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2000年4月,雁北师院扩建工程新征土地175亩,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其范围内实施了物钻探,共发现北魏墓葬11座。墓群地处马铺山之南、御河以东的缓坡台地,西距大同市3.5公里,与北魏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平城镇将元淑墓、齐家坡北魏墓群均相距不远。  相似文献   

2.
前言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大同)到迁都洛阳近一个世纪,大同一直是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也是鲜卑草原民族与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交流的大熔炉.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继承吸收、融汇创新,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惜于此时期的绘画作品保存极少,仅从史料考究难辨明,而考古发掘添补了这些缺憾.建国以来,大同地区发掘北魏墓葬近800座,但发现图像资料的相对不是很多.目前发现的北魏墓葬中有壁画的二座:迎宾大道北魏16号墓,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彩绘石椁的二座:智家堡砂场北魏石椁壁画墓,雁北师院北魏宋绍祖墓.出土彩棺(或漆棺)的葬墓有九座:湖东北魏1号墓,二电厂北魏墓群37号墓,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85、M299、M253,安留庄北魏墓群漆棺画,智家堡砂场北魏彩棺画墓,迎宾大道北魏M16、M90,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本文拟就以上材料择其要者,来探讨北魏平城时期的墓葬绘画的流行趋势,并从美术技法的角度加以分析,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3.
正目次一沙岭壁画墓、尉迟定州墓、梁拔胡墓与平城时代前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二宋绍祖墓与平城时代后期墓葬的文化特征三平城地区前、后双主室墓的出现及其政治背景四平城墓葬文化转型的动力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始于道武帝天兴元年(398年),止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这九十七年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1])。由于建都,平城从边郡之地发展成中国北部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批移民迁入,大量财富汇聚,自魏晋以来文化荒芜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为北朝晚期文化走出低谷、迎来隋唐盛世文  相似文献   

4.
从258年拓跋力微率部“迁于定襄之盛乐”正式建立以拓跋氏为首领的部落联盟起,至398年拓跋畦迁都平城即皇帝位的140年间,有学者称为“盛乐时代”^[1]。白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洛前以平城为统治中心的近一个世纪时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圜。  相似文献   

5.
北魏在平城地区定都百年,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目前,在平城地区发现的北魏时期墓葬,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铭文或其他标有文字的遗物来确定墓主人族属。本文通过族属明确的墓葬对比分析出鲜卑、汉人墓葬的差异,进而依据这些特点对其他墓葬进行辨别归类,有助于弄清平城地区北魏墓葬的族属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5)
正1988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在大同市南郊电焊器材厂(今大同市长途汽车新南站北)发掘了平城地区第一处大型北魏墓群[1],共167座墓。在整理资料期间又对周围地区进行了调查,结合当时已掌握的考古发掘信息,发现发掘区向东、向南仍分布有大量北魏墓葬,而向西的较大范围内却没有任何北魏墓葬的信息。迄今已过二十余年,平城周围已发掘的北魏墓葬达数千座,  相似文献   

7.
北魏平城考古近50年来,不断有新的发现。现存的北魏平城时代文化遗迹,记载着这个王朝百年的辉煌。现暂将平城的考古学文化以北魏太武帝太延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些遗迹和遗物,反映了北魏平城时期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汉文化的渗透以及西来佛教艺术的传播,而平城时代,是云冈石窟开凿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江苏省赣榆县九里乡韩口村北半公里处发现一起墓藏古钱。赣榆县过去常有古钱出土,而且数量较大,传称车载斗量,这次发现共五十六斤,主要是隋、唐、五代十国和两宋的古钱,下迄南宋绍兴元宝。其中大部分是北宋钱,其次是开元通宝。这批钱中有唐乾元重宝重轮大钱,后晋天福元宝平钱,北宋崇宁通宝平钱,大观通宝平钱、折二、折三,金阜  相似文献   

9.
1991年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绥滨县绥东镇东胜村发现并抢救性清理了一批古墓葬,计发掘墓葬14座,出土文物达140余件。据初步推测,这批墓葬应是明代兀狄哈人(赫哲族前身)的氏族公共墓  相似文献   

10.
盛乐、平城地区北魏鲜卑、汉人墓葬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盛乐、平城是其早期建都的地方,在这两个地区遗留下了较多北魏时期墓葬。其中有一些墓葬可通过墓志铭文或其他标有文字的遗物判断出墓主人的族属,本文通过这些墓葬归纳出鲜卑、汉墓的主要特征和区别,进而辨别其他族属不明确的墓葬属性。最后根据鲜卑、汉墓所反映出的联系和区别,总结鲜卑、汉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在长江流域,出土瓷器的墓葬也大多分布在这一区域.1955年,河北景县北齐封氏墓出土的4件青瓷莲花纹大尊是北朝瓷器的首次发现[1],此后,其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多集中出土于河北、河南等地的北朝墓葬中.  相似文献   

12.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时代特征强、演变快的陶器进行分析,可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进行重新分组,167座墓葬共划分为五组,其中包含两个数量不多的过渡特征组。遗迹现象表明,第三组时是大同南郊墓地形成史上的巨变时期,此时北魏经历了太和改革和迁都洛阳,第三组墓葬所表现的维持和破坏并存的状况,当是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时代顺序,分别叙述了北京地区发现的魏晋北朝时期墓葬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前后时代、周边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对各处出土墓葬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希望能对以后北京地区考古工作中魏晋北朝墓葬的辨别和认识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14.
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北魏时期的吕达、吕仁父子墓。墓葬的分布位置符合当时的埋葬制度,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品处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转变期,形成前、后期不同风格的组合。吕达墓所出嵌蓝宝石金戒指及胡俑等,是北魏迁洛以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洛阳北魏墓女俑服饰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统治政权,自迁都洛阳以来,积极推行改革,服装改革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影响之下,加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使这一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17.
对徐州有影响的汉墓出土玉器进行分类及功用上的论述,打破过去单一从功能或造型的分类法,而是运用以功能用途和造型规律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这样分类可以帮助人们全面地认识玉器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徐州两汉文化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论据。  相似文献   

18.
泰州市北宋墓群清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在泰州市东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处宋代墓葬群,这是泰州地区第二次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成套的文房用品和标有墓主姓名的买地券,为研究宋代泰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邺城和晋阳作为北齐统治的核心,其墓葬文化较好地体现了北齐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文化.本文通过对两地发现的北齐墓葬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北齐墓葬的等级,并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分析了北齐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北齐墓葬文化总体上是对洛阳北魏后期传统的继承,并吸收了大量来自南朝和西方的文化新风,本地发达的经济和工艺背景也是北齐墓葬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