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鲁迅的历史观和民族思想.鲁迅的历史观有三个要点,一个诉求.即:人的、进化的、改革的历史观,和一个要解除主奴关系诉求.同时提出了“一切都是中间路”的重要观点.另外鲁迅的民族思想有对外,对内两大部分.对外他反对外国列强民族侵略中国,也批判中国强大以后去侵略别人.对内他从原来接受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到辛亥革命以后改变为赞成各个民族平等、独立、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转型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大海中看得桅杆的帆船,是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珍视民族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全球化与民族化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全球化的一个内在矛盾便是民族藩篱的打破与民族主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更好地推进新中国史研究,推动新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杨凤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宋学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金光耀等长期耕耘在新中国史研究与教学领域的学者,从大历史观、方法论、叙事体系、时空观念等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在毛泽东本人已经公开发表的著述中,尚未发现与"中华民族复兴"或"民族复兴"完全对应的字样,但是相关的思想充贯其言行。99年前,毛泽东在他最早的政论《民众的大联合》中就曾充满激情地预言:"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民学会资料》为基本史料,探讨新民学会民族复兴思想的内涵和实现途径。新民学会的民族复兴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新民"是民族复兴的主体;复兴湖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起点,是新民学会会员们孜孜以求的近期目标;复兴中国乃至世界,是新民学会会员们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对于民族复兴的实现途径,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大多数新民学会会员主张:必须要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必须用激进的方法即暴力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6.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衰败,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所谓"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二语,渐已蔚为时代潮流……国家内政,除以农村为全部施政之对象外,更有何事急于此者!"①1933年是"农村复兴"思潮事功显见的一年,以国民政府行政院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为标志,"举凡政府机关,有识之士,无不以此为当务之急"。②此后,整个知识界和政界的热议主题无不以"复兴农村"为旨归:"一九三四年中国学术界所贡献于农村问题者,可谓空前,时髦所至,人人以谈农村问题为荣,一变从事憧憬都市文明之正面  相似文献   

8.
9.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救亡图存、实现富强基础上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轮回的怪圈,证明了革命才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人间正道,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而"历史教育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是讨论的问题之一。基于历史于国家和民族之重要性的认识,学术界特别强调历史教育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认为历史教育是"复兴民族的原动力"或"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就历史教育怎样为民族复兴服务,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挥历史教育的培养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功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南京大屠杀成为众多影像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甚至出现了专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以此揭示、控诉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进行了各方面的叙事探索,通过历史资料的影像证明、个体命运的共同体建构、超越民族的叙事立场、国际化叙事等方面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进行了影像建构。同时,这些电影也凸显了南京大...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近代中国,文化危机是更为深刻的民族危机。国人亟亟谋文化重建以复兴民族,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表现了智慧的远见,是我们应当加以继承的宝贵精神遗产。一著名文化学者黄文山先生认为,文化包含两个状态,一是内部的价值意义系统,可称为"文化的心态";二是外部有机的或非有机的现象,如物体、事素、历程等,可称为"外部状态"。没有外部状态,内部经验无由表现,但后者终究决定前者。①据此,所谓文化危机,可以理解为缘外部变故的  相似文献   

13.
1964年在尼雷尔的领导下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组成了坦桑尼亚共和国。虽然在名义上坦桑尼亚是一个统一独立的国家,但当时的坦桑尼亚尚未实现民族一体化,国内存在一百多个部族,是东非部族最多的国家。部族主义盛行,国民还未形成共有的国家归属感。这种局面对国家的稳定、繁荣是不利的。如何消除、弱化部族间的差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民族建构,成了独立后以尼雷尔为核心的政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促成了尼雷尔民族建构思想的形成和实践,而这些思想和实践对促进坦桑尼亚民族一体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民族意识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伴随着宗教意识的衰落而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取代宗教意识而成为联结社会成员的主要纽带。随着西方资本的跨国扩张,欧洲民族意识很快演化为极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利用民族主义的集体性所进行的大规模殖民,使得殖民地民族的意识觉醒,并逐步发展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印度后殖民批评家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认为,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是民族主义在当代的两种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就是把“民族”这个范畴本质化而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构建性质及民族叙事固有的矛盾性。关于民族主义造成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冲突,查特吉在后殖民民族主义研究“三部曲”中已经谈得很多了。本文从民族叙事本身的矛盾性出发,揭示民族叙事在构建统一体的过程中对于差异的忽略,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如何“复制”了殖民主义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对疆界内的少数群体及妇女构成新的剥削与压迫。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一批在犹太复国主义与后犹太复国主义辩论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知识分子,围绕流散地历史与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移民运动、工党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色列国家性质与未来走向、巴以冲突及以色列国家合法性等话题,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修正”为核心的新史学话语,反映了当下期望与失望并存的以色列社会既要拥抱传统又必须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后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他们的出现,象征着以色列史学发展的时代转向与史学方法的调试更新,也代表了以色列民族国家叙事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一直是无数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主题。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民族复兴思潮的由来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深深地牵动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心,直到今天依然是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这要从民族同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中华民族的特殊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认为,孙中山乙未广州起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声"。②实际上当时孙中山提出的口号是"振兴中华",而不是民族复兴。"民族复兴"一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文文献中,但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才真正开始。因为直到此时,"民族复兴"一语,才成为社会各界的主流话语,民族复兴运动也才成为主要的社会运动。本文所说的民族复兴,即是指九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花溪风景区进行了大力打造,使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当时西南后方基地上的一块民族复兴园地。这时的花溪不仅风景优美,而凝聚着浓郁的爱国情调和民族精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他们在这里居住、游览、集会和赋诗,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是具有使命自觉意识的政党,从其成立之际,即有明确的历史使命,且始终为实现其使命而奋斗。关于中共在近代革命的使命问题,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和分析,不当之处,请识者教正。一在近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共在近代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革命运动与革命战争,完成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20.
黄枬森 《百年潮》2009,(6):11-14
我出生于五四运动发生后两年多,自从20世纪30年代我开始知道五四运动以来,至今也有70多年了。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否赞成五四运动的精神,它的影响都是无法回避的,而且是深刻而持久的。特别是我作为一个在北大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的人,它的影响更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