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健丽 《收藏家》2003,(1):30-36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见于古代各类艺术品中,包括陶瓷、石刻、青铜、金银、玉、竹、木、牙雕、织绣、绘画等,诸如新石器时代鱼纹彩陶盆、父系氏族社会出土的绿松石鱼坠、商代中期龟鱼纹盘、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双鱼瓶、春秋早期刻鱼铜盘、秦汉鸟衔鱼纹瓦当、汉至清的瓷器、晋代鸟啄鱼纹金饰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南方文物》2013,(1):185-187,199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正鱼是中国古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常会被古人赋予祥瑞的寓意,《史记·周本纪》中便记载有"鸟、鱼之瑞"的典故。从考古材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已出现鱼纹,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此后商周青铜器、汉代铜洗、唐宋以后的瓷器上鱼纹都是常见的装饰纹样,代表着多种吉祥寓意。本文以安徽出土、传世陶瓷器上的鱼纹为例,试分析各时期鱼纹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上古传说中颛顼、后稷化身为鱼,死而复生的故事,为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的观点提供了文献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鱼纹”和一些“人面鱼纹”图案(图1-6),其后又相继在陕西临潼县姜寨村,宝鸡北首岭,汉中西乡县何家湾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址中的陶器上也发现了“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图7-14)。后者的“鱼纹”虽然没有半坡遗址中的鱼纹那样多姿多彩,但“人面鱼纹”却极为相似。这些遗址的“人面鱼纹”图案一般都是圆圆的脸盘,头上戴有“非”字形的装饰物,眼、耳、口、鼻等五官形象是用直线,曲线或空白等简单线条表示,如鼻子用  相似文献   

6.
潘文娟 《东方收藏》2023,(10):60-62
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纹饰之一,也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类型。青铜器上的鱼纹源自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文明,自商周以后逐步兴起,汉代之后更加流行。其作为我国古代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中华传统纹饰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鱼的喜爱与崇尚,具有文化图腾意义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陶瓷上纹饰众多,鱼纹是其中的一大门类。鱼纹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上就已大量使用,而由鱼纹演化过来的金鱼纹则一直到明代嘉靖时期才在瓷器上出现,清代中期以后盛行。金鱼纹瓷器的御用官样多以如意馆提供的画样为主,这些画样多出自郎世宁、沈振麟等宫廷画师之手,蕴含着“连年有余”“金玉同贺”“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越发促成了清代社会金鱼饲养风尚的全面盛行。  相似文献   

8.
人面鱼纹.在多处陕西境内的仰把文化遗存中屡有出现。它以其特殊的组成.精巧的结构,艳丽的色彩.神秘的内涵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从50年代首次出士至今人们已相继提出二十余种不同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了。本文力求对图案的组成及结构的理解,略还管见,敬请方家赐教。人面鱼纹在器物上的布局可分为A、B两种形式。A式的人面国纹与鱼相间排列.鱼和人面鱼纹对称于陶器内部.它给人一种祥和、静溢的气氛。B式为独立的人的纹.一般饰于器物的外壁。人面鱼纹由人面和鱼及“非”于形饰物三个元素组成.它的结构为人面处于正中.鱼时称于人…  相似文献   

9.
《武汉文史资料》2008,(1):53-53
2005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其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半坡类型是其中的早期文化类型,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和临演姜寨。在两遗址中,曾出土了大批给有人面负纹动物纹的彩陶盆,引起了学术界持久的兴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动物纹样是半坡类型的各种动物图腾,人面鱼纹则表示了人们对鱼图腾的崇拜。数十年来,类似的看法虽有小的改进,但基本都留在图腾说的基调上。就图腾论的方法而言,明显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没有将所有的人面鱼纹及动物纹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而是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每个具体纹样;二是对待某…  相似文献   

11.
大凡著名人物的诞生,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附会上些许神秘色彩。以此来显示其与众不同。龙是中华县族的象征,它的起源更是被笼上了重重迷雾。 不久前,我们来到甘肃武山种谷台,通过奇特的鲵鱼纹。文物专家给我们揭开了从鲵鱼到龙的演化过程。 扫净迷雾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怎样的真相呢?  相似文献   

12.
北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金代双鲤鱼纹铜镜,因镜背边缘有錾刻铭文"上京巡院"字样,又称"上京巡院"铜镜。金代官铸铜镜上的铭文款识是识别金代铜镜的一个重要标志。双鱼纹铜镜成为金代经典纹样,与女真族早期渔猎生活中对水与鱼的崇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还是女阴象征?何星亮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考古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是“氏族的徽号”①。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②。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发现商龟鱼纹盘及春秋宋公差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龟鱼纹盘 1980年12月12日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由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安定门外小关收购站拣选出一件颇为完整的商代龟鱼纹盘,这是北京地区少见的青铜艺术精品之一。盘呈圆形,口径41.7、腹深10、盘高15.5厘米,重3.26公斤。圈足上饰两周并列  相似文献   

15.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期彩陶鱼纹纹饰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延青 《丝绸之路》2010,(14):35-3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鱼纹纹饰则是半坡类型彩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纹饰,在半坡类型文化早期多为单体鱼纹。对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本文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一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体现了半坡居民对鱼在水中游的这一自然现象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水底世界的好奇。  相似文献   

16.
博山酒坛子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14,(6):F0003-F0003
<正>博山酒坛子是民窑制品,粗砺笨重,讲究的是厚朴结实,碰不倒,搬不动,透着山东人的实在本色,落地生根。酒坛子造型,基本上都是平底鼓腹细颈盘口,通高和腹宽大都在30厘米左右。釉色以黑、酱或当地所说的老鸹釉为主,黑色近青,酱色近黄,老鸹釉则是黑里泛蓝。胎子厚,釉色足,人见人爱。其附加纹样多为鱼纹、鱼鳞纹和蝙蝠纹,鱼纹中的鱼鳍如翅膀,呈现水中追逐飞翔的  相似文献   

17.
1981年7月和1982年冬,嵊县文管会在县城北金波山麓清理了一座晋墓(编为31号)。此墓为砖室墓,方向135度。墓室券顶已塌,宽1.64、残高1.4米。墓壁用三顺一丁法砌筑,铺地砖两层,平铺作人字形。下有排水沟一道。葬具、人骨架已朽。墓砖平面饰钱纹和斜、直线纹。分两种,一种为平砖,一侧饰双鱼纹,另一侧素面;一端饰鱼  相似文献   

18.
齐守明 《收藏家》2015,(6):26-28
说到鱼,我们就会想起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小嘴一张一合,时不时吐着小气泡,可爱极了。在磁州窑瓷器的众多装饰中,不同时代的鱼纹有不同的特征,从宋金元时期起,经明清至今,千余年来,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从古至今,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庶、繁荣的象征,不仅仅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传达着对未来生活幸福美满、前途似锦的憧憬。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7,(6)
<正>3.动物纹动物题材的纹样虽然在瓷器纹饰中并不占最主要地位,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麟、凤、龟、龙,这四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祥瑞之兽,谓之"四灵"。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其次,像鱼纹、鸟纹、马纹、鹿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纹饰。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  相似文献   

20.
<正>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是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庙底沟类型的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3900~前2780年。1958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遗址。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鲵鱼纹彩陶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工艺美术价值。希腊陶瓶的制作技术和其上所绘的神话故事,中东和原苏联地区出土的彩陶及其上所绘动植物纹饰,长期以来是西方考古学、美术史、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彩陶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是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的发展前进的。本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进行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