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娇  李文 《神州》2013,(17):32-3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本文将从作品中三次出现的绿光所代表的不同象征意义出发,解读小说中独特的象征意蕴,进一步深化解读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
张妮 《神州》2013,(2):8-8
本文通过对《活着》这篇小说的写作手法、生活哲学的解读,进而探讨这篇小说的主题——中国式的“活着”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何裕 《神州》2014,(17):12-14
《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刻地描写了“爵士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观念,以及金钱和享乐掩盖下的精神堕落以及“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中的主人公盖茨比就是为了实现其“美国梦”——企图通过财富和社会地位来换回昔日的爱情,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部小说有个最基本的叙事结构:追寻-找到-失去。以盖茨比追寻-找到-失去其梦想为线索,我们大致能得出三个典型的形象:悲剧、传奇式英雄以及孤独。悲剧形象的论述是以那个人人都怀有“美国梦”的“爵士时代”为历史背景。盖茨比传奇式英雄和孤独形象则是以象征美国梦的“绿灯”为线索,以“追寻-失去”这样更紧凑的叙事结构来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4.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极少的满意作品,从译名的含义、“精神饥饿”和自我异化的“饥饿”来系统地解读这篇小说,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饥饿”对卡夫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程程 《神州》2013,(34):13-13
本文通过论述先锋作家余华的两部小说《活着》和《兄弟》,讨论了其作品探讨主题的转变,作品中更加让人体味良多的对“生存”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峥 《神州》2011,(11):11-11
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的故乡怀旧小说在浑朴自然、恬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富于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江苏水乡“民俗风景画”。以作品《受戒》、《大淖记事》为例,解读汪曾祺小说中所营造的民俗风情的诗画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刘鑫 《神州》2013,(31):5-6
以《最后一个匈奴》为代表,高建群小说营造了一种特有的创作情结,被称为“匈奴情结”。有别于历史上对于一个游牧民族的特定称谓,高建群熔铸于作品中的“匈奴情结”更多地表现为匈奴记忆基础上的主体精神构成,历史的匈奴与作家内心完成了古今对接,并且通过笔下的人物一一呈现出来。“匈奴情结”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被唤醒,在时代的召唤与匈奴的历史中审视高建群的匈奴情结,还原作品中的标志性精神构成,是高建群小说的重要欣赏维度。  相似文献   

9.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著作《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小说的三个叙述层面呈现出复杂的跨层行为。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入手,探讨其中分层、跨层及元小说叙述策略的运用,从而把该小说的形式技巧与主题升华联系起来,探索和揭示作品主题中的深层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童 《神州》2013,(21):18-18
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的著名作品,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发展,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具有了多样性。酷儿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研究社会性别角色、性取向、性别认同等问题。《道林·格雷的画像》由于作者本人的同性恋经历,使得这部小说及人物可以使用酷儿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由于独特的经历和身份,其作品带上了明显的跨文化特征,《一位女士的画像》正因此成为了亨利·詹姆斯的伟大之作。文本通过“国际的”思维和关怀,以及“旅欧美国人物群”深刻的文化冲突思考,以文学的表达方式演绎了跨文化交流问题,形成了一个有多层面解读意义的现代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大正初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最初有“自传小说”、“自白小说”、“自己小说”、“第一人称小说”等名称,大正十年即1921年,久米正雄(一说为中村武罗夫)将其定名为“私小说”或“心境小说”。凡如实描述作家自身生活经历的作品,即可称为私小说,属于纯文学范畴。大正年间(1912——1926)是私小说的顶盛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藤整把私小说分为“破灭型”和“调和型”两类,平野谦称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择傅山的评点学典型例之一,通览其评点方法,归结其评点优劣,一可有助集部评点学之参考,二可提示新文选学走向以“阅读作品”为中心的新研究法,此即申论傅山评点学的价值所在。其中包括揭示傅山“主客兼顾”的评点学方法,乃注重阅读作品的“性灵感受”,并加入知识的印证;而其常用的“互见法”,每能见人所未见处,提出重要之见解,有助於《文选》的解读;同时兼用理校法,调和了李善注“释事”与五臣注“释义”的特点。整体而言,傅氏是把《文选》当作文章解读品赏《文选》作品,回归到萧统选文“事出沉思,义归翰藻”的文学标准,符合入选作品的性质。总之,傅山的《文选》研究法是以“评点”形式呈现。但又兼取“注疏学”的特点,故而傅山的评点代表《文选》评点学的里程碑,可视作文选学从“注疏”到“评点”的一次转折关键,启导明末清初文选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李国福  朴虹 《神州》2012,(9):36-37
村上春树小说中,对“自我”的阐释总是体现小说主旨的核心。而理解这种“自我意识”对于理解村上春树小说中隐含深意,分析其作品的现实意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鸳鸯蝴蝶派小说长久以来被批判成是腐朽没落的作品,但客观上它对民智开化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产生了诸多作用。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别从鸳鸯蝴蝶派的诞生、发展、所处的背景及其历史环境来分析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功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学的市场化与创作的思想性之间的关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对鸳鸯蝴蝶派小说中有代表意义的创作主题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该类小说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是深受中国欢迎的日本作家,港台地区流行“很村上喔”一词来形容跟村上的风格相近的文章、言谈、人。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往往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另一方面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在男女情感问题上,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塑造鲜活而又生动的人物形象。《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表现男女情感主题的代表小说,充分的体现其在谋篇布局上的独特风格及艺术魅力,使之成为文学经典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相似文献   

17.
杨冬梅 《沧桑》2014,(2):218-219,221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他的时代的生动的象征"或"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美国梦是贯穿于他的作品的重要主题,曾经象征了美国人积极主动的精神追求以及拼搏进取的奋进态度。本文分别以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夜色温柔》三部作品来探析菲茨杰拉德所描述的美国梦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明代小说选本繁多,出现了许多题材相近的系列选本,编选前代作品结集出版是明代小说发展史上小说与商业结合的独特现象。这与明代出现的复古主义思潮、明代中后期出现的李贽主“情”思想和“商人好货”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钢琴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但是,钢琴集众多乐器之长,表现力惊人,由此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本文以美学原理为理论依托,试图通过钢琴以及围绕钢琴而诞生的经典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崇高、优美、壮美、典雅、悲壮、荒诞、滑稽、戏谑等主题乐思,解读钢琴音乐的美感表现。  相似文献   

20.
王可  黄晓旭  闵捷 《神州》2013,(21):16-16
死亡是很多小说都涉足的话题,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本文之所以特别关注余华和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死亡,是因为死亡的叙述在他们的小说中占有极其惊人的比例。余华和川端康成在他们有关死亡主题的作品中,表现了他们对死亡这一话题的深刻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研究的角度对作品中共同创作主题的不同描写、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作者的死亡意识等方面,就余华和川端康成死亡创作主题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