目,因此知道这两座碑的人并不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妥善保护,将这两座碑用木板罩护了起来。几年前,笔者对巨始光造像碑曾作过初步研究,考定碑石原应在今山西稷山县。薛凤规造像碑不仅形制与前者十分类似,而且二碑均有少见的巨姓和行姓的题名。如巨始光碑有巨天祖、巨解愁、巨令(?)、巨银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甘肃清水县西汉名将赵充国陵园内,有一通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的造像碑(被命名为"鲁恭姬造像碑")。该碑质地为砂岩,碑形呈拱顶碑状,高200厘米,宽85厘米,厚56厘米,右下角微缺。据志书记载,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清水大地震,该石碑被深埋于地下。清道光初年,此碑出土于清水县城北李崖石佛坪。200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该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  相似文献   

12.
<正> (三)德政碑 为彰显善政所立之碑。若立于官员任所神祠旁侧,可视为祠庙碑。但若仅立碑记念,是为德政碑。在难以确定神祠或祠庙是否存在的情况下,则暂时将之归类于德政碑。德政碑在内容方面,与后述的摩崖有共同之处。被认为是德政碑的,有以下诸石: (48)延光残碑(103)杨叔恭残碑  相似文献   

13.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有一座季子庙,庙里立有一通历史悠久的延陵季子碑,其碑文相传为孔子所书,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季子是被司马迁浓墨重彩写过一笔的人物。孔子知季子之美德,对他敬仰有加。季子去世后,孔子特意亲笔为季子书写碑文,字迹古朴遒劲。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法真迹寥寥无几,因此延陵季子碑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陕西馆藏造像是指在陕西境内博物馆及文博单位中所收藏的单体造像和龛像(造像雕凿在佛龛内,仅有一面浮雕造型),不包括造像碑。材质包括石质、铜制、铁质、木质和陶制等。  相似文献   

15.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16.
刘碑寺造像碑,是河南现存最大的造像碑,清代金石著录对其多有介绍,但仅限于造像铭文,其精美的造像未有著录和专文介绍,不被世人关注。本文主要对刘碑寺造像碑的现状、造像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对造像题材、风格以及艺术成就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霍扬碑刊铭于北魏景明五年(缘园源年,实为正始元年),1979年被公布为我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1997年被确定为馆藏一级文物,是一通保存完好的历史名碑,为我省发现的魏碑之冠,是临猗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8.
王庆顺 《文史天地》2014,(12):44-47
正在南京新上榜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阳山碑材赫然在列。关于阳山碑材的介绍文章和文献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这些铺天盖地的文章和相关文献片几乎都秉持一个同样的观点,即明成祖朱棣为了孝敬父皇母后和安抚民心而凿此参天巨碑,在凿碑即将大功告成时,他突然意识到,此碑过于庞大,无法运回京城,便中途停止凿碑,将这个半成品的巨碑遗于荒野。史实果真如此么?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试图还原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被世人誉为“稀世珍宝”。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被封闭在武威清应寺一座砖砌的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10年),由甘肃著名学者张澍发现,世人得以重睹。1927年。武威大地震,清应寺受损严重。后来,碑被搬迁并竖立在文庙文昌宫西廊房石刻展厅保存展出。竖碑时,为了确保碑身稳固,碑座被埋于地表下。1981年。因碑身有所倾斜。又对碑座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仍将碑座置于地表以下。只有一少部分露出地面。  相似文献   

20.
现藏于镇江焦山碑林的《弥勒楼阁颂碑》为孚威将军吴佩孚所撰书。学者们据此碑内容或对吴佩孚的佞佛持怀疑态度,或谓之为虔诚的皈依。笔者试从《弥勒楼阁颂碑》的碑文入手,联系吴佩孚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一些生平事实,来探讨吴佩孚佞佛之究竟。 《弥勒楼阁颂碑》,碑型横制,高53厘米,宽192厘米,(见图)从碑的上款看,是吴佩孚为扬州长生寺的弥勒阁作的颂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