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香港回归历史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并坚持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领导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仅为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与国争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桑东华 《百年潮》2023,(2):51-63
<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香港回归祖国征途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党的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篇章。再次回顾这场一波三折的艰苦谈判,重温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当前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香港问题,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梦奎 《百年潮》2007,(7):18-22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他们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王梦奎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是赴香港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及庆祝活动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朱育诚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作为中英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委员和安全保卫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具体准备工作;王光明时任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方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总领队。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讲述了那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一幕。  相似文献   

4.
1842年8月,曾在虎门焚毁鸦片、弘扬了民族志气的林则徐,因受谗言所害,被迫踏上发配伊犁的苦难之途。十多天后,清廷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江宁东约(南京条约),位于珠江口的香港,自此沦为英国殖民地。 143年后,一份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法律文献——中英联合声明,被递交联合国主管法律事务的副秘书长福莱斯豪尔,履行这一法律程序的正是林则徐的五世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2017,(7)
<正>1994年3月11日,我奉命前往香港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是专门处理香港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具体事宜的临时性外交机构,下设不同的专家小组。自上任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我担任过中方14个专家小组组长,主谈了包括军事用地、防务与治安交接、财政预算案编制、政府资产移交、终审法院筹建、公积金制度设立等议题,最终全部与英方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王中天 《文史月刊》2009,(11):M0002-M0002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回归,举国欢腾。 在商定政权交接仪式时,中英双方在“一秒钟”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英方要将降英国国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一秒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全力纠正"左"倾错误,争取香港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完成对港方针拨乱反正的同时,也为后来收回香港决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面对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要求,中国主动应对,迅速确立新的方针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后来的中英谈判以及香港回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之“澳门模式”、“香港模式”异同刍议齐鹏飞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已经于1997年7月1日完成,澳门回归也将在1999年12月20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蒙受的殖民主义耻辱在本世纪内获彻底洗刷,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中葡两国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撒切尔夫人访华后,中英之间随即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1983年7月12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3月中国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进入历时12年…  相似文献   

10.
“这里没有李鸿章”——邓小平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齐鹏飞1982—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是在“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得以充分展现。一波三折的中英外交谈判由“山...  相似文献   

11.
<正>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开始正式实施。从此,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时期。香港基本法其内容主要是将我国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宣布的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化,规定“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的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2日,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第二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原总督府举行仪式,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安子介、霍英东等12位对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香港知名人士颁授大紫荆勋章。在1984年至1990年起草香港基本法的7年时间中,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后至1997年7月1日的13年香港过渡时期,安子介不知跑了多少次香港─北京,北京─香港,安子介把他的聪明和才智,写进了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历史新篇章!有人说,安子介是个谜,要看清安子不容易,因为,他太丰富了。安…  相似文献   

13.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王璟芳报告香港财税、政情致国务总理呈文两件……………………………………………………………………(2.23) 香港商业调查报告(1934—1935)…………………………………………………………………………………(2.28) 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前香港总督金文泰演讲词“香港之将来”……………………………………………(2.33) 抗战胜利后各地参议会要求收回香港电文一组…………………………………………………………………………(2.37) 孙中山与香港的密切关系………………………………………………………………………………………尚明轩(2.42) 1942年中英新约谈判述论………………………………………………………………………………………王 真(2.48) 《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戚其章(2.58) 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年)……………………………………………………………………陈晋文(2.67)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文艺学会举行“香港文化”座谈会为庆祝香港回归,北京文艺学会邀请首都部分学者、诗人、报刊主编、记者等,在首都图书馆座谈“香港文化”。座谈的主要内容包括:香港文化的多元性问题,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问题,“一国两制”与文化政策问题,等等。很多同志还结合以...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英谈判以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香港问题。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学者们集中研究香港文化的中西交融,认为其不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1997年香港回归,学术界对于香港文化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者们开始将着眼点放在香港本身,探寻香港文化中的华夏文明痕迹。但研究角度相对单一,且动力不足。今后的研究要从微观入手,扩展研究范围,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只有深入了解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求同存异,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桑东华 《百年潮》2022,(7):5-16
<正>在新中国法制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具有特殊的地位。这部宪制性法律把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化、法律化、制度化,奠定了依法治港的法律基石。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回顾《基本法》的制定过程,重温中央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初心,对于坚定“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信心,推进香港基本法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李家泉 《百年潮》2007,(10):66-67
10年前的7月1日,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欢呼声中胜利回归了。10年后,2007年6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用25页篇幅,分若干部分探讨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995年曾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如今《时代》周刊承认:“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6月17日,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仅仅“过去三年来,香港就实现了平均7.6%的经济增速,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快的”。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梅三乐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也说:“在今天看来,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切都说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07,(7)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大局出发,尊重香港的现实,在坚持中国拥有对香港主权的大前提下,提出了“暂时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不仅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且其中某些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还成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源。同时,这些战略决策的实施,不仅充分发挥了香港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作用。而且保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为后来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硕 《百年潮》2012,(10):36-41
改革开放初,深圳经济特区甫一创办,便融人邓小平倡导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国统一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在香港回归谈判前后,深圳特区政治、经济内涵有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谈判中圆满实现了目标,在对深圳特区这个棋子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深圳特区在国家全局战略中的位置由此奠定。深圳与香港回归问题渊源194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下解放大军陈兵深圳以北樟木头一线,避免与香港的英国驻军发生接触。英国无意放弃香港。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针对香港问题明确“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广东省领导人在看待深圳香港关系问题上并非一以贯之。政治气氛缓和时期,比如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一些人间或提出,香港和深圳属于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