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是清初著名的易学家。研究他的易学不能离开清初学术,因为他治《易》是在清初学术背景下进行的。清初学术反思与批判理学、博大宏伟、经世致用、回归经典等特征在船山易学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清代学术诸特征大体决定船山易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宋诗出版看明代和清初诗风陆湘怀在明代的图书出版业中,与唐诗的火热相比,宋诗的冷清是非常明显的。唐代一些稍有特色的名家诗集,一般总有三四个明版本。在唐代诗人中,刘长卿大约只能算个小名家,但他的《刘随州集》明刊本至少有弘治戊午余姚韩明校刊本、弘治庚申李...  相似文献   

3.
在康熙帝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和亲自指授下,清初黄河治理成效显著。《清实录·圣祖实录》等史籍中关于康熙帝处理河务的领导活动的记叙,反映出了他一以贯之的“决策求慎、治理尚勤、判物唯实、政事善专、用吏贵衡、待民以仁”的领导风格,值得现代领导者体悟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辽金时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状况。从陶瓷器、铁器、玉器、书画作品和古城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辽金时期的平民文化、军事文化、丧葬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迁徙文化等特点。陶瓷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多样性和繁荣;铁器揭示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文化的特点;玉器与丧葬礼仪相关,展示了对丧葬文化的重视;书画作品显示了士大夫文化的兴盛;古城遗址揭示了迁徙文化的存在。这些出土文物为深入了解辽金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辽金时期出土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6.
清初,从清兵入关到平定“三藩”前后的几十年间,江南汉族地主士大夫对清朝皇帝的统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态度:一是以钱谦益和吴伟业等为代表的降清派;二是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对清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三是以侯峒曾、黄道周等为代表的坚决抗清派。当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灭南京的福王政权以后,除了尚有张煌言等领导的浙东义士的反清斗争、郑成功领导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斗争之外,江南其他各  相似文献   

7.
满族旗人李承荫先生在光绪年间就开始行医了,可是在辛亥革命后,由于是旗人,当时北京政府不给行医执照。李承荫被迫无奈,只得向内务部申请改隶民籍,洪宪元年一月二十八日内务部批准了李承荫的申请,自此李承荫取得了行医执照,但是全家改为了汉族。 对因满族人受歧视,而被迫更改自己民族成份一事,李先生一直心中不悦,临终前对自己女儿李少波同志说,咱们是满族人,应该恢复自己的民族成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年过花甲的李少波同志根据自己生父的遗愿,到当地派出所提出了恢复自己满族成份的申请。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李少波同志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改隶民籍”的文件,使  相似文献   

8.
从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看当时蜀人的服饰特征蔡革服饰是人类最富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而作为一个历史沉淀的服饰文化无疑会特别引人注目。大部分处于四川封闭盆地内的古代巴蜀人。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文献记载都说明与外界的联系屡屡不绝.致使早期的巴蜀文化与中原...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穆斯林的族谱,研究者甚少,学术界甚至有人怀疑这类族谱的存在.金吉堂先生在《中国回教史研究》第三章谈到了今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并论述了史料的搜集方法及“谱·帐”,他认为:“谱为族谱,氏族志之所从出也”.这说明:他已注意到了族谱的重要性(100页).该书末尾221页的引用书目中有《三河芦庄何氏族谱》,该书第一章第二节为“回教民族说在历史上的证据”,认为今日的回民,其先祖为外国人(25页),并言:“三河芦庄何氏族谱,明叙其先为蒙古人,其太始祖某在明初随成祖靖难有功,卒葬于平西三里河,子孙蕃庶,遍于平东  相似文献   

10.
前一个时期,笔者在好友孙志方先生家中作客,有幸见到1张太平天国时期的"带征执照",据他介绍系在本县农村发现的。该执照为石印版印制,虽然经过15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仍保存完好,实属不易。这是继前些年在该县境内发现"太平天国良民牌"、"太平天国地契"之后,  相似文献   

11.
马在渊 《丝绸之路》2010,(14):49-51
丁鹤年是元代著名的回族诗人,他的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诗风高古,清绝去俗,在元、明两代的士林文化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他作为回族人的这一特殊身份来看,他的诗恰好是考查元代回族人华化的一条佐证,从中可以看出回族在融人中华民族时的复杂心理和曲折进程,也可以看到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包容。  相似文献   

12.
张旭 《丝绸之路》2009,(16):82-83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他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他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他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吟诵昭君的诗词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然而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昭君诗词呈现出多元的文人情怀,而耶律楚材作为少数民族的上层精英,第一个吟咏昭君的少数民族文人,其吟咏昭君的诗词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独特性。在耶律楚材的昭君诗词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儒家思想,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难能可贵,诗词用典中所体现的汉家文化素养以及儒家大一统的观念不仅对耶律楚材本人,而且对整个蒙古民族的政治文化进程都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代士人对养生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重视节食、养心、小劳、睡眠等养生之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他们倡导科学理性养生,养生日常生活化、简约实用化,动静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老蓓 《旅游》2003,(12):41-43
没有烟花.没有明月,我看到的,是江南初冬的绵雨和薄雾;没有纷沓而至的游客,没有热情似火的小贩。我感觉到的,是江南凝冷的美丽与真实。  相似文献   

16.
奏折是清代独创的一种官方公文,是高级官员向皇帝请示、报告政务的主要文书。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公务文书,都是统治者实施统治政策的工具,自然地产生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奏折文书亦不例外,从它开始作为一种官文书使用,就鲜明地表现出它自身的特点和活力,成为清统治者的有力工具。奏折文书自康熙中期开始使用,最初仅是皇帝的亲信,用来密告下情、请安问好,与皇帝私相往来。至康熙后期,奏折开始被推广使用,逐渐取代了题本的主要功能,而成为官员上报政务的主要文书。当这一文书制度逐渐形成并扩大使用之初,在撰拟、封发、呈递,以至批、转、办、结等种种环节上,都具有堪称最为严谨、慎密的规定,其程式简便,传递亦迅捷。它的使用不仅是清代文书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尤其对清代皇帝的集权政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1806—1865),系贵州遵义人。他经历了清代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这期间,是清王朝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年代。清廷外交失败,割地赔款;内政腐化,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在贵州各族人民反清起义此起彼落。清廷军队不能外御其侮,只能用来镇压人民。生活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郑珍,虽举于乡,然廷试进士屡试不中,因而只作过短期幕僚和县教谕,大半生怀才不遇,生活于农村,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便能亲身体察民间疾苦,敢于正视封建末世的现实,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感赋。他虽然也写了些  相似文献   

18.
宋泽宇 《沧桑》2011,(6):57-58
明郑若曾的《江南经略》因抗倭而作,以苏松常镇四府为重点。总结了以拱护留都为重、江陆联属为一、崇明设险协守、严防江北的江防策略。明代中后期抗倭由海防至江防,这一思想的转变与一切以拱护留都为重的宗旨,体现其一路退守自保的倾向,体现国势的低靡,也证明了《江南经略》的实战性。  相似文献   

19.
胡郑丽 《神州》2013,(15):27-27
《江南style》作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典范,其成功绝非偶然,本文通过探究其成功原因,进一步分析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从南宋义役看江南乡村治理秩序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海内外学界对南宋义役的认识分歧入手,在摸清义役的实施概况、发展阶段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区分了义役的不同类型,即有民间主导型和政府推广型之别。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乡村上户、胥吏阶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在义役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入手,分析了义役败坏的诸般原因。认为民间主导型义役是乡绅集团在差役重压下,试图通过集资助役、自主排役之方式,主动参与赋役征收、地方治安等乡村治理秩序重建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