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刘宪标 《旅游》2010,(8):60-65
当年的一首《我想去桂林》,让多少人对桂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每每有人称赞桂林,首先想到的总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桂林呆了几年。我却觉得夜晚的桂林也有她另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2.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3.
肖瑾 《神州》2011,(2):10-10
桂林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桂林石刻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它是传承桂林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在桂林石刻的传承和发展中,方信孺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方信孺在桂林留存石刻24件,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他钟情于桂林山水,为传承发展桂林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常卫红 《广西地方志》2009,(3):54-58,38
桂林石刻文反映并参与了桂林从一个边陲荒城发展为繁华都会的过程,具体而言,桂林石刻文的内容反映了桂林被启蒙、教育的过程,桂林石刻文的创作又促进了桂林文明的发展。由于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等原因,各代石刻文表现出不同的启蒙特色。研究历代桂林石刻文启蒙特色的流变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桂林旅游区开发方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加大桂林旅游开发的力度,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桂林旅游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有关条件,提出建立大桂林旅游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中国铜元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期间,由广西钱币学会协助联系,参加会议的上海钱币爱好者一行,到桂林和桂林钱币学会的同好交流研讨了关于抗战时期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的资料和研究体会,考察了位于桂林南溪公园内的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旧址。桂林南溪公园有关领导特地开启已锁闭了多年的白龙洞,在公园老职工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桂林的传播魏华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单行本,先是通过《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在桂林发行。后由文化供应社在桂林排版重印并发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在桂林排印50本供党内干部学习,后由《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发...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粤西游日记一》即桂林游记,记述了行者亲历之桂林山水,还涉及桂林的风土人情。其中对桂林的风物出产,风俗习惯(包括饮食、节庆、语言等方面)有生动的呈现;同时展现了作者与桂林僧道、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及导者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窥见桂林当时之民风。这些关于桂林生动的记录,是观照桂林明末社会生活.也是串联桂林文化线索。思考未来文化发展重要的、生动的、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桂林山水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然而当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又对桂林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绘画艺术语言,展现出桂林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隽永意蕴,提升桂林山水画的格调、品质,创作出高品质的桂林山水画,成为当代桂林山水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应以画家自身的素质、修养为基础,倡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基调,提升桂林山水画的绘画品质,进一步拓展桂林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6年初,桂林袭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陈伟民先生共同出资,成立桂林袭汇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设桂林五排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慧源五排河补水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3.2802亿元。  相似文献   

12.
银子岩     
田瞳 《丝绸之路》2013,(1):71-72
来到桂林,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必定还要看一看举世闻名的钟乳石溶洞奇观。 桂林山多,可以说是山山皆有洞。游览桂林,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没看溶洞,等于是没到桂林。桂林溶洞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七星岩、芦笛岩、冠岩、丰鱼岩、银子岩……都已铭扬天下、倾倒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3.
郁郁 《风景名胜》2008,(3):94-95
游历全国的父亲曾对我说过桂林的奇幻山水,但也说过桂林的贫穷落后——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那时候的桂林米粉已经闻名全国,只可惜父亲在漓江的船上没有留下倚立船头的潇洒照片。而我关于桂林的记忆开始于2002年,当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桂林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城市和我离开的那个城市似乎相同。  相似文献   

14.
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驻国统区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于1938年11月中旬抵达桂林,就任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的职务,直至1941年元月20日撤离桂林。  相似文献   

15.
郑带利 《旅游纵览》2015,(3):166-168
国务院在2009年明确提出桂林市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这对桂林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婚庆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兴产品,促进旅游产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本文从概念的角度,厘清了婚庆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从桂林婚庆旅游市场出发,对婚庆旅游的产品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将体验经济、长尾理论、主题旅游等理论和桂林婚庆旅游开发相结合,对桂林婚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品味雁山园     
黄淼章 《岭南文史》2008,(3):103-105
很早就听说桂林有一座雁山园,据说它是桂林山水和岭南园林的最佳结合,可以“一园看尽桂林佳境”,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园。可惜我几次到桂林,都来去匆匆,没有时间前往参观。最近有幸再到桂林一趟,顺道拜访了雁山园,品味了名园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1,(23):72-72
2011年10月2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在桂林开幕。甘肃省旅游局纪检组长刘亚玲参加了本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在旅游翻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景点名称翻译是否恰当关系着外国游客是否会对景点产生好感。本文以桂林景点为例探讨景点名称翻译的规范化,简要分析桂林景区名称翻译的现状,并为桂林景区名称翻译的规范化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桂林景区的良好形象,并使桂林的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桂林素有文化古城之称。古代桂林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桂林古代的文化教育,史志记载颇多,而分布在桂林各风景区和大街小巷的各种石刻,亦有不少记载,而且是原始材料,更显珍贵。本文拟就现存的桂林石刻,对有关桂林古代文化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资料作粗略的钩沉,以求抛砖引玉。一、学校教育桂林去代的学校教育,主要指府学和书院。(一)开创时期的唐宋学校教育桂林学校教育首创于何时?记载阙如。而镌刻在独秀峰石壁上的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对此有所记载。据该碑所述,南朝刘…  相似文献   

20.
张亦弛 《世界》2013,(11):130-131
Q:为什么你选择来Club Med桂林工作? A:作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桂林凭借“山水甲天下”的知名度与号召力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但缺乏高端游客—直是桂林旅游的短板之一。于4月28日开幕试运营的ClubMed桂林度假村除了保持其惯有的国际血统外,也完全保留了桂林的原始自然美景,这就足以让人兴奋了。此外,桂林成为自亚布力之后,在中国开启的第二家度假村,也是ClubMed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全天候度假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很显然,我喜欢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