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红妹 《神州》2013,(17):136-136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学科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是确保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保障,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和号召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也应迅速响应政府和时代的号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思想的中心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王献斌 《神州》2012,(12):61-62
根据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出版的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节后都专门设置了“活动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人推进,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底该如何认识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王瑛 《神州》2013,(19):134-13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核心进行革新,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展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帮助上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向切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当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建设文化大省”,并付诸实践之时,我们迎来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建馆50周年。  相似文献   

5.
郝菁婧 《神州》2011,(5):77-77
“以人为本”体现了当前时代的进步,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中,应该积极地加强“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本就是主要论述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提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核心指导原则,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一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永强 《沧桑》2009,(4):175-176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一定程度地脱离了社会实际,并且在过程和形式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教育途径也遇到了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而参与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于加强和改进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需要,本文仅对他的政治思想略作探讨,以就教史学界同仁。一“以人为本”的政治观为明了蒋介石“以人为本”的政治观,须对“政治”的意义作以考察。关于“政治”一词的涵义,自古及今众说纷纭。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近代的孟德斯鸠、卢梭,以至后来的各种流派,都对“政治”有过种种不同的解释。如认为政治是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达到最高“善业”的行为;是君主接受天命统治愚民的;有的则认为政治不过是历史上的治乱循环或改朝换代等等。在中国,“政治”一词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思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建云 《沧桑》2010,(1):168-169,204
笔者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标尺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反思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原因,进而对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改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谢治良 《神州》2012,(7):166-166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改革。从形式上,增多了活动的内容(从初一至初三共设置49项活动)。并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郭凯凯 《神州》2013,(19):128+130-128,130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不断进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很多企业中都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当前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企业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解决了当前企业中所存在的一些思想政治问题。本文就以人为本思想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彦锋 《神州》2011,(5X):72-72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上好“活动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让“活动课“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觉悟,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工作目标以及当前严峻的德育教育工作形势都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转变观念,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郭爱峰 《神州》2012,(16):290-29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课程提倡的是“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习惯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作为既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又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应积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将思想品德、道德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融入到初中政治教育课程当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架起师生沟通交流的心桥,促进班主任工作有效地开展,获得教学质量和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振起 《神州》2012,(13):28-28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民主化”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承认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倡大德育教学观。教学民主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雷扶民 《神州》2013,(19):33-3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讲究和谐,学校也要讲究“以人为本”和谐教学,学校是为国家未来发展而培养继承人的地方,且在管理上,学校要注重教学质量是最主要的,并且学校的管理也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学校管理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而在社会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孔生  孔祥清 《攀登》2005,24(5):146-149
一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来自西方的“人本主义”,本文否认此说.通过文献研究、文化比较,证明“以人为本”一语源自中国思想文化血脉,原本用此语表明如何成就霸业,后来用来表述治国为政之道.当今,“以人为本”则不仅是执政理念,而且也是科学发展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此语从多层面表意.从古到今,此语所指的思想文化一脉贯通.“人本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一个流派的名称,与“以人为本”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只有不断的改变工作思想,改进工作方式,加强人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现本文就主要探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如何坚持实施以人为本,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永昌 《攀登》2003,22(2):30-32
本结合青海实际,分析了青海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海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本认为,在新形势下,企业各级党组织只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才能使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始终保持敢于拼搏、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才能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胡蓉 《攀登》2008,27(6):155-15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拓展发展思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教育水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