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而成立的学校。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6月的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部设在延安,简称“抗大”。此后又相继在全国其它抗日根据地开办了分校。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初,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发展了新军,有了立足之地。各项工作亟待开展,而干部又极其缺乏。这时,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把开办学校培养干部当作极重要的事来办。没有校舍,没有经费,缺少教师、教材……困难重重。但为了给党政军各部门输送大批优秀的干部,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仍然先后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抗战学院、晋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主办的红色学校,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学校就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抗日名将茅珵为代表的创立者们和全体师生以刚毅卓绝的精神,冒着敌人的炮火,坚持抗战,坚持办学,书写了一段动人的抗日斗争史、红色教育史。  相似文献   

4.
孟红 《文史月刊》2005,(10):4-10
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创办的著名学校——抗日军事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培养训练军政人才的摇篮,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对于源源不断地为抗日前线输送精明强干、智勇双全的军政干部起着极大的作用。为此,毛泽东对于抗大的各项工作,经常过问,精心指导,亲自备课授课,尤其是多次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先后在山西晋东南,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山西各级地方抗日民族政权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大总校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她是  相似文献   

6.
黄禹康 《百年潮》2005,(6):71-73
1939年,在南岳衡山,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开办的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培养造就了大批抗日民族精英。这不仅给巍巍衡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是凝重而神奇的一页。蒋介石领悟到游击战争的巨大作用翻开南岳衡山抗日游击干部培训班这卷厚重的档案,使我们不能不回想到抗日战争那艰苦的岁月,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抗日陷入持久战,尽管当时国民党调集了200万军队投入到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仍有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而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用游击战这一法宝打击日军,收复了大片国土。这一点使得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刮目相看。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开始领悟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抗击日寇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共满洲省委确立联合一切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政策以后,其所领导的东北抗日军队迅速扩大,干部队伍出现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东北地区党组织通过抽调和选拔的方式,增加了干部数量;对干部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使其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忠实执行党的政令、方针;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和审查制度,对干部进行有效的约束,维护了干部队伍的纪律性和纯洁性。东北抗日联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军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东北抗日联军能够区别于其他松散的抗日武装,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国之兴替,税之丰歉,体现了不同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通过民众对税收的态度,可以看出民心向背和国运兴衰。晋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边界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底,中国共产党开始依次建立太北、太岳、冀南、冀鲁豫抗日民主政权,并通过税收筹粮筹款以充裕财政,解决抗日军需短缺的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税收制度的雏形。从时间维度上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与分析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地理的重要特点、周边环境与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提出与实施的抗日军事战略,评述了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提出与实施的抗日军事战略的背景、过程、成功与缺陷,同时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对抗日军事战略问题上的重视与成绩。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抗日孩子剧团,是在周恩来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少年抗日宣传队,抗战期间,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演出过很多儿童街头戏剧。这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小生力军,为抗日宣传贡献了一份尤为珍贵的力量。1937年8月13日,日军入侵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派共产党员吴新稼前往领导。为了工作方便,还给这个抗日小团体取了一个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抗日武装根据对敌政治工作方针,开展了以培训敌工日语人才为目的的日语教育活动,在部队、学校和总部建立短期和长期的日语培训组织,形成了面向部队战士和培养初、高级敌工干部的系统、科学的日语培训机制.这一教育活动培养出一批敌工干部,有力提高了对敌宣传、俘虏处置、反战活动开展、敌情调研等工作的成效,为中共抗日武装的敌军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持和人力支持,成为中共军队外语教育直接服务对敌斗争的典范.敌工日语教育是中共军队外语教育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共军事教育中开创了日语专业乃至外语专业教育,开辟出一条战争环境下军队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为中共军队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山西成立了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这是由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创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是山西抗日的主要领导力量,在山西抗日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牺盟会自创建到改组,经发展到消亡,无不受  相似文献   

13.
黄埔军校原名“陆军军官学校”,后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列宁、斯大林派遣的顾问人员帮助下,为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建立起来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市郊区的黄埔长洲岛,故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蒙古族的团结和争取,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保证了联蒙抗日的正确实施。本文在揭示抗战时期蒙古族面对的侵略、离间与压迫的基础上,论述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政策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宏亮  陈杰 《安徽史学》2015,(6):157-162
鄂豫皖根据地创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由该根据地诞生的红军部队,历经浴火斗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共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根据地重视干部培养和人才集聚,为抗日斗争和日后中共建政,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鄂豫皖根据地虽然长期孤悬敌后,但是在中共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抗日武装队伍不断壮大,游击战争始终得以坚持,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敌伪顽力量,根据地成为中共抗日武装东进南下的桥头堡,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以及中共"绾毂中原"在全国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国内外的中国共产党史专家、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论著在以下两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确定的“抗日反  相似文献   

17.
抗日根据地禁毒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齐霁 《抗日战争研究》2005,1(1):127-154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对中国肆行毒化政策,造成沦陷区毒品严重泛滥,也致使抗日根据地毒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政府,为了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相继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禁毒法规。这些禁毒法规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禁毒政策,内容涉及禁种、禁贩、禁售、禁吸等方面。抗日根据地禁毒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禁毒政策在根据地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根据地内的各种毒品犯罪活动;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健康水平,从人力物力上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政策,本文就干部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阐明共产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目的,规定收纳党员标准的党内重要文件。郑佑之是恽代英在四川吸收的共产党员,他在阅读《中国共产党宣言》后,以其中规定的党员标准培养、吸收党员,于1926年1月30日创建了中共宜宾地方组织;他还将《宣言》传递给赵一曼阅读,用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培养赵一曼成为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宣言》对当今共产党员树立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然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中,  相似文献   

20.
常松 《安徽史学》2011,(2):123-128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精神主要体现在政治坚定、导向鲜明的党性原则;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革命传统;贴近生活、通俗生动的求实风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