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陵,又名甘信元,1903年5月出生于太湖县江塘乡白云村甘家沙湾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甘陵是独生子,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就学于太湖县城的美以美教会小学和南昌城的豫章中学。他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曾参加过太湖人民声援五四运动的游行和南昌学生支持北伐军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私塾在中国城乡依然大量存在.新政权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积极实施改造私塾的政策,到1952年底农村私塾基本绝迹,私塾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建国初期的私塾改造与清末以来的私塾改良一脉相承,符合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新政权在改造私塾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私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文化知识、不利于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2月29日,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地方志工作交流协作会议在安徽太湖县召开,鄂豫皖三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安庆市及太湖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等30多人参加会议。大别山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与历史地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人才辈出,贡献卓越。开展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地区地方志工作交流与协助活动,很有必要。在鄂豫皖三省地  相似文献   

4.
曾经的帝制骨干, 转变为爱国勇士 杨度,字皙子,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从懂事时即人私塾学习,聪明伶俐,学习优秀。1902年杨度自费去日本留学,为了筹办《游学译编》获得经费支持而回国。次年获朝廷保送再度赴日留学,专攻各国宪法与政体学。1907年奉清政府特召回国,替代清末出国考查宪政的五大臣撰写两篇奏文——《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方各国之所长》和《实施宪政程序》,并因此当上清末宪政编查馆的提调官,四品顶戴花翎。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杨度随即丢官。  相似文献   

5.
杨河洲 ( 1 899~ 1 948) ,字鸠亭 ,河南省杞县小寨 (今杞县泥沟乡前小寨 )人。杨河洲出生于家境比较殷实的家庭 ,其祖父重视教育 ,家教甚严。杨河洲幼时在私塾学习 ,后就学于家乡附近的阳社学 ,1 92 3年前后毕业于杞县初级师范学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 ,杨河洲对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景有了初步了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人民苦难的情形 ,使他忧国忧民的思想逐步形成。回到家乡任小学教员后 ,即将这种思想教育儿童 ,他认为只有让国民受到良好的教育 ,树立爱国爱乡的思想 ,才能打下为国家富强、为家乡振兴的思想基础。为此 ,他将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6.
正私塾改良的主要目的是祛除"科举时代教育"的旧形式(陈东原:《中国科举时代之教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47页),在私塾管理、私塾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良。20世纪前半叶,私塾改良活动因受政府更迭影响,时断时续,总体来看,可分1905~1911、1915~1920、1930~1937年三个主要时段。在这三个时段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加强了对私塾的管理,如浙江在行政管辖、私塾设置条件、塾师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寿价藩:《私塾指导》,世界书局1932年版,第  相似文献   

7.
<正>龙冬花,1929年出身于安徽桐城县罗塘乡将军村(今属安庆市迎江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就没了父亲的她,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极为艰难,但命运没能压弯她的脊梁,反而成为培育她坚韧品格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但凡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经历过私塾,也大都或长或短地亲身经历过私塾生活。其主要原因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学校一时又没能普遍设立,人们为了求取知识只得纷纷拥向私塾。另外也有些老年人因循守旧,习惯于唐宋元明清沿袭下来的私塾、学馆、经苑、书院等学习体制,认为新的学校不够规范。即使入学也得先让孩子上几年私塾再考学堂,这样可以打下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以利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9.
上了年纪的,也许还能知道"私塾"这个概念,中青年人可能就对"私塾"不甚了了了。"私塾"是新中国成立前,旧社会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方法,没有一定教材和学习年限。新中国成立前,即使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省的乡村地区,小学也是凤毛麟角,只有大的集镇才有一所公立小学,因此大多数农民子弟求学读书都是在“私塾”。我就读过两年多“私塾”,下面就“私塾”的具体情况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10.
杨显东办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显东任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代署长。他为了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状况,私人倾产兴学,在汉水之滨矗立起一所“洋”学堂,造福桑梓,至今为家乡父老乡亲传颂、敬仰。杨显东的母亲聂小宝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女性,生前这样嘱咐过显东:“如有机会可为家乡办一所学校。”1946年杨回乡探亲时,目睹家乡附近十多个自然村庄里,仅有一、两所私塾,学生不过30人,教育十分落后。他立志实现母亲的遗训,为家乡办学。于是邀集亲朋好友及地方有声望的人士商议。他的设想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组建建校董事会。推选杨…  相似文献   

11.
杜世询1929年10月17日出生于山东即墨市普东镇(原长直乡)杜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就读于私塾和小学。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1942年12月18日午后,在安徽省太湖县山区上空,一架日本军用飞机拖着一道长长的白烟,绕着群山低空盘旋。突然,飞机失去控制,一头撞在山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飞机燃烧起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坐在这架飞机上的,  相似文献   

13.
重庆忠县泰始五年石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夏,泰始五年石柱在重庆忠县乌阳镇将军村的长江边上被发现,小地名叫“花坝河”。该石柱现存于忠县白公祠(忠县文物保管所)内,因柱上有“泰始五年”的铭文,故笔者将其简称作泰始五年石柱。该石柱是重庆唯一现存的南朝石柱,也是  相似文献   

14.
祖父万福华先生,字绍武,安徽合肥人.生于清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八日(1865年7月20日).曾祖父年青时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四处奔波,很少顾家,太平军失败后,回乡教私塾避居.祖父10岁时,曾祖父去世,全靠曾祖母为人缝纫洗衣服维持生活.曾祖母白天劳累,夜晚督促祖父读书.他少年时就很富有民族革命意识,喜欢听老人给他讲洪(秀全)杨(秀清)遗事.年纪稍大,家里生活更加困难,被送往中药店习医药.学徒期间,白天要干很多杂活,没有时间学习,便偷空深夜自己阅书,不懂处记下,翌日请教他人.如是3年,进步很快,稍通医道之外,已能诗.  相似文献   

15.
傅汝钧(1884年——1927年),字秉丞,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出生在山西省阳高县东井集镇小石庄村(1949年4月25日划归河北省阳原县管辖)一个官宦世家。祖先傅说为商王武丁的大臣,曾祖父傅珅为清朝道光年间正四品武官,其父科举及第在朝为官。傅汝钧幼年在本县读私塾、小学堂。1907年考入山西省太原陆军小学堂。1910年又考入北京清河第一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夷,从历史上来说建制较晚,汉文化的传入从唐代开始。据唐史记载:思州、播州建立之后,边郡立学,私塾启蒙教育进入思州(岑巩)、新兴川日州)地区。至宋代建安夷(镇远)、邓水(三穗)等地.私塾已有较大的发展。到明代私塾教育在黔东南各府、州、卫、县、厅,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有了较普遍的发展。思州是黔东南建制最早的一个州。唐贞观四年(630年)始登思州宁夷郡,元代设思州宣慰司,就建立了思州宣慰司学。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市政使司,贵州列为行省,思州宣慰司学就改为思州府学,这就是黔东…  相似文献   

17.
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字捷三,艺名东来顺,河北省滦南县绳各庄村人,生于1874年12月20日,1929年2月8日病逝,享年55岁。成兆才12岁就给本村大户人家放猪干杂活。他勤奋好学,闲暇之余常到本村私塾"古槐  相似文献   

18.
侵华日军悍将冢田攻坠机之考证苏尚坚,苏尚周1942年12月18日上午,在安徽省太湖县上空,一架从南京飞往汉口的飞机,突然起火坠落,机上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高级参谋藤原武等1.1人,全部坠亡.关于冢田攻之死.众说纷纭,记载各异.一日飞机失事。解放...  相似文献   

19.
“杨爱伦!杨爱伦!”在近200名支持群众的掌声及欢呼声中, 2006年11月7日,美国纽约州史上第一位女性亚裔州众议员产生了。2007年1月3日,纽约州众议会会议厅举行的宣誓就职仪式上,身着大红色中式上装的杨爱伦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8)
正王会悟最为人铭记的身份是中共一大胜利召开的"幕后功臣"。同时,她也是积极追求进步的女青年,是陈独秀口中的"胆大女性"、毛泽东称赞的"真正的人"。追求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一个书香人家。其父王彦辰系晚清秀才,在乌镇开设了一所私塾教书,学生来自四面八方。6岁时,王会悟就到私塾听父亲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