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志书和一般精神产品一样都带有美学特性。志书和一般精神产品之所以具有美学特性.这是由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在论及人类生产和动物生产的差异问题时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
清人章学诚说:“辞不雅训,难以远行”。他把志书语言特点概括为“要简、要严、要核、要雅”,“忌条理混杂,忌详略失体,忌偏尚文辞,忌妆点名胜,忌擅翻旧案,忌浮记功绩,忌泥古不变,忌贪载传奇”。这些观点对新志书编修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联系当代及历史上广西修志情况,论述志书主编的“学”、“识”、“才”、“德”的要求。阐述了主编岗位职责和工作方法,并介绍了当代修志成功的经验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志书小序是志书中的具有特殊作用的一种体裁,它由史书和其他书本小序发展而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具有钩玄提要、阐释补充、引领门径、彰明因果和揭示规律等作用。小序写作一般要注意写作程序、小序设置、小序写作、小序格式、小序忌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史以信为本,志以实为宗”。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成为信史良志的根本保证。真实是志书的灵魂。志书不真实,不准确,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求真存实,实事求是,志书才有生命力。方志记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志书的和谐美是一个美学概念,是指志书编纂的完好状态,要求志书从内容到形式各个方面都和谐适度,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志书的和谐美是志书编纂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首轮修志中,方志界对审美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应有的理论探索和研讨,在修志实践中也几乎无暇顾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自首轮修志以来,人们对方志提出了审美的需求。李鹏同志指出:"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  相似文献   

7.
《沧桑》2011,(5):132-132
童健飞在《广东史志视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增强志书的深度,在提高全体修志人员特别是主编的全面质量观的基础上,应当从六个方面去努力。1.要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全貌。2.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曲折。3.要抓住特点、重点的事物,用浓墨重彩作重点记述。4.要写好各层次的“述”。为了增强志书的深度,除了志首的“概述”要认真写好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提高续修志书质量,有必要把美感融入其中。志书质量和美感应是相互交融的统一体。志书的美感,内容上主要体现在可读性、实用性和思想性,形式上体现在篇目设置和装帧设计上。  相似文献   

9.
志书作为中国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化奇葩,作为中华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在众多的化述作品中,可谓一枝独秀。从历史的角度看,不仅有其志学特点;而且从美学角度上看,也有着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资料的质量决定志书的质量,高质量的资料必须包含反映全局的资料,典型资料,同时还要注意资料的连贯性、准确性.志书应该提供连续的、反映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不能以个体替代全面,局部替代全局,不能忽视典型资料的作用;要坚守“志属信史”的质量要求,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第二轮修志遇到不少难点,本文仅选修志定位、地方特色、阳光记述、资料匮乏、数字抵牾、衔接前志、重修志书八个较有共性的难点,简议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第二轮志书人物篇缺乏人文精神,所以要精编人物志,以提高志书的价值,并且适当调整人物篇的体裁结构和比例。在收录人物时应考虑代表性和时代性,不能简单地以政治标准或官职大小为标准,记述时要避免履历表式的形式,选取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做到文约事丰。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区志是社会主义方志编修中出现的新志种。本文从明确城市区的特殊属性及城市区志记述重点两个方面,探讨如何编好城市区志。关于城市区的特殊属性,作者提出要明立市、明区位、明功能、明关系、明详略;关于城市区志记述重点,作者提出要重点记述好基础设施,流动人口,二、三产业,社区事物,城中村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方志期刊应主要是以方志学和区域社会史研究为对象的学术期刊。因此,其读对象是地方志工作,不可能拥有广泛的读群。续修方志阶段,方志期刊面临引导转变修志观念,开拓修志视野的任务,要注重引导和反映志书编纂思想性、地方特色和基本地情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方志期刊要用浅显易懂的实例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衡量志书优劣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反映地方特色。第二轮志书应在篇目中体现特色,专志中突出特色,大事记中反映特色,概述中点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钱伟 《中国地方志》2008,(12):38-43
读罢张世民先生的《论史志同源及其他——读〈仓修良探方志〉札记》一文(载《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5期),深为其独特的学术源流探究角度、考察方式和演绎逻辑所迷惑。文章对方志、方志学、起源、传统历史学等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不清,反而用“史志同源”、“源流互引”、“高位整合”等似是而非的时髦词汇大加发挥,因此在方志的名称、起源、性质、特征、发展阶段以及史志关系等方面都作出了错误的论断。张先生认为,方志不仅多源,而且史志同源,“传统历史学和地方志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并将古诸侯国史、周秦时期的邦国文献以及郡县文献、纪传体通史《通志》、典制体史书《日本国志》、地理总志、日本地方史等统统“整合”成了地方志。可见,张先生所谓的“史志同源”论,其实质就是方志无源、史志不分,等于否定了方志学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第二轮修志方言入志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全国范围来看 ,方言入志问题应当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建议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 ,市县两级志书中的方言入志采用记略式 ,省级志书中的《方言志》可以在各个地点方言记略式材料的基础上搞综合式专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课题研究与实地考察,认为深化第二轮志书内容与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于:一是要重视地情的动态变化与地域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二是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做到溯源有度;三是开门修志,深入社会基层进行访谈;四是修志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重视经济部类中人文精神的记述,又要在修志工作中尊重编纂者的知识、人格与权益以及加强修志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惠州志·艺文卷》是广东省出版的新编县市志中的第一本艺文志。关于艺文入志情况 ,笔者查阅了广东新编 1 8部县 (市 )志 ,① 艺文的内容主要见于文化编的文学艺术章节 (少数亦见科技章节 )和附录部分 ,书目所列大多是清以前的诗词和该县当代获奖的文艺 (或科技 )作品 ,仅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