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门麻城镇斗笠岗墓地发掘了七座南朝砖墓,均早期遭破坏,但墓葬形制仍较清晰,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批墓葬的墓砖种类繁多,纹饰丰富。这批墓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2.
黄山墓地位于荆州古城东北约6公里的郢城镇黄山村和澎湖村境内,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荆州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600余座。其中40号楚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本文报道的是该墓发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2011年4~8月,镇江博物馆在金家湾墓地共清理六朝至明代墓葬30余座。本文主要介绍了7座保存稍好的六朝至唐代墓葬,其中南朝墓葬M28为夫妻合葬墓,在镇江地区南朝墓中少见,丰富了本区域南朝墓葬资料;唐墓M6出土的黄釉绞胎碗,为唐代绞胎瓷器在镇江地区的流通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科  陈焜 《东南文化》2023,(6):91-99+191-192
浙江临安牛上头墓地发现砖铭若干,有的带“关中侯谢氏”字样,表明谢氏即其墓主而非制砖造墓的工匠或督办丧事的僚佐。这是浙江地区六朝墓葬中难得一见的证据确凿的家族墓地。通过分析可知,该墓地肇始于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延续至隋仁寿三年(603年),此“谢”并非陈郡阳夏谢氏,而可能系会稽山阴谢氏。迄今发现的东晋南朝家族墓地为数不少,但在地域分布上以南京地区为多,在墓地归属上以北来大族为主。即便是明确的南方士族墓地,其文化面貌亦多趋同于北来大族。临安牛上头墓地则不然,其墓主系南方士族,墓葬面貌几乎不见北来大族的影响,正是考察东晋南朝墓葬中南北差异的绝佳材料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段双龙 《沧桑》2014,(1):114-117
少陵原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时期重要墓地。文章通过对墓葬的埋葬顺序、墓室面积、葬式、葬具、随葬陶器组合的研究以及对带腰坑的墓、儿童墓和未见墓主骨架墓的分析,揭示出少陵原墓地的埋葬规律和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报告中指出的墓地为典型周人墓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少陵原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时期重要墓地。文章通过对墓葬的埋葬顺序、墓室面积、葬式、葬具、随葬陶器组合的研究以及对带腰坑的墓、儿童墓和未见墓主骨架墓的分析,揭示出少陵原墓地的埋葬规律和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报告中指出的墓地为典型周人墓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荆州博物馆对工程选址范围内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任家冢墓地、朱家草场墓地、无名冢墓地共清理战国墓葬31座,出土遗物丰富,对了解战国时期楚纪南故城周边墓葬选址、埋葬方式、随葬器物组合、居民丧葬习俗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通过对任家冢M2的发掘,可以了解到当地筑土成台以修建墓地这一习俗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并延续至秦汉时期或更晚。  相似文献   

8.
湖北郧县观沟口墓地发现明代墓葬7座,清代墓葬1座,除了一座明墓被盗外,其余保存完好。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郧西县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刚 《江汉考古》2024,(1):60-68
郭家庙墓地四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其中GM21(曾伯陭)和CM1(曾侯絴白)为曾侯之墓。枣树林五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其中M190(曾公求)、M168(曾侯宝)和M129(曾公德)为曾侯之墓。从郭家庙墓地到枣树林墓地,在曾侯世系上应没有缺环。结合文献记载,郭家庙曾侯墓的年代下限为不晚于公元前690年,曾公求应是埋葬于枣树林墓地的第一位曾国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46年。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曾侯墓的显著特点是以带斜坡墓道的墓葬为核心,实行车马分葬。  相似文献   

10.
西咀墓地仅发现3座墓葬,皆为洞室墓,墓葬因破坏严重,殉牲情况不明。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来看,与以往发掘的新店子墓地、阳畔墓地文化面貌接近。是一处与西北杨郎文化存在交流的东周游牧文化墓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东汉墓葬15座,包括砖室墓和崖墓,随葬品以陶器和"五铢"钱为主,年代不早于东汉中期:蜀汉砖室墓1座,延续了东汉晚期墓葬风格;东晋砖室墓1座,出土大量精美青瓷器,文化面貌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趋同;明代墓葬3座,均为土坑墓.该墓地时间序列完整,出土文物丰富,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考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2.
河北抚宁邴各庄东汉墓地发现、发掘墓葬6座,分布集中,另有石砌遗存和砖砌遗迹。该墓地为一处经规划的家族墓地,M1位置在最北侧,其他墓葬以M1为核心进行布局和墓位的安排。石砌遗存面积较大,但仅围绕M1,其他墓葬基本都在其外,加之砌建的石材规格较小,该遗存为M1墓垣的可能性较大。墓垣外的2处砖砌遗迹应为墓外用于祭祀的祭台,南侧祭台可能为M1及其南侧的相关墓葬共同使用,西侧祭台则主要为M2所用,也可能服务于M1。M1规模大,形制复杂,墓葬的建造与多人葬的需求及墓外设施的砌建有着密切关系,而陪葬品及墓外、墓内祭祀的设置等均反映出汉代丧葬文化的不断推广、普及和趋于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杭州萧山溪头黄墓地于1984年发掘,清理古墓葬76座,其中战国墓3座,两汉墓葬59座,东晋南朝墓葬6座,唐宋墓7座,明墓1座,共计出土文物1012件(组)。此次公布的材料为东晋南朝墓与唐宋墓,为研究东晋南朝和唐宋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5.
胡兵 《东南文化》2016,(5):71-81
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御马墩)是一处西汉早期至东汉早期的墓地,共发现墓葬97座,墓葬排列有序,呈向心结构排列,出土各类文物近千件,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时代跨度长,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墓地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汉代土墩墓研究的资料。淮安地区密集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土墩墓,墓葬极具地域特征,作为汉代土墩墓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必将会把汉代土墩墓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博物馆所撰《余杭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公布了小横山墓地发掘清理的东晋南朝墓葬121座,汉、明墓葬9座,在六朝考古及历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121座六朝墓葬没有出土墓志,据此可推断该墓地应为六朝时期吴郡钱唐县临平一带的土著地方豪族家族墓地,墓主有可能为临平范氏。此外,砖印壁画、文字砖以及六朝地方豪族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新郑铁岭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外围一处新发现的墓地,面积巨大,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规律,不同区域的墓葬,其方向、形制、出土物均不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其中众多的东西向墓随葬小型陶制明器是郑州地区东周墓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广东博罗横岭山墓地是一处较大型的商周时期墓地,随葬品丰富,据随葬品的差别可分为砺石墓、纺轮墓、兵器墓与第四类墓。四类墓葬在随葬品的总数、组合与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分析四类墓葬的特点对探讨当时的墓地布局、埋葬习俗、墓葬等级、社会分工、社会分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西黎城西关墓地是一处周代封国墓地。M7、M8是该墓地保存完整、出土青铜器最丰富的两个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中的"楷侯",据考证是"黎侯"。西关墓地就是周代黎国墓地。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情况、青铜器铭文内容推定M7为楷侯宰吹的墓葬,M8为楷侯宰吹夫人的墓葬,时代均为春秋早期。两墓的发现对于研究两周时期黎国历史与丧葬制度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程  肖友红  彭巍 《江汉考古》2023,(2):14-22+38+177
荆州黄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黄山村和澎湖村内。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荆州段(雨台—长江大桥)连接线建设,荆州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678座。其中576号汉墓出土一批组合较为完整的铜器、陶器、漆木器,所发现的竹简、木觚上的文字材料,内容丰富,为研究秦代至西汉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