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良德  李婧 《民俗研究》2006,(3):212-221
刘勰论民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兴起,便开始有人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文学思想问题。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复兴和繁荣,刘勰的民间文学论也得到了新一轮热烈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刘勰不仅肯定了神话、歌谣、谐辞、隐语、谚语等民间文体,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斗争性,因而刘勰“在民间文学研究史上,是有其重要贡献的”1;有的学者则认为刘勰并不重视民间文学,而且对谐隐、乐府等民间文体持批判态度,这成为《文心雕龙》理论上的“白璧之微瑕”2。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整合态势,民族志研究方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鲍曼的表演理论等西方学术范式的普遍接受,民间文学的文本观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即文  相似文献   

3.
桑俊 《民俗研究》2007,(1):268-272
近年来,随着“文化热”的高涨,以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最鲜活的文化现象,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进行研究也颇受学界的重视。黄永林在如何以更广的文化视野和更高的学术高度来审视和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他的《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华中师范  相似文献   

4.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整合态势,民族志研究方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帕里一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鲍曼的表演理论等西方学术范式的普遍接受,民间文学的文本观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即文字记录本不再涵括研究对象整体,新的文本观念使民间文学的口头性、表演性、生活性等特征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在新的文本形态中,语境成为不可或缺的互文性背景,换言之,在活态的民间文学中并不存在那种可以抽离掉语境而存在的文本,语境本身就是文本。  相似文献   

5.
吴新锋 《民俗研究》2016,(2):99-105
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关键方法论之一,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不同传统的继承,自然影响着以此为重要基础的民间文学研究。如果回到民间文学田野的现场,我们需要面对四个基本的对象: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这个现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文化传统的时空体,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在其中各据一点。四点链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叙事四面体,换句话说,任意三点链接构成了这个文化传统时空球体上的四个叙事面向;而精确呈现、描述、阐释这四个叙事面向的方法和文体便是"民间文学志"。  相似文献   

6.
王娟 《民俗研究》2016,(2):90-98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被看作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是文学创作的原材料,被视为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从文学的整体性上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非二元对立,它们在文化传统中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作家文学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民间文学则表现为口头讲述,目的在于交流和沟通,不以创造作品为宗旨。当代新传媒形式的出现不仅没有威胁到民间文学的存在,反而为民间文学的讲述和民间文学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得民间文学在当代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丸 《神州》2013,(24):2-2
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中,学者多将神话纳入研究范围。有关其定义众说纷纭,正确理解何谓神话,充分了解神话的类型、特征、内容、流布方式,有助于研学人员树立科学全面的神话学以及民间文学研究观。将神话这一独特支流脉络清晰地区别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学事象,将极大促进民间文学格局的充扩,以及神话学自身研究的深入。起源神话作为神话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直接影响神话学理论框架的建构。本文将试图在民间文学格局下对各类型起源神话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静 《沧桑》2011,(1):254-257
民间文学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崂山地区的民间文学是代表崂山独特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崂山文化乃至青岛地区文化的宝贵材料。本文主要对崂山地区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其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对崂山地区民间文学研究价值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钟敬文强调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民间文学,该观点得到了民间文学界的普遍响应。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特色。作家文学研究也不排除多学科视角,但是,任何文学批评形态都必须在审美批评的通领之下。而民间文学可以从任何一个学科的视角去单独展开研究,或从某几个学科的视角去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在审美视角的主导之下。研究民间文学的多学科视角主要指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伦理学、语言学及文艺学等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民间传说向来受到民间文学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对于民间传说,若仅仅是从民间文学或民俗学角度展开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言:“(民间文艺)研究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史、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去对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薛洁  侯梦莹 《民俗研究》2017,(3):120-124
军垦民间文学是兵团各族军垦儿女在屯垦戍边生活中亲身实践、口耳相传、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大众文学形式及精神食粮。新疆流传的古屯垦传说故事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根脉,军旅文化传统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特质,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制度保证,兵团五湖四海人的原籍文化与新疆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是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合力之作。通过研究,理出脉络,贯穿主线,把握精髓,将对守望精神家园及实施文化强边工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八日,全国二十所高等院校代表在北京举行了民间文学教学座谈会,研究了民间文学课的问题。新中国诞生以后,教育部曾明确规定民间文学课是中文系的必修课。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北大、北师大等多所院校开设了民间文学概论课,但在五八年以后,这一课程被形左实右的“教育革命”砍掉了。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编著的《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集故事文本与研究于一体,是故事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对东干民间文学的介绍与《故事情节比较研究》呈现了移居国外的东干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东干民间故事与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及东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民间文学之间的相似性,并与中国古典小说密切相关。该研究代表了俄罗斯汉学的治学精神,体现了李福清在文化整体观视野下的故事研究对故事类型学、形态学、历史诗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扎实的回鹘文文献为基础,全面探讨和研究了印度民间文学与回鹘民间文学的关系、印度宗教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拓展了维吾尔文学的研究领域,填补了维吾尔文学史中佛教文学的空白,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回鹘佛教文学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进入群团主导的阶段,经历了由"民间文学"向"人民口头创作"的转向。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了"人民口头创作"课程,并围绕课程进行了两次"生产实习",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由关德栋教授带领学生前往临沂市沂水县和淄博市进行民间文学采风。这两次采风以科学的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方法为指导,搜集到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编印为三册《人民口头创作实习资料汇编》,在当时的民间文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学界对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投入了不少关注,但大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媒体影响和特征辨识等方面。这些成果展现了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应有的当代性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表现出了感悟式、表面化、零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理论阐述、交叉性学科探讨、实操性实践指导等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一生的民俗书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普通民俗学,风土志、节令诗和竹枝词,民间文学,有关译介工作等的考察、研究和写作.他以现代思想者的眼光观照民俗、民间文学,其不少观点新颖独到,他的民俗书写中的人民性思想和对民俗文化三重功能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他的研究和书写具有一种高远的历史意识、宏阔的世界视野和清明的比较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和现代民俗学的历史梳理体现出一种敏锐的史家眼光,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毛巧晖 《民俗研究》2020,(1):90-98,158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1962-196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纂了九辑《民间文学参考资料》,它们除了展示全国民间文艺实践外,还集中呈现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对民间文艺发展规划、组织以及民间文艺学新体系的设想。一方面,它们呈现了新中国初期民间文艺的研究宗旨;另一方面,既有对民间文艺概念、范畴、价值以及基本特性之讨论,亦有对苏联民间文学理论的集中引入,同时译介欧美民间文学理论现状,形成了与苏联、日本等"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对话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民族民间文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与民族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满足同行和读者的需要,我们特开辟一个新的栏目——“相邻学科及理论”,逐步介绍国内外一些同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有关的学科及理论,以供参考。本期所发《阐释民俗的方法》一文,虽系民俗学范畴的译文,但对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田野考察确有其参考和借鉴作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受文学革命影响而蓬勃发展,积极承担启蒙使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多所大学开设了民间文学类课程。这些课程真实地反映了民间文学教育在其草创之初的积极探索状态,彰显了民间文学多重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挖掘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类课程史料,总结民间文学教育的发展特点,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并探索深层原因,这对于在新时代积极推进民间文学类课程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民间文学教育优势,推动民间文学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