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史学月刊》2002,(8):89-94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中东产油国把石油武器不仅对准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也对准了持“中立”政策的日本等国家。日本一方面面临中东产油国不断加大压力,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另一方面担心得罪美国而影响日美同盟关系,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为了维持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日本经济正常运转,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中立”政策,转而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并且提供巨额资金及技术援助中东有关国家,加强与中东有关国家关系,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  相似文献   

2.
何志龙 《世界历史》2007,(4):92-100
本文认为,巴列维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结成“外围联盟”,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和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伊朗伊斯兰教革命后,尽管霍梅尼从意识形态出发强烈反对以色列,但因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两伊战争期间伊以仍然保持着秘密武器交易。随着冷战后苏联的解体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被削弱,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伊以为争夺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优势地位展开了激烈竞争甚至对抗,伊朗以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阿拉伯激进组织来对付以色列;而以色列则竭力把伊朗排除在中东和平进程之外,大力渲染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伊核计划对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关注、制裁,甚至军事打击,保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强国地位。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中东和平僵局,也加快了美国调停阿以冲突的步伐。为达到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目的,美国对交战双方推行了两条似乎相互矛盾的外交政策:既确保以色列不被打败,但又阻止它取得类似六日战争的胜利,迫使其具有谈判的压力和意愿;阻止阿拉伯国家军事上获胜,但确保其国家尊严。通过审慎又坚定的外交活动,美国基本实现了保护以色列、维护阿拉伯国家尊严以及实现军事停火的直接外交目标,这为它主导战后中东和平进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影响美、以关系和中东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基督教主流一自由派主要出于世俗的、人道主义的考虑而支持或反对锡安主义,美国基督教福音一基要派则主要出于“神定时代论”的末世信仰而支持锡安主义和以色列。美国基督教锡安主义是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的社会文化基础。其宗教极端主义的成分加剧了中东的文明冲突,阻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6.
广运 《文史春秋》2002,(1):25-33
1965年5月19日日凌晨3时,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烈士广场,公开绞死了一个名叫伊利.科恩的以色列间谍。他在3个月前被捕时就被叙利亚报界称为“间谍大王”。这个以色列摩萨德间谍成了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1918年10月的一天,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写信给密西西比州参议员威廉姆斯,强调“如果不是我的秘书因流感请假,我本会早于10月14日答复您的”。当时,西班牙流感正席卷美国,白宫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中招”这场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约5亿人,占当时全球人口的1/3,并造成约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约67.5万美国人。1918年,美国的人均寿命因此降低了10年以上。但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实在是种误导:历史学家莎拉 弗林说,并没有证据表明它暴发于西班牙。只是由于西班牙人的大量感染,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病倒了,它就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一批在犹太复国主义与后犹太复国主义辩论中成长起来的以色列知识分子,围绕流散地历史与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移民运动、工党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色列国家性质与未来走向、巴以冲突及以色列国家合法性等话题,重新审视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修正”为核心的新史学话语,反映了当下期望与失望并存的以色列社会既要拥抱传统又必须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后犹太复国主义修正派”。他们的出现,象征着以色列史学发展的时代转向与史学方法的调试更新,也代表了以色列民族国家叙事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9.
陈来元 《百年潮》2007,(8):61-63
1958年,中国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公社最终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以色列,有一种被称为“基布兹(KIBBUTZ)”的农业合作组织,规模虽没有中国当年的人民公社大,但其姓“公”不姓“私”、姓“社”不姓“资”的性质比起中国的人民公社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故熟悉以色列“基布兹”的中国人都称它为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3,(6):10-10
【英】《经济学人》2月23日 叙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赢得独立。如今,在经历了激烈的厮杀后,这个夹在土耳其、黎巴嫩、约旦、伊拉克和以色列之间的国家正在土崩瓦解。一个四分再裂的叙利亚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圣战,并在中东激起暴力浪潮。虽然目前尚属安全,但是阿萨德的化学武器一直部有落入危险分子手中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至迟在1958年前即已启动其核计划,大约在1968年前后已事实上具备核能力。鉴于美国政府长期宣称防止核扩散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当时究竟如何看待和处理以色列这个中东主要盟友的核武计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新近开放的美国外交档案表明,在以色列跨过核门槛的关键时期,尼克松政府对以色列核计划所持的立场经历了一个蜕变过程。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最初主张尽可能遏止以色列核项目,继而转变为有条件地接受,最后则认可了尼克松和基辛格支持以色列核项目的立场。美国政府内部的立场最终统一,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核能力已经成熟,难以轻易逆转;另一方面是因为主要决策者出于其中东战略和国内政治考虑,无意因此影响美以同盟关系的大局。美国在核扩散问题上所奉行的双重标准,显然不利于全球防扩散事业。  相似文献   

12.
赵畅 《文史春秋》2011,(12):23-28
说及园林,必定要说及苏州园林;说到苏州园林,则必定要说到陈从周。这个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的园林大家,他将自己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他毕生钟爱的园林事业。  相似文献   

13.
闫吉森 《神州》2013,(1):152-152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欧洲东南、非洲西北,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纽带,被称为中东跳动的"心脏"。从地图上看,叙利亚周边都是敏感的国家,包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北部的土耳其和隔着伊拉克的伊朗。同时,中东地区的几个重大热点问题,如阿以和谈、伊拉克问题、反恐问题、以伊朗核问题为中心的核不扩散问题、库尔德民族问题等,无不与叙利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犹太恐怖主义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其与犹太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密切关联,并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近代以来,犹太恐怖主义经历了不断强化的三个阶段:以色列建国前“以暴制暴”的“抵抗型恐怖主义”;建国后,犹太恐怖主义开始步入“国家化”轨道;2000年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恐反恐”的“定点清除”不断强化。“定点清除”作为以色列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表明,以色列业已实现将“以恐反恐”的措施与国家安全战略的有机结合。尽管犹太人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与巴勒斯坦局势的变化和以色列所处的安全困境有关,但以色列“以恐反恐”的“定点清除”对中东和平进程所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相似文献   

15.
白玉广 《世界历史》2000,2(2):31-38
以色列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战后,美国通过插手巴勒斯坦事务,逐步从英国手中夺取处理该地区事务的主动权。在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给予这一新生国家巨大的帮助。但在战略上,美国并未将以色列视作特别重点考虑对象。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开始受到特别关注,其在美中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本文利用美国解密的档案材料及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对以建国初期(1948至1958年)美国对以色列的策略及美以关系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希望有助于深刻理解美以特殊战略关系的形成及美以关系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早期美利坚人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历来被称为多民族国家。今天美国人口基本上是由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移民所构成。如果说,早期的移民主要来自北欧和西欧,那末,目前被美国公民列为自己出生地的国家和地区竟有一百五十五个之多。人民早就用“熔炉”来形容美国,有人则说美国象“色拉”或“拼盘”。有人说二者兼而有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美利坚人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尽管各民族或多或少保留着某些历史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某些共性,即形成美利坚人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特性。这些特性虽然在发展与变化,但又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它们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并正在产生着很深的影响。在中美人民友好交往日益增进的今天,了解美利坚人的这些特性对我们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对早期美利坚人的民族性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刊中人     
为解救6月25日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劫持的一名以军士兵,以色列迅速做出反应,针对加沙展开“夏雨”行动,矛头直指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这两个组织,中东局势再次恶化。以色列的目的非常明显,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夏雨”行动削弱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的中坚力量,使其在今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美潮     
20世纪之所以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纪”,自然和美国的“全球化进程”有密切关联。对美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既是灾难,又是极难得的机遇——对任何其他国家,它们都只是灾难。因为美国在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它有两次机会按自己的意愿把这个世界塑造成它喜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1965年5月19日日凌晨3时,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烈士广场,公开绞死了一个名叫伊利.科恩的以色列问谍。他在3个月前被捕时就被叙利亚报界称为“间谍大王”。这个以色列摩萨德间谍成了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 两年之后,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前夕的1967年6月9日,以色列部队从约旦河谷向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发动了猛烈进攻。在出动大批飞机进行全面轰炸之后,以色列的坦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叙利亚号称坚不可摧的戈兰防线。叙利亚煞费苦心建筑于戈兰高地的全部防御体系,在残酷的鏖战中顷刻崩溃了。只有很少几个人知…  相似文献   

20.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12-12
为什么伊朗应该有核武器?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在警告世人,伊朗拥有核武器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可怕后果。但事实是.它会给中东带来稳定。过去40年.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核国家.它在1981年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轰炸了叙利亚核设逝.但以色列的核垄断造成的地区失衡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不存在这样一个不受制衡的唯一核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