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北皇庄由盛京内务府粮庄、山海关外(锦州)粮庄、打特乌拉粮庄和盛京等处棉、蓝、盐各类专业庄及果园组成,是清朝皇室私有财产。它同畿辅皇庄一样,有个由农奴制向租佃制演变过程。本文仅就这一演变过程加以叙述,以期对清朝皇庄后期的历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畿辅地区内务府纳粮庄的若干问题李帆清代畿辅地区的内务府纳粮庄,是清代皇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皇庄的主体。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皇庄在八旗土地制度中的地位、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整个旗地和清王朝的封建经济特点。虽然如此,但长期以来,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作为满族特有的农奴制经济标本,庄园制度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重视。但由于研究焦点的相对集中,该领域仍有诸多重要问题尚未得到关注。生活在这一制度层面下的人,即庄头、庄丁以及他们家眷和后裔,就是其中非常值得探讨的内容。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与正身旗人不同,与民人也不一样。时至今日,其后裔依然用随旗人来描述自己,生动说明了这群人的边缘性地位。本文以畿辅为例,就随旗人进行了考察,希望能由此对庄园制度以及清代满汉关系中的某些问题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来,对八旗土地制度的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多数是研究畿辅圈地、皇庄及贵族庄园的,还有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如八旗土地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后金“计丁授田”究竟是给什么人分配土地?当时是否只给汉人分田?再如清朝奉天旗地最多,其具体情况及生产关系如何?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向史学界请教。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畿辅皇庄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畿辅皇庄是清代八旗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清代畿辅皇庄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关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得到指正。 一 皇庄土地来源不同,有圈占地、投充地、官拨地、入官地和拓荒地的区别,投充地比较特殊,另当别论,这里我们只考察除投充地外的几种庄地。  相似文献   

6.
尽管存在农奴缺乏劳动积极性和监督管理困难的弊端,但农奴制在某些地区的历史上却曾广泛存在,有时还比租佃制更流行。农奴制的经济合理性何在?它何以实现?其兴衰有何规律?在国内学界对此类马克思主义传统史学课题渐趋冷淡之时,国外经济史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官庄指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官庄、吉林官庄、黑龙江官庄、三陵官庄等。 从满族的社会发展、清朝整个东北官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来看:官庄的生产关系,清前期是封建农奴制,后期是封建租佃制。 但具体到东北各地区的官庄设置时间,官庄劳动力的来源、社会经济情况的差异,以致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庄的生产关系演变不同。奉天是由农奴制到租佃制;吉林和黑龙江开始奴隶制,而后才发展到农奴制,再演变为租佃制。这种认定和当前对东北官庄研究者发表的文章,理解和认识上有区别,不妥和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以前对满族土地制度的研究多侧重于旗地在经营方式上由农奴制向租佃制的转化,但对土地所有制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仅就满族士兵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考察,以就教于专家及读者。  相似文献   

9.
清代内务府皇庄是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在东北地区及长城内外设立大批的皇庄。皇庄作为清朝皇室的私产,建立时间早,经营时间长,经营管理完善,是皇室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皇庄的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对壮丁的剥削严重,由于壮丁的反抗、租佃关系的发展,皇庄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位于年楚河上游的江孜平原,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西藏出产丰富、人口茂密、工商繁荣之地。民主改革前,这里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西藏地方政府设立江孜宗政府管辖。这片丰饶的广安地区,分布着32个大小贵族的庄园。以白居寺为首的寺庙集团,是当地最大领主,因其灿烂的宗教文化而名扬于世。江孜三大贵族之一,帕觉拉康家族(简称帕拉家族则u占据江孜平原中心地区的班觉伦布村(以下简称班村)为祖业庄园,对班村为首的后藏25个农业庄园和8个牧业庄园进行强有力的统治,使帕拉家族不仅在江孜,而且在全藏也赫赫有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世纪德意志“二期农奴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平 《世界历史》2000,1(2):64-70
中世纪晚期,西欧许多农业地区因商品经济的介入而松动了封建关系,并进一步瓦解了农奴制。与西欧其它地区相比,德意志的农产品较早地加入了商品交易中。这是因为早在13世纪德意志就普遍实行了土地的租佃制,农村中有相当一批的个体自由农民。但是,随着粮食贸易的扩大,尤其是粮食贸易加入到远程贸易的交往中后,德意志农村的社会却向着与西欧其它地区相反的方向发展。大领地制更加巩固,自由农民原有的政治权利被剥夺,沉重的劳役重又强加在农民的身上,这些都大大推迟了德意志实现农业资本主义的进程。这种历史现象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二期农奴制”。“二期农奴制”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由多方面的历史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社会一项普遍的社会制度,曾广泛存在于西欧社会。法国的农奴制在中世纪西欧各国中更具有典型性。12世纪,由于垦荒运动的发展、地租形式的变化及法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等原因,法国的农奴制开始走向瓦解。16世纪,法国农奴制瓦解速度放缓,其瓦解并不彻底。残余的农奴制也影响近代法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在西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下,有两种特殊经济形式伴随其左右。罗莉发表在忡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上的文章指出,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是当时西藏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们发展到后来,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桂桔。研究其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对认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具有很大意义。这两种经济产生于公元10世纪前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吐着王朝的崩溃使一些农奴和属民成为自耕农和个体农;一些村落的大小头人占有较多的土地;一些幸存下来的农奴主与地方宗教势力和教派势…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欧洲领主和农民的收入变化受制于人口和经济因素、庄园制和农奴制等体制性因素。人口和经济因素影响着土地持有、粮价、工资和地租等的变动,庄园制和农奴制使中世纪大地产放弃了古代不持有土地和无偿劳动的奴隶制的剥削方式,而授与农民份地并向其征收地租和税金。大致说,中世纪早中期人口和经济、庄园制和农奴制的上行导致领主收入增加和农民收入减少,而中世纪晚期人口和经济、庄园制和农奴制的下行则促使领主收入减少和农民收入增加。总的说,中世纪大地产上佃农的土地持有以及缴纳地租和税金是有法可依的,蛮族法典、土地登录簿和惯例书等组成的习惯法旨在将领主对农民剥削的种类和数量固定化和精确化,领主和农民均可以此为依据维护自己的利益。习惯法的出现不是领主恩赐的结果,而是植根于日尔曼人有关法律是人民制定的立法模式,以及中世纪农民对领主长达几个世纪坚持不懈的抗争。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清政府在乌鲁木齐置迪化州,推行州县制,实行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又在奇台至绥来之间的膏腴之区实行屯田,鼓励邻省无地或少地的户民前往认垦,按户分地,借给籽种、农具,三年升科,深受农民欢迎。这一举措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人口的昌盛、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东北八旗庄园,既有清政府各部衙占有的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和吉林、黑龙江等名符其实的官庄;又有更多为私人占有,名称却为内务府官庄(皇庄、皇产)、宗室王公官庄(王庄)、八旗官兵官庄、蒙古王公官庄等。各种八旗庄园(官庄)都设有庄头。庄头,在有清一代东北八旗庄园中,他们是总管,是实际的经营者。随着东北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满族贵族政权的演变,他们既是清朝政府、皇室、八旗王公、官丁等的奴才;实际又是剥削、压迫、奴役庄丁(壮丁)、佃户的农奴主、地主、“土皇帝”。弄清清代东北八旗庄园庄头的由来、演变,和土地、庄主的关系及其作用,对研究清代东北土地制度变迁史、社会经济发展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顺康时期,清廷在京畿五百里实行大规模圈地,设立八旗庄园,同时把其他州县的土地作为补偿拨给被圈的民人,即"拨补"。拨补地虽然不属于旗地,但其产生与旗地政策直接相关,拨补时间、拨补区域均随八旗圈地的进展而定。拨补地位于旗地外围,以北京城为基点逐层向直隶南部地区推进,分布于直隶8府、2直隶州所属67个州县境内,以及包括宣府镇在内的卫所系统诸地。直隶南部州县虽然没有旗圈地,却依然通过拨补地的实行间接受到八旗制度影响。文章围绕拨补地形成、分布与八旗圈占旗地的紧密联系,思考八旗制度对直隶的非八旗人群、非八旗区域的辐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旗地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土地制度,是八旗制度的基础,分布于京畿和东北地区。它包括皇庄、王庄、官庄、八旗官兵的土地(即一般旗地)。一般旗地在旗地中的比重很大,具有代表性。搞清楚东北一般旗地所有制关系及其变化,对于研究清代入关前后的社会制度、八旗制度、八旗土地制度的性质及东北土地所有制关系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与美洲奴隶种植园经济所做多角度比较 ,可以发现 1 6世纪以来在东欧建立的劳役制庄园 ,无论从主人的本来身份还是从生产目的和生产方式等来看都与经典的“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 ,在这里存在的是农奴对贵族的依附 ,而不是劳动对资本的从属 ,哪怕它是以强迫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东欧的“再版农奴制”庄园经济 ,不仅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甚至连“形式上”的资本主义也不是 ,但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封建的” ,因为随着日益深深地卷入商品和市场的漩涡 ,这种封建庄园经济会逐渐商品化 ,并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中世纪英格兰农奴制衰落,首先提及英格兰农奴制存在状态,农奴是不自由群体,农奴制是束缚农奴的枷锁,农奴们终要冲破藩篱走向自由。12世纪末期开始,农奴摆脱农奴制的斗争经常发生。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英格兰农奴制衰落:自由地权发展、人口流动、租赁地权、公簿持有制,不动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