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遵宪的地方自治理论是其进行地方自治实践的指导思想。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是一种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政体过渡的一种制度,是一次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尝试。本文将从黄遵宪地方自治理论提出、内容、实践以及评价四个方面来论述,阐明利弊,以求全面、客观的认识其理论。 相似文献
2.
3.
清代末期,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谋求中国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黄遵宪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黄遵宪的西学思想,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同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原因,其西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之学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6.
7.
地方自治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是指“在一定的领土单位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团体(地方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的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注抗战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地方自治,对于争取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推动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井上毅作为明治时期最著名的法制官僚,对明治国家的法制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对地方制度问题也不断提出建言,对明治地方制度的建设以很重要的影响。井上早年留学欧洲,倾向于日本学习法国的地方制度,主张在日本的町村一级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在府县一级实行行政制度,与主张完全照搬德国,在府县、郡和町村三级都实行地方自治的山县有朋形成了对立。最后井上虽然没有掌握制定地方自治制度的主导权,但对日本近代地方制度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值得强调的是,二者的地方自治观虽不相同,但在维护天皇制这一目标上却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自治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地方统治就不同于封建时代中国式的“官治”,而呈现出一定的自治特性。这一自治特性分别表现为“官民合治”与“民官自治”。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其自治形态都属于“国王监控的地方自治”。这种自治形态真实地反映了王权触角的向下延伸与地方集团对王权的制约,它对于英国地方自治的起步、宪政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孕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英国成为“地方自治之家”与“宪政之乡”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发布后,标志着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关于这一制度的研究也不久即开始起步,并在战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战后,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从新的历史观念出发,继续从历史学、财政学、法学等多个角度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人的黄遵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 言黄遵宪 (1 848— 1 90 5)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参赞官 ,随同首任公使何如璋于 1 877年 1 2月到达东京后 ,以其诗文与日本朝野人士交往 ,悉心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及近代日本国情 ,未及两年完成《日本杂事诗》一书。该书于 1 879年孟冬由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版刊出。黄在该书自序中说 :“余于丁丑之冬 ,奉使随槎 ,既居东二年 ,稍与其士大夫游 ,读其书 ,习其事 ,拟草《日本国志》一书 ,网罗旧闻 ,参其新政 ,辄取杂事 ,衍为小注 ,之以诗 ,即今之杂事诗也。”由此可知《日本杂事诗》是后来《日本国志》的“母体”。《日本杂事诗》及《… 相似文献
12.
黄慎的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手法,还创造性地把草书运笔用到人物画的线描中,因此被誉为“草书入画”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说黄宗羲《明儒学案》晚年定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三十年前后 ,《明儒学案》出现了两种有重大差别的版本 ,即郑性刻本(简称“郑本”)和贾润、贾朴父子刻本 (简称“贾本”)。道光初年 ,又出现了调和郑、贾二本的莫晋刻本 (简称“莫本”)。《明儒学案》的三种不同版本系统由此形成。过去 ,学术界普遍认为郑本是众本所出的善本。本文通过对郑、贾二本次序、案题、内容等方面的详细比较分析 ,证明郑本乃作者初稿 ,贾本各方面均优于郑本 ,应是郑本的修订本 ,亦即黄宗羲的晚年定本 ,于现存诸本中为最善。今天使用《明儒学案》 ,应以贾本为准。莫本正确地采用了贾本的内容 ,但次序、案题从郑本则未妥 相似文献
16.
何泽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5)
<全宋诗>卷1027、<黄庭坚全集·补遗卷>属于黄庭坚诗补遗著作,其中误收了一些非黄庭坚诗;<四库全书>本<山谷集>、宋麻沙本<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等黄庭坚诗的全集刊本也误收了一些非黄庭坚诗. 相似文献
17.
黄玉林私盐案是清代发生在两淮地区最大的盐枭案。盐业走私犯黄玉林虽然一度被清廷招安,但并未真心悔过,一有机会便想重操旧业。经过道光帝的坚持,黄玉林最终被两江总督陶澍处决。清代私盐案的屡禁不止,实由于清代盐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所引发。陶澍在淮北地区推行票盐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原有盐商垄断的体制,两淮地区的私盐问题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18.
晚清知名学者黄彭年的成名之作《选将论》,是近代文人论兵的典范之作,曾轰动京师。但是,对此文信息的记载往往不符,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便是此文字数与撰写时间未能吻合。本文通过《选将论》的稿抄本,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述和条辨,并由此对《选将论》的写作特点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代中后期达到极盛 ,二十世纪初年 ,利用敦煌、楼兰等地出土的文书、木简等新材料 ,又掀起了一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黄文弼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有所创新 ,他运用简牍新资料 ,结合文献记载 ,加上实地考察所得 ,对西北边疆史地中的一些问题 ,如高昌国历史、罗布泊位置、塔里木盆地南河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作了详细考证 ,开创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