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方志发展历史来看,方志文化已远远超越狭义的物化文化范畴,广义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建设方志文化要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物质文化上,以志鉴为中心,开发多元方志产品,为方志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在制度文化上,依法修志,创新工作机制,为方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上,内修志德,外营识志、用志氛围,推动方志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黄荣发 《福建史志》2012,(4):6-7,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方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方志机构既担负做好方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又要大力加强方志机构自身的文化建设.这是各级方志机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指组办公室转发了方志出版社实施志书精品工程的方案.自此将从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把培育精品、力推佳作提上议事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方能奏效。一、实施方志精品工程是一项严肃而紧迫的任务其一。方志事业的发展要求必须这样做。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着力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①。曾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的李铁映要求,新一轮修志,就是要推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很高科学水平、重要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志书。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方志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②。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需要以新媒体技术推动方志文化传播和应用。然而,传统媒体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方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发展不平衡、相当滞后。方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者新媒体素质,树立方志文化传播的营销意识;努力搭建各种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完善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功能,通过发展方志网站、移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等新媒体平台,精选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促进方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方志文化的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提高新编和续修方志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弘扬方志化先进性的基础。要把修志事业当成一项化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因此,必须深入总结首轮修志经验,搞好方志理论创新,注重方志人才的培养,加强方志事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海峰在《福建史志》2012年第5期撰文指出,进一步推进两岸方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用好用足国家对台湾地区的政策,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方志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大陆方面,要设立专门的两岸方志文化交流机构,统一组织,统筹规划,使大陆丰富的方志文化资源在两岸交流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要面向台湾人民传播大陆方志文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台湾地区举办各种志书成果展等活动,让台湾人民在直观上了解大陆方志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代修志,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形势下,历代修志的传统需要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阶段,方志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发展特色,开拓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方志工作资源的社会性;突出方志工作领域和载体的拓展性;突出修志成果应用的实践性。准确把握工作职责,落实政府修志责任,依法修志,质量优先,建立修志沟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狭义的方志文化研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这种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进展缓慢;2006年之后,在中指组领导及论坛、年会、《中国地方志》等平台的引导下,逐渐兴盛起来。30多年的方志文化研究,揭示了方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方志文化的地位、作用,总结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探索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继承和新时期方志文化的建设问题,初步构建了方志文化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开展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志文化理念使方志工作的文化属性更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方志工作的用武之地,为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沧桑》办刊思路,认为方志期刊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中,既要弘扬史志文化又要拓宽刊物的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刊物的作用要做到三点:始终坚持为方志事业发展服务的宗旨;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兵团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的硕果;兵团方志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是对兵团文化的延伸和拓展。兵团志书是中华志林中的新志种,兵团史志鉴是兵团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方志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不断扩大方志文化阵地,充分开发利用史志鉴资源,把单一重视编修综合史志正本,转向对行业史志、专业史志、特色史志的全面重视,并利用史志鉴成果,及时将其转化为地情资料、文献参考。要抓住时机多出一些"短平快准"(出书周期短、保险系数大、编写速度快、切入点准)的地情书,积极营造方志文化大格局,不断拓展方志文化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外国汉学家对中国的方志文化日益重视和推崇,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凸显出方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文章以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所著的《明代的社会与国家》为例,管窥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方志是如何认知、研究、评价的,其研究的动机、力度及特色,以及取得的成果。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的方志文化理应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宋全梅 《黑龙江史志》2012,(15):16-17,27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史志工作者要深入弘扬方志文化,实现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结合本区文化建设实际,着重从旧志整理、方志的现代性与传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个角度来阐明。  相似文献   

15.
《沧桑》2012,(4):156-156
颜越虎在《浙江方志》2012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当代方志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所特有的生活活动方式之一,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方式和成果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也在社会设置、惯例、习俗、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抽象形式中得到体现。要构建起与地方志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当代方志文化,需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长期奋斗。  相似文献   

16.
张鹏 《中国地方志》2012,(11):50-55
方志学作为史学的一支,和史学一样同样受着西方知识系统的逐渐引进而发生变革。方志类目的变化反映了西方知识系统的影响,而方志类目的现代化首先出现在乡土志中,同时在晚清的县志中也出现了反映现代社会的新类目。在编纂实践中,方志编纂者和方志学家在使方志编纂和方志学融入现代知识系统的困难,反映了两大古今知识系统的矛盾,而要将两大知识系统融合,方志编纂采取了如同史学的专门化整理,即将方志学内容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总之,方志编纂不是简单地用新的门类和名称将志料概括和表述的问题,问题实质是一个学理问题,即西方知识系统中的西方学术分科体系在方志编纂中的深化。方志编纂只有运用现代知识系统大类目,来重新归类方志内容,才能使得方志走向全新的社会主义方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属性的地方志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新修方志要顺应这一趋势,内容上增加地域文化体量。反映地域特色,表现形式上适应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开发利用新修方志。要注意从文化角度切入,更好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作用。地方志工作机构应主动将新方志编修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之中,为地方志走进民众搭建立体多元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方志文化战略应贯穿于修志全过程;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制定方志资源开发的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开发方志系列产品;多方面地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创造用志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沧桑》2012,(2):136-136
王晖在《安徽地方志》201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探讨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1.方志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作用于二者之间的正是所谓“政治文化”。方志是政治文化建设的产物。方志是伴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2.新方志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文化方向。方志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