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海外生活拾零高锦章我于1983年由甘肃派出留学日本,归来时间已久。但想起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却总想一吐为快,遂为浅陋之文,权作茶余饭后之消遣。丝绸之路和敦煌在日本刚到日本不久,就发现甘肃在日本还颇有名气。起初感到不解,甘肃在国内并不是一个出名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中国政法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70年代公派留学教育开始到20世纪初,出洋留学一时蔚成风气,留学运动应运而生。当时,出国学习政治法律是留学生运动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清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政法留学无论从留学生数量,还是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讲,都是引人注目的、独特的教育现象。近年来,有关留学生运动的论述,对政法留学的史实及影响,未见有专文涉及。为了正确估价政法留学,本文试图通过对学习政法的留学教育发展轨迹的探寻、审视,以期能对当前政法留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首批留美生的选派是留学教育全面恢复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内驱力源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为留学教育的恢复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此次选派不仅促进了高教改革、科研创新,而且摸索出一整套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的选拔办法和管理体制,开启和引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留学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着手考虑新形势下的留学教育问题。鉴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建设需要,特别是在"一边倒"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新中国教育文化交流的首选对象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少量留苏学生,为后续大规模实施留学教育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建国伊始,新中国率先和东欧五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约定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1950年9月,新中国首批25名留学生奔赴东欧五国;同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东欧五国33名留学生相继来华留学。随着新中国和东欧国家交换留学生,开启了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留学教育发展史探源留学,古称游学,意即周游求学之谓也。我国的留学教育,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后汉书》记载,自周天子实行分封诸侯以来,中国境内逐渐形成大大小小、三等五级的诸侯国  相似文献   

6.
刘慧颖 《神州》2013,(3):96-96
随着高校对外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出国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本国留学学生在国外的安全问题也成为高校管理学生的重要隐患。本文以黑龙江大学处理留学学生安全事故为例展开分析,力图找出防范、处理此类案件的规律,同时提出了关于做好出国留学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才宝 《世界》2005,(6):75-77
出国留学,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练就一口流利外语,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是许多学生的愿望。统计数据显示,20多年来,我国共有58万人出国留学。随着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专业扎堆、留学低龄化等,导致洋文凭含金量下降:而申请材料造假、非法打工等问题,不仅使中国留学生面子受损,更令留学通途受阻……那么,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是资深留学专家、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邵春雷先生的点评。  相似文献   

8.
一、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欧美留学教育的特点。四川欧美留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期。早在1904年,川督锡良即选募官员士子13名,派刘钟琳为监督,带往比利时学习路矿。至1911年,四川留欧美的人数都不是很多,而以留学日本为主。虽然在清末美国就以“退款兴学”方式使中国政府派遣学生去留学,但据已有资料来看,1909—1911年全国招考并录取的三批庚款留美生中。  相似文献   

9.
王宏宇 《世界》2005,(1):77-79
留学,作为现今的教育投资之一,其费用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松承受的。一般来说,留学费用主要包括公证费、体检费、签证费、学校申请费、学校注册费、学费、生活费和旅费等等。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在出国前,先盘算清楚自己所需花费,巧打算,细安排,那么未来留学路上将轻松许多。  相似文献   

10.
谷跃峰 《史学月刊》2007,(12):65-69
冯玉祥的国民军1925年10月进入甘肃,驻军5年之久,对甘肃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民军实行全省军政和财政统一,整顿吏治;宣传国民革命和新三民主义,使新思想和新思潮广泛传播;发展经济,创办学校,促进甘肃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甘肃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近阅台北国史馆林清芳编《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笔着重查看了广西省政府考选留学生档案,幸运的是终有所获,当可为广西留学史奉献补缀。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以朝廷重臣和学界巨擘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晚清的政治舞台将近40余年。张之洞的一生,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兴学育才、中体西用和留学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有关留学生派遣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抗战初期,出于战时非常状态,应节约外汇的考虑,严格限制出国留学。1938年4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中,提出“改订留学制度,务使今后留学之派遣,成为整个教育计划之一部分,对于私费留学,亦应加以相当之统制,革除过去分歧放任之积弊”。1938年6月公布的由教育部与财政部会商拟订的《限制留学暂行办法》共有四条,其中规定“凡选派公费留学生及志愿留学生,研究科目一律以军、工、理、医各科有关军事…  相似文献   

14.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10,(4):114-119
1910年代,安徽省教师教育背景可简略分为国外留学、新式教育和传统功名三类.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群体的就职流向和生活空间.留学生、优级师范毕业生掌控了教育资源.新式教育培养的各式人才开始疏离乡村社会.传统功名者,有的凭藉原有社会资源而在新体制下仍可谋得职位;有的不断追求自身蜕变,或入新式学堂,或负笈留学以更新知识获得社会承认.广布乡间的私塾,虽历经整顿、取缔,仍顽强生存.安徽教师教育背景反映了处于新旧学制更易时期多变的社会风习与心态.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出现了女子赴美留学的热潮,她们通过庚款、教会与传教士的资助、政府各部门与地方各省的官方派遣或者以稽勋留学生的身份纷纷赴美留学。回国后,在教育、文学、医学、科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国外交官学历背景之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谦厚 《安徽史学》2005,3(1):62-67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外交官学历状况的量化分析,认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留学教育,成为民国外交官学历出身的主途,这既反映了中国近代外交集团精英化的建构特征,又为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走向增加了诸多变数,同时亦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教育的某种缺陷或弊端.  相似文献   

17.
赖晨 《文史月刊》2011,(12):10-11
天主教徒英敛之为了让儿子受到西方文明的教育,托雷鸣远神父,把13岁的英千里带往欧洲留学。  相似文献   

18.
清代甘肃进士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甘肃进士的区域分布总体上受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秦州和武威两地进士中式较多,地方书院教育和在任地方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他省份相比,清代甘肃进士中式数量偏少,其中陕甘长期合闱影响甚巨,同时甘肃地方社会支持乏力,以及本土的经济状况、社会动乱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版《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是常书鸿先生的自传体著作。作者以亲切质朴的笔触,记述了他学习绘画、留学法国、任职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他为保护、研究、弘扬敦煌艺术而经历的坎坷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感人至深。全书共八章,本期选载的第二、三章主要写常书鸿留学法国和回国后从事艺术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珍贵标本的科研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行 《丝绸之路》2010,(4):105-109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集中陈列展示了甘肃境内发现的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它们再现了甘肃古代生物的演变和进化。通过对重点化石的介绍让观众了解其科学研究意义,进而将古生物学、博物馆学的新发现、新理论传达给观众,引导他们走近科学,理解科学、提高观众对身边科学的关注程度和理解能力及认识过去、判断现在和选择未来的能力,从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