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志(10)     
《炎黄春秋》2023,(10):49-52
<正>夏光亚,1921年5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其父早年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发行部主任,1933年病故后,夏光亚随母亲从上海迁回老家。由于生活所迫,读至高一放弃学业,进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当练习生。他受《西行漫记》的影响,一心想投奔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名人物。然而1933年3~4月间,他在上海曾险遭暗杀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邢建榕 《江淮文史》2009,(4):144-149
1933年,有传言准备“落水”的北洋老帅段祺瑞(字芝泉),忽然从蛰居的天津南下上海,予居心叵测的日伪当局沉重一击。  相似文献   

4.
汉斯·冯·赛克特(V.Seeckt)陆军上将在1920年至1926年负责组建和领导德国国防军工作。1933年和1934年他作为退役军人两次应蒋介石邀请来中国。1933年5月中旬赛克特到达上海,7月6日离开上海经南方回国,在中国的时间大约两个月。6月30日他在北京写给蒋介石一封长信,并且在7月4日请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将此信转交蒋介石。在这封原稿长达21页的信中,赛克特首先谈到了中国军队的重新组建工作。他认为,中国军队的规模不是太小,而是太庞大。按照他的意见,应该在大量削减冗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这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亲手组建一支10万人国防军和此后在外国担任军事顾问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5.
<正>1933年12月5日晨6时许,上海开往南京的"吉和"号轮船正在长江上逆水航行。甲板上,一个清瘦憔悴的青年男子倚着船舷,一手抓着酒瓶,一手捧着海涅的诗集,一边喝酒,一边读诗。突然,这名男子越过  相似文献   

6.
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邓中夏,于1933年10月在南京雨花台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在被捕受审期间,面对敌人的威迫利诱,坚贞不屈,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邓中夏是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的。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党内王明的“左”倾错误,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了极大损失。中共临时中央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中的一天。我随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和研究室主任吴云溥去拜访夏衍,请他对一h海文化发展战略发表意见。夏公是不折不扣的“老上海”。自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就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和文艺创作。1929年,他参与筹备“左联”,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成立,夏衍任电影组组长,从此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相似文献   

8.
顾翊群,字季高,民国时期金融家、银行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金融界任职。1933—1934年受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派赴欧洲考察币制与金融改革等事宜,1936年在广东任职。此组史料选自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辑录了顾翊群在1933年至1937年间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的来往函件,就国际金融形势、中国的币制改革、广东省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1933年8月29日,罗登贤在南京雨花台刑场就义前曾说:"我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那年,他年仅28岁。罗登贤曾在1927年参与组织广州起义,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1年3月28日,政治局常委会上增补为政治局常委,12月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领导东北的抗日运动。1932年又临危受命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1933年3月28日,因叛徒出卖,他在上海被捕。罗登贤英勇就义后,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告中国人民书》,说"被捕者理直气壮的论点和英勇不屈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他们是中国的反帝战士。他们全都是中国人民应该为之骄傲的典型。罗登贤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0.
1928年3月,吴凤如等在浦东杨思桥开设浦东银行总行,这是浦东的第一家银行,资本二万元,设分行于上海。1929年增资二万五千元,1930年增资到十万元,1931年又增资到三十万元后,迁总行于上海泅经路一号,增设赖义渡分行,1933年又增资到五十万元,增设周家渡分行与堆栈,1934  相似文献   

11.
重庆巴蜀学校创办于1933年,创建人乃是抗战时期的四川省主席、抗日英雄王缵绪,他购买了富豪私产——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又筹资从上海购置了大量教学用具,实施他的办学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丁伟 《文史天地》2012,(2):48-5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在上海的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疯狂”地抓捕革命志士,使革命群众陷于腥风血雨之中。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也陷入无法立足的困境,不得已于1933年1月由上海陆续迁到苏区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但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组织“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即中共上海中央局,作为临时中央的派出机关,代表中央指导领导上海等白区党的工作,并负责同共产国际联系。  相似文献   

13.
郏颖丽 《收藏家》2015,(6):51-54
刘凤起(1867—1933年),字未林,晚号真庐老人,江西南丰人,晚清进士,诗人、书画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二甲,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旋赴日本留学法政。回国后辞归江西故里,被巡抚冯汝骥奏留南昌,任咨议局议绅、宪政筹备处咨议、教育总会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西民政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病逝。  相似文献   

14.
涂光群 《百年潮》2000,(3):77-78
胡蝶,是中国30年代闻名的“电影皇后”(是1933年,上海的《明星日报》主办,观众正式投票选举的“影后”)。胡蝶这个名字,在30~40年代,几乎家喻户晓,连我这个几  相似文献   

15.
1933年6月18日晨,上海中央研究院附近,一位中年男人携子登上汽车,周围突然射来一串串密集的子弹,中年男子当即中弹。这一阵枪声不仅划破了早晨的宁静,也掀起了政坛的一阵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6.
宋霖 《江淮文史》2008,(5):47-77
上海西南郊的龙华古镇,以“桃红十里”名擅江南。志乘记载:“每遇桃花盛放,上海士女恒倾巷来游,颇极一时之盛。”十年内战中,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即龙华监狱)设于此,这里成了囚禁杀戮共产党人的血腥屠场,人称“上海的雨花台”。1933年冬的一天清晨,在一间牢房里,被捕前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的张恺帆拖着哗哗铮响的铁镣,爬上双层床上铺,  相似文献   

17.
长征路上的廖承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彬 《文史精华》2004,(4):55-57
1933年3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廖承志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多方营救后获释。这样一来,廖承志在上海的秘密工作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他便在家中陪伴母亲。一直到8月底,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给他带来了党组织的指示,让他到中央苏区去,后来因为中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银行业自1920年订立业规后,先后于1933年、1936年以及1948年对业规进行了三次修订。本文从业规修订及报备过程这一特定角度。考察和探讨政府监管当局对银行公会的管理,提出必须完善监管本身的规则,并注意把握监管的适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鸿敏 《湖南文史》2008,(5):26-26
1933年6月18日晨,上海中央研究院附近,一位中年男人携子登上汽车,周围突然射来一串串密集的子弹,中年男子当即中弹。这一阵枪声不仅划破了早晨的宁静,也掀起了政坛的一阵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33年至1935年是最艰难的时期。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一时期中共在"白区损失了百分之百,苏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然而,1934年间上海地下党、中共特科通过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帮助,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一处红色堡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