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乾隆喝过的鹿苑茶○张法良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湖北省远安县出产的鹿苑茶,是我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古往今来盛名不衰,倍受全国茶客青睐,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鹿苑茶以鹿苑寺而得名。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在距县城鸣凤镇西北7公里的鹿...  相似文献   

2.
饮茶对我来说,虽算不得有瘾,可也到了无茶不饮水的地步。由于初时接触花茶稍多,便对花茶比较感兴趣,只要稍好一点的花茶,我都能欣然接受。常听谙熟茶道的人讲,绿茶比花茶更清纯,更天然,因此也更能品出茶之真味。我虽喝过一点龙井、毛尖之类,可终究未能入道。其它品类的茶叶也偶有接触,同样没能使我迷恋。真正让我喝出了情意,喝出了记忆的,是在青海高原喝过的奶茶,至今想来仍觉口舌余香。  相似文献   

3.
酥油茶是西藏僧俗民众、男女老幼日常饮用、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饮料,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喝过酥油茶的人,既久久难以忘怀,又寻根究底地渴望进一步认识它。故名思义,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  相似文献   

4.
绒坝岔姑娘     
1993年的夏天,我在四川甘孜县的一位藏族大妈家做客。一位身着黑色藏袍的妇女不停地为我们掺茶。并不时地对着我诡秘地笑笑,看样子她像有三十几岁了。大妈告诉我,她是一位远房的亲戚,住在绒坝岔——距北十多公里外的一个乡上。 我记起四年前曾经去过那里。 喝过了茶,大妈一家盛装让我照像,她的儿子和媳  相似文献   

5.
茶客     
陈锦 《华夏地理》2003,(1):56-71
多年前,我回到灌县老家,与我的幺外公喝过一次早茶.雄鸡刚一打鸣,幺外公便唤醒了我,来到距家百米开外的一座临街的茶铺.天色尚黑,街灯昏黄,行人稀疏,但茶铺里却已是沸沸扬扬--喊堂的、问早的、茶船茶盖稀里哗啦浑然一片,仿佛全城人一天的生活就是从茶铺里开始的.一阵例行的寒暄问候之后,幺外公拣了"亘古不变"的属于自己的椅子坐下来,泡上盖碗茶.在东方既白的清晨,他一动不动的身影,就像是一尊朦胧的雕像.幺外公向来少言寡语,常常会这样在茶铺里静静地坐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记回家吃.  相似文献   

6.
旧木市场     
正后来,几经扩容,这个旧木市场变成苏州乃至华东地区规模首屈一指的二手木材市场,成为横泾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横泾小镇也因此名扬天下。2015年,我迁居苏州不久,福建诗人任轩给我打来电话,咨询吴中的旧木市场。他寓居杭州好多年,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拱宸桥畔一边打理着一家古色古香的拱宸书院,一边编辑着一本茶杂志,传播茶文化,忙得不亦乐乎。应他所邀,我在拱宸书院喝过茶,听过诗人的讲座,所以,特别懂得他打听旧木市场的用意。很快,我从朋友跟前获得一些旧木市场的信息,比如地点在横泾,再比如若干年前在华东地区很是火爆。  相似文献   

7.
茶客     
多年前,我回到灌县老家,与我的幺外公喝过一次早茶。雄鸡刚一打鸣,幺外公便唤醒了我,来到距家百米开外的一座临街的茶铺。天色尚黑,街灯昏黄,行人稀疏,但茶铺里却已是沸沸扬扬——喊堂的、问早的、茶船茶盖稀里哗啦浑然一片,仿佛全城人一天的生活就是从茶铺里开始的。一阵例行的寒暄问候之后,幺外公拣了“亘古不变”的属于自己的椅子坐下来,泡上盖碗茶。在东方既白的清晨,他一动不动的身影,就像是一尊朦胧的雕像。幺外公向来少言寡语,常常会这样在茶铺里静静地坐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记回家吃。从他的眼神中,我感觉到平日里少有显现,只有坐茶铺时才流露无遗的对现实人生极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难忘青稞酒     
在我喝过的酒类中,青海的青稞酒自然算不得上品。可青稞酒威猛刚烈,初喝时似乎令人难以接受.可喝过几次后就感觉到了它的妙处:不上头,不伤人,几杯下肚便觉过瘾。细想起来,青海的青稞酒与那些强悍骁勇、性情豪爽的西部男子汉倒有几分相似。外表粗犷豪放,内心淳朴厚道。在离开青海不能常喝青稞酒之后,那浓烈的青稞酒香与豪放率直的高原人一样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9.
亦苏 《贵阳文史》2010,(3):95-95
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丁超 《丝绸之路》2008,(5):37-39
宁夏回族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可以说回族民间茶文化内容丰富,兴旺发达,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1.
刘黎 《文史博览》2015,(4):15-18
本文先从筛茶、红枣桂圆鸡蛋茶、合合茶、交杯茶、抬茶、回门茶等六个方面,对茶在湖湘农村婚庆中的存在与文化寓意作了简单梳理。之后从“茶的物质特性暗合了文化主体对美满婚姻的渴求与祝愿”;“认知伦理,以茶为媒,重塑湖湘农村和谐人际关系”;“充分利用与合理重组湖湘农村婚庆茶俗,纯化湖湘民俗、民风”三个方面重点写茶在湖湘农村婚礼中存在的文化价值发掘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壶茶罐罐茶盖碗茶苏裕民甘肃民间的茶事,纷至繁杂,奇异别致。综合来看,有三种烹饮茶的方法具有代表性,即河西的大壶茶,陇东的罐罐茶,临夏的盖碗茶。河西大壶茶。大壶茶因烹茶茶具是一种铜、铝合金或榜瓷制作的带提梁、流嘴的大茶壶而得名。烹茶时将水、茶、盐适量...  相似文献   

13.
日本茶源于中国,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从日语中“茶”的字音入手,从茶名、茶与人、茶谚三个方面分析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借此说明,茶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日本人在秉承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领悟融入新意,在茶文化中常年累积的经验、生活智慧等都借茶发挥。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茶埠群生成条件具有多样性,茶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主要因素。茶埠群经历了发展、兴盛、衰落阶段,体现出鲜明时代特点。茶埠群以产区茶埠为代表,营茶群体主要有洋行、茶号、茶栈,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矛盾。茶埠群对传统茶埠有延续,也有流转与差异。茶埠群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结果,也是自然地理和经贸地理配置的产物,满足了中国内生性出口需求,推动了世界茶叶市场发展,对中国茶叶经济及地域经济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漫话甜茶馆     
初到拉萨时,诧异于遍布大街小巷的甜茶馆。同样是藏族,也在藏区长大,但这以前却绝少喝过甜茶。在老家时,街上几乎看不到专以卖茶为业的茶馆,最多也就是三朋四友聚在某一人家品  相似文献   

16.
胡燕  陈奕翰  杨平 《江苏地方志》2023,(3):18-21+90
<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南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1]有学者认为,从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来衡量,南京堪称东晋、南北朝之“茶都”。[2]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为赐、以茶为礼、以茶祭祀都源起于六朝的南京;南唐建立了“北苑茶”体系;“茶圣”陆羽踏足栖霞山留下试茶亭;朱元璋“废团茶而兴散茶”,开启“茶为国饮”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问茶     
闲暇遇菩子,把杯问茶事,不知何所云,戏日;茶可道、非常道;茗可品、非常品水泡红袍,香蕴盈盈,再问,金刚念起,又语:茶、非茶、名茶,茶,名茶,文化也茶有五名:茶、贾、蔹、茗、藓,实乃一也,茶之肇始,起于神农,尝百草,日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此,西汉起、魏晋兴、隋唐盛、宋明普开.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10,(8):9-9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为纪念有“乡土文学之父”之誉的一代文豪沈从文,以他名字命名的“沈从文文学奖”近日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正式设立。  相似文献   

19.
谈唐宋时期的碾茶具康煜茶圣陆羽的《茶经》,对唐代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和方法,及所应用的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部有精辟的阐述。《茶经》论述茶之采制分为七道工序,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制成后的茶是"茶饼",而饮用时的茶则需要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茶果银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现象,有礼仪、贿赂和赋税三种性质。茶果在人际交往和祭祀神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用银钱代替实际的茶果,于是产生了礼仪性质的茶果银。明朝制度虽然禁止征收茶果银,但贿赂性质的茶果银实际上广泛存在,并造成严重危害。赋税性质的茶果银由礼仪和贿赂性质的茶果银演变而来,到清代成了正规的赋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