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惠 《神州》2013,(20):6-6
正如美国本土人民所具有的独特的冒险情结,库柏所有的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探索精神。这种与美国民族发展相似的探索精神,也是值得受到重视和尊敬的。作者把《最后的莫希干人》取名为《最后的莫希干人》,就有着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调。从种族观念上讲,作者一再对不幸的印第安人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对白人殖民者的无比憎恨,但在有些问题上的态度又是模棱两可的:对文明与荒野,白人与红人,红人的不同派别,对纳蒂·邦波其人等等,库柏的观点都有让人琢磨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访美一二三     
啤酒屋的轻松我们中国人喝酒菜肴丰盛、煎炒烹炸热气腾腾;西方人喝酒却相反,光光的桌面啥也没有,只是举着个酒杯干喝。所以走在美国洛杉矶大街上,我对什么都新鲜都新奇都愿兴致勃勃地瞅上那么一两眼,只是对酒店不屑一顾。当《世界日报》记者王艾伦小姐邀我们去洛杉矶...  相似文献   

3.
他悟到的真理,从来不是与活生生的人和自然断裂开的抽象。我们可以说,他在精神气质上更是一个漫游在山野的印第安人、大隐隐于人世的僧侣,而不是一个都市里的美国白人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欧文.威斯特的成名作《弗吉尼亚人—平原骑手》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主题挂钩,表达了镀金时代的美国梦精神,反映了西部牧业开发中东西部矛盾与冲突的走向,展现了怀俄明牧牛业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状况,不仅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牛仔小说,而且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受时代和作者阶级立场的局限,《弗吉尼亚人—平原骑手》偏袒大牧场主,带有取悦统治阶级的阶级倾向性,小说中塑造的牛仔形象对西部小说的程式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库斯·雷迪克(Marcus Rediker,1951—)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他是美国历史学界"新社会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社会史、劳工史和海洋史。通过采用大西洋视野,他倡导底层人士的社会史研究。他的研究主体是大西洋世界上的普通劳工阶层,这包括非洲裔奴隶、白人契约劳工、水手和海盗等。受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如爱德华·汤普逊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等人的影响,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立场。另外,他探索了大西洋世界上普通工人阶层的阶级意识和能动性。他还是研究大西洋奴隶贸易以及奴隶船的重要历史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在恶魔与深蓝色大海之间:1700至1750年间的商业水手、海盗与英美海洋世界》、《各国恶棍:黄金时代的大西洋海盗》、《奴隶船:一部人类历史》、《阿米斯塔德反叛:一部在奴役和自由之间的大西洋奥德赛》,以及《大西洋上的不法分子:航海时代的水手、海盗和斑杂船员(Motley Crews)》。~(1)本采访主要探询了雷迪克教授的成长与研究历程,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其学术成就、史学思想以及当代美国史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近代铸币汇考》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施嘉干先生,因为正是通过这一本书,很多人对中国近现代货币才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大批华工进入美洲,达10多万人之众,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猪仔”身份被骗去的。他们在那里充当苦力,干的是白人不愿干的活,遭受非人的待遇,得到的报酬却远远低于白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10万华工队伍为美国西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尤以修建铁路、开垦荒地等方面的卓著贡献载人史册。  相似文献   

8.
书讯     
《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出版台湾师范大学王秀惠博士所著的《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出版。该书试图以性别学理论阐释梳理二战前美国男性华人的历程,全书约30万字,绪论、结语外另分为六章。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性别研究与男性气概的有关情况;在随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中,作者探讨了男性华人在美国社会所遭受的经济和种族压制;第四章中,作者从白人洗衣业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如何塑造他们对于男性气概/女性气质的认识以诋毁华…  相似文献   

9.
种族歧视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然而,随着奥巴马在2008年当选总统,美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后种族社会”论的思潮。“后种族社会”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联邦政府推出了《平权法案》,旨在改善少数族裔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处于劣势的状况。而白人群体则宣称,针对少数族裔整体的歧视已经被铲除,升学和就业需靠自身努力,而不应该依赖政府的政策。虽然否定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有明显缺陷,但诸多白人仍坚持这一看法,因为其有助于推翻《平权法案》。同时,强调种族歧视依然存在并以此来支持《平权法案》的阵营,也不会从自己的立场后退。上述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地狱图》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中的一些故事。但是,原故事在小说中占的比重是微弱的,这篇小说主要是作者的重新创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良秀的塑造,表现了作者以艺术反抗现实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更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在美学上的一种探索——在“罪与丑”中提炼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界的“二李”(李承干、李待琛)被誉为一对“国宝”。他们同是湖南人,均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同为战时中国大型兵工厂中将厂长,都为中国的兵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1992年第6期曾刊出《李承干与金陵兵工厂》一文,对李承干和旧中国的兵工业作了简要介绍,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纷纷投书本刊,表示对此类稿件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又约《李承干》一文的作者撰写了本文,专门介绍二次大战时期被美国总统罗斯福赞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最前线的兵工厂”——第  相似文献   

12.
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的黑人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开展而逐步推进。对于黑人城市化,白人统治集团内部先后有过多次争论。为保持白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从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出发,南非白人政府采取限制黑人城市化的政策,南非国会先后通过1923年的《土著(城市地区)法》和1952年的《土著法修订案》,作为限制黑人城市化的主要法律依据,辅以各种方式控制黑人的流动与就业,在城市空间分布上隔离白人城市与黑人城镇。限制政策滞后了黑人城市化进程,产生的负面效应至今仍然影响着南非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898年美西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菲律宾等热带殖民地的占领,美国社会掀起了对热带环境的讨论热潮。在这个过程中,赞美、忧虑和恐惧、控制和征服三种话语符号同时并存。最终,主张白人应尽快适应并征服热带的乐观派因迎合此时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而占据上风,"驯服"热带环境的权力话语在商界和政界居于主导地位。不可否认,美国在热带地区的医疗卫生改革改善了当地的卫生环境,将热带从"白人的坟墓"转变为"可驯化的天堂",客观上为土著带来了福利,也为热带国家奠定了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但必须承认的是,这项事业的初衷是维持美国白人在热带地区生存和防止白人"退化",所以它自始至终都带有美国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杨君 《沧桑》2009,(6):239-239,241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一个黑人女孩的悲惨经历控诉了白入的文化殖民罪行。欧洲中心主义传播体系下白人对黑人的精神洗脑,反映出欧洲裔美国人通过宗教和道德的殖民教育来实现对亚文化群体的精神压抑。  相似文献   

15.
霍华德·津恩是美国新左派史学的著名人物,以其激进的批判精神著称。他的代表作《美国人民史》以"人民"作为核心概念对美国历史重新进行解读和叙述,反思盎格鲁—新教文化为核心的"美国信念",指出以往历史书写背后隐含的白人种族主义、精英主义、性别歧视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种族"、"性别"、"阶级"为核心的分析范畴开始主导美国当代史学,津恩的"人民历史"恰逢其时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围绕津恩这种激进的史学思想在学术界内外展开的争论,体现了史学走向公众之后对政治价值观造成的冲击和分化,展现了学术和政治在历史书写问题上的巨大张力,这也反映了当代美国史学界在政治认同问题上所面临的分歧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从英文原意上看,片名"the Help"意指片中那群黑人女佣,翻译成《相助》,有点望文生义,但也歪打正着,吻合了片中白人女子和黑人女性互相帮助的主题。本片的原著小说在国内翻译出版时,用的也是这一书名。影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的美国密西西比州。这个地区有着强大的种族歧视传统,黑人的生活长期笼罩在作威作福的白人阴影下,各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野牛的灭绝与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钢 《史学月刊》2002,(7):113-118
野牛是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最重要的一种动物,曾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更与印第安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内战后的西部开拓中,白人移居对野牛进行了野蛮的屠杀,致使野牛灭绝。与此同时,白人拓居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失去生活所依的印第安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残暴和不义之举是无可挽回的历史失误。反思这段历史今天仍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8年,《文学周报》五卷二十五号刊载了郭绍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介绍〈歧路灯〉》。文章一上来就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而不知道《歧路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而不知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这三部差不多同时的长篇著作,而显晦之不同有如此!这诚是近世小说史上一件不平常的事实。”接着,文章将《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几个月后,朱自清又在《一般》第六卷第四号上发表了《歧路灯》一文,认为“《歧路灯》是中国旧来仅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丹尼尔·科瓦特和保罗·施莱斯曼,一个20岁,一个18岁,分别来自美国的田纳西州和阿肯色州,两个都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虽然如此,两人却在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要干一件轰动美国甚至世界的大事——刺杀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 科瓦特和施莱斯曼是2008年9月份在网上聊天认识的,由于他们都信奉美国新纳粹组织“光头党”和“民族联盟”主张白人优越的观念,在朋友的煽动下,加入了“光头党”,并仿效新纳粹主义者的模样理了光头。他们幼稚地认为,只要理了光头,就成为“真正的新纳粹”了。  相似文献   

20.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