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大的曲艺形式,是温州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之一,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温州鼓具有浙南曲艺传统的标志性文化的文化地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个身份,找出温州鼓词的传承现状的困境是保护鼓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州鼓词,有一个俗称《娘娘词》的曲目,是闽、瓯(温州)两地文化激荡的一朵浪花。她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3.
孙英芳 《沧桑》2010,(6):101-103
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先进的石印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出版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上海作为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是石印术应用最广泛的地方,采用石印术印刷了大量的书籍、图画、报刊等,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以来印刷业的发展。在石印术的带动下,鼓词的出版也出现了空前的兴盛,为鼓词传统的传播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产生和发展,与黄梅县流行的说唱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宋、元以来,黄梅民间流行的弹词、宝卷、道情、旱龙船、莲花落、鼓词、锄山鼓、凤阳花鼓、山歌、采茶歌、门歌、喝摊神、明清小曲等说唱艺术,对促进黄梅戏“三打七唱”阶段剧目的形成,声腔的积累、表演的借鉴、流行区域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弹词,包括由弹词、宝卷演变的旱龙船,鼓词的脚本,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题材宝库。一、弹词(一)弹词历史沿革与黄梅戏有关剧目弹词:属于诗赞体的说唱文学,是由宋代的涯词、陶真演变而形…  相似文献   

5.
1955年的春季,我去西单买鼓词的小唱本。记得我骑车走进一个大院子里,一位陌生人对我说:“这里是北京市文联,你找谁呀?”  相似文献   

6.
余丽 《神州民俗》2009,(12):50-52
温州石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奇葩,为保护、扶持温州石雕,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其民俗传承人、传承方式,这有助于了解青田石雕在温州境域内进行再习俗化的过程,对温州石雕探究可以帮助解读温州区域风俗。  相似文献   

7.
镬溜儿     
正"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客,吃上一碗,顿时感觉元气满满。"镬溜儿",这是一种已经在温州大街小巷很难寻觅的面食,但却深深根植在部分老温州人心底。"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  相似文献   

8.
温州从来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城市。温州人传承瓯越文化中重商勤奋的传统,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在全国全球建立起广泛的地缘人脉网络,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活跃的先锋,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草根力量,拥有20年来中国最脍炙人口的财富增长的故事。然而,在发展道路上疾驰的温州正面临新的挑战,在资源约束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温州需要一场战略调整。如何使温州焕发出新的力量?如何使温州经济突破“玻璃天花板”?2004年底,王建满甫一到任,就组织温州各方力量,专题研究招商引资战略。2005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招…  相似文献   

9.
<正>一在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温州博物馆搜集到一组特殊而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这些照片清晰地反映了日军向温州挺进、日军在温州市区遭遇巷战的场景,可谓是日寇侵犯温州的铁证。而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温州瓷业及外销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位于浙江南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古代浙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温州的海上交通即有一定的发展,唐代兴起海外贸易,南来、元代曾辟为国际贸易口岸。温州制瓷历史亦十分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先民即能制作印纹和彩绘陶器。商周时又生产出原始瓷器。唐五代温州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瓷业发展较快。唐中晚期瓷器开始外销,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站之一。由于温州外销瓷资料发表较少,温州古代的陶瓷外销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试对后五代温州瓷业内涵及有关外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温州大都市区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都市区是发达的城市化区域,它包括城市核心区和与之在经济、社会、文化上有紧密联系的地区。21世纪到来之际,大都市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都市区,无论是走向繁荣还是衰退,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平等发展战略问题。本文以温州为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客流、物流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温州大都市区范围;通过对温州大都市区的研究认为,宏观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工业化模式、温州人精神和温州社会网络是温州大都市区形成的重要动力源泉;最后,作者以上述研究为依据,提出了近期和远期温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是1923年初到温州的。这个“年初”,有关资料都是语焉不详。有说2月,也有说是3月的(更有的说是9月),以前都没有定论。直至筹备朱自清旧居纪念馆,找朱自清在温州的资料,参与者之一、温州书法家张索找到当年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老教师张榈的日记,这具体时间才有了原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8—10日,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在温州隆重召开。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温州市“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于11月8日在温州大学正式成立。成立仪式前,温籍学者、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张仁寿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温州人、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和“研究温州人的价值、视角和方法”的主题报告,随后又举行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主任周湘浙教授主持。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温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邱国珍 《民俗研究》2010,(4):220-23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的"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是怎样从温州来到巴黎、在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在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晓波 《名人传记》2015,(12):18-19
90年代中期,我到温州调研打火机产业,温州人把十多个零配件摊在桌子上,一个一个捏起来,告诉我温州造与日本造的价格差:电子点火器,日本成本1.1元,温州人0.2元;密封圈,日本成本0.2元,温州人0.01元;塑料配件,日本成本0.6元,温州人0.08元,再算上温州工人月薪比日本工人低20倍。一溜成本账算下来,年轻的温州老板很豪气地一拍桌子:"一只打火机,日本造的市场零售价是1美元,温州造是1元人民币,看我们不干死小日本!"  相似文献   

16.
陈庆泛 《神州》2012,(5):12+14-12,14
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大多衍生自民间信仰。杨府侯王信俗是温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信众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地方俗神崇拜,是温州民间信仰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要解读温州民间传统文化,离不开杨府侯王信俗。本文主要从各地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梳理杨府侯王信俗在温州不同地区的演变进程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温州人和广东、福建等地新老移民群体的比较、美国的温州人和意大利的温州人的比较,分析了海外温州人的经商理念、创业模式、资金来源和企业运作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全球化经济体系对当代移民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族裔经济是非主流社会群体被边缘化的结果,而温州人"小生意、大学问""小资本、大流通""小企业、大链接"的海外商业活动却展示了一种新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海外温州人抓住中国国内高速发展的时机,利用他们在语言、文化、人际和社会网络方面的多种优势开创了温州商人跨国生产和商业活动的繁盛,也显示海外华人在发展全球供应链、国际贸易、旅游和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中的优势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天下闻名。日前受本刊编委会主任梁锦枝先生委派,本刊特派记温州采访小组一行三人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走在温州繁华的商业区,一不小心你就能在广告牌上碰到某个大牌明星,任达华、周华健、郭富城、黄日华、温兆伦、梁家辉、谢东娜、琦琦及巩俐和布鲁斯南等等,都已成为温州服装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就连那个矮个子明星曾志伟也成为温州某增高皮鞋的形象代言人。温州人号称中国的“犹太人”,世界各地无所不在。据统计,温州有200万销售大军在全国各地从事服装经商,l万多家专卖连锁店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其人数之多、数量之大、网络之广已为海内外共睹。除服装外,温州的制鞋、打火机、低压电器、小商品等在全国市场都赫赫有名,20年的商海沉浮,温州人刨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商业神话。  相似文献   

19.
赖展 《文史月刊》2013,(10):68-71
木偶行话云:"傀儡木偶,南有泉州,北有温州。" 所谓温州木偶,其实即平阳木偶。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的木偶戏(傀儡戏、木头戏),有"中国戏剧鼻祖"之称,是流行在浙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温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温州进士人数高居浙江第一、全国第二,入元后其进士人数迅速下滑至浙江中下水平。本文通过详尽的进士人数统计,发现明前期六十多年间温州进士涌现率一度居浙江中上水平,但正统年间之后其科举迅速转弱,延至明末,已成为浙江科举最落后的地区。通过统计举人数量后发现,导致温州籍进士人数偏少的直接原因是温州籍读书人在历届乡试中不能取得佳绩,并且越来越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导致明代温州科举衰落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