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天津博物馆馆藏工艺类藏品共五千余件,无论从形制还是材质上来说都是颇为丰富的。大到雍容华贵的紫檀木顶箱柜,小到精雕细刻的核雕工艺品,所用材料几乎涵盖了古代艺术品所能涉及到的所有材质种类。其中既有高贵冷艳的宫廷赏玩之物,亦有格调清雅的文人钟爱之物,也不乏质朴亲民的百姓日常之物,虽少了国之重器的威严,却多了份触手可及的亲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天津在近代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4,(10)
<正>安徽省皖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套)。此图录遴选馆藏文物珍品198件(组),所选文物以代表皖西鲜明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为主,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图文编排,系统展示了皖西地区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5,(2):70
<正>安徽省皖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套)。该图录遴选馆藏文物珍品198件(组),所选文物以代表皖西鲜明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为主,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图文编  相似文献   

4.
1982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富县钳二弓西太奇村发现一尊元代石刻造像。这尊造像当时存放在该村一寺庙内,同年文物部门将这尊石刻造像运回县城保管,总编号87号,现介绍如下: 造像通高83厘米(封三:2)装彩、高发髻,双目平视,鼻高而直,嘴微闭,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下身着裙,胸饰璎珞,腕带手镯,飘带由左臂下垂至手和座往下,右飘带由右手向外绕臂下垂于座,右腿上曲,右手俯膝手拿如意,左腿下垂脚踩一朵仰覆  相似文献   

5.
芮城县博物馆从1984年至1988年间通过文物普查和收购流散文物,先后从本县各乡镇收回历代石雕造像上百尊,其中刻有铭文的佛、道教造像十余尊。经山西省文物考古专家鉴定,均属国家一、二级文物,弥足珍贵。现依时间前后将其中九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博物馆的大部分文物藏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原省文管会从豫北几十个市、县征集而来的,所以文物的内容和数量甚为丰富,尤以青铜器、书画、拓片等较为突出,而石造像、木雕佛像、铜铁铸像也很可观,引人注目。今选其中部分佛教造像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北魏铜弥勒造像:高31.4厘米,重1115克(图一)。高螺髻,面相清瘦,眉如弯月,秀目小口,双耳下垂。身着交领裂装,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于长方束腰须弥座上,宽大的衣裙褶叠垂在座前。后有莲花瓣形背光,中部浮雕圆形莲花项光,其上为三尊饰有火焰纹背  相似文献   

7.
真武大帝是道教四象之一,为镇守北方之神。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真武像来探讨真武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真武形象的研究,从而把真武像分为三类,得出真武像由武神形象发展到文武神形象,定型于文神形象的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艺术最晚至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就已在中国流传,四川等地发现的铜摇钱树和摩崖石刻上都曾找到过佛像。这些佛像的造型风格受犍陀罗佛教艺术(Gandhara,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其佛教艺术是希腊和印度风格融合的产物)的影响。旧金山  相似文献   

9.
崇信地处平凉境内,是佛教文化及其造像艺术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和活跃之地,历史上虽经历过四次灭佛事件的影响,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因而佛教造像传世量依然颇丰。崇信县博物馆珍藏的佛教造像有10余尊,主要以金属、瓷、石等质地为主,其制造工艺精美,比例严谨,特色鲜明,基本涵盖了佛教造像艺术从吸收、发展、成熟直至鼎盛辉煌的各个阶段,客观反映了本地域各个时期佛教造像的制作风格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收藏家》2020,(2):31-34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金属铸造工艺不断进步。汉代铜镜作为常见的铜铸造品,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1.
1988年9月,山西省壶关县辛村乡村民在院内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石造像。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将石造像全部收回。现将这批石造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赤峰市博物馆征集到四块金代石刻,上面雕刻有孝行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下面对这组石刻加以介绍. 一、石刻的基本情况 四块石刻均为浅灰色沉积砂岩质地.长方形.正面磨制平整,上面用减地法雕刻出卷草纹边框,内刻孝行故事,画面中的房舍、人物等细部,用阴刻线表示,整体形成布局有序的浅浮雕画面.每块石刻整体布局合理,上面的各组孝行故事构图讲究,房舍、动植物、人物雕制的线条流畅,形体完整、生动.石刻上每组孝行故事的旁边,留有用来题写故事名称的竖条状平面,但上面没有刻字和墨书.  相似文献   

13.
青铜牌饰,旧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东周至魏晋时代我国北方草原地带游牧民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这些青铜牌饰大多采用浮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制作方法,设计奇巧,刻画入微,纹饰内容多以种类丰富多彩的动物纹为主,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化面貌,体现了北方民族强悍,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是  相似文献   

14.
铁岭市博物馆1987年于开原民间收购一幅手卷,仇英款《仿张文友清明上河图》。此画卷为绢本、设色,纵38、横832厘米。其中引首长164厘米,画心纵37、横358厘米,尾长310厘米,上、下裱有0.5厘米宽的绫条。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笔者在石楼县从事文物调查的过程中,经当地文物部门介绍,了解到蒲县一农民家中藏有一件异域风格的石造像。在该收藏者的协助下,2001年7月~8月,我们对其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 造像的出土地点位于蒲县山中  相似文献   

16.
陈亮 《文物世界》2002,(5):7-10
陕西省扶风县历史悠久,素以“青铜器之乡”和“佛教圣地”享誉中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配合城乡基本建设,这里出土了百余件佛教造像和造像牌,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的佛教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就扶风县博物馆珍藏的北朝时期部分佛教造像和造像碑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林章芹 《文博》2009,(4):68-73
十六国至北齐时期,由于后赵、后燕、东魏、北齐等政权定都河北,也由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河北地区的佛教发展极为迅猛。,目前见诸图录的此一时期单体佛教造像以河北地区造像为最多,也极具有地方特色。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批这一时期的铜佛造像,这些造像对中国早期佛像的分期、断代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早期佛教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许多本省石刻拓片,广泛涉及到贵州历史和文化的各层面,是研究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许多刻石今已损坏或已消失,这些拓片更显珍贵。本文选录不同历史时期的拓片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历史背景进行考释,以备查考。  相似文献   

19.
劣化石刻表层生物矿化加固材料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现象严重。但是,以往使用的表层加固材料很难令人满意,探索新的疏松岩石表层加固材料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天然生物矿化物耐候性优越,与基底岩石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本工作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不同生物大分子溶液作为有机模板,分别控制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过饱和溶液于室温下在疏松岩石仿制样品的表层及孔隙内结晶生长。通过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和耐水浸泡等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评价,以考察仿生物矿化材料对含钙疏松岩石的加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生合成的生物矿化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以磷灰石仿生矿化材料的加固强度最大,以硫酸软骨素为模板的加固效果为佳。并且,在考察的3种加固方式中,以"直接混合"的加固强度更好,以"表面渗透"的耐水浸泡能力更强。本工作为开发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加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程章灿 《文献》1999,(4):76-84
从秦汉以降,石刻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献载体,同时也是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赋赖以保存与流传的一种媒介.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中,却未发现赋作.辞赋作品出现于石刻中,就目前所知,最早始于隋朝,具体年代是在隋大业年间,刻的是曹植的名作《鹞雀赋》.此后,唐宋元三代石刻中赋作屡见不鲜,迄明清二代,此风亦未消歇.由于对明清二代石刻的搜集调查还不够完备,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中也未收录元以后石刻的题跋,因此,本文所论,仅限于唐宋元三代石刻中的赋,对于明清二代石刻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