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研究的成果,从文化、考古、艺术的综合视角,分析解释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人形塑像,是祭祀礼仪的主体形象“尸”的再现。他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即祭祀礼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物塑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祭礼仪式中充当特定角色,即受祭者——“尸”的肖像,他们被作为活的个体,与神沟通,往往是领袖人物或者蜀王的化身,主祭对象为神和先祖。古蜀设“尸”的祭祀礼仪具有连续性,时间跨度大约在夏至商周之际,期间,三星堆遗址期为稳定和快速发展期,到金沙遗址期为转型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礼乐文明碰撞、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距今3000年前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遗物和高耸的城墙、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遗存及反映其严重社会分层的墓葬等遗迹现象,显示其已进入了成熟的文明社会;三星堆"祭祀坑"和金沙遗址"祭祀区"大量象牙、鹿角及獠牙的出土,反映出成都平原商周时期早蜀社会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昭显了人类过度性的开发和拓殖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消失或破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出土遗物二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遗物比较三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文化面貌与性质四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特点及原因五金沙时期成都平原的文化格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又一个重要遗址。1995年在成都金沙遗址范围内的黄忠村一带已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2001年在金沙村出土大批遗物,由此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已确认金沙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内含大型建筑区  相似文献   

4.
金沙玉器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 《中原文物》2004,(4):66-72
成都金沙遗址是一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古蜀王国都邑,其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在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从其类型及特点分析大都不是实用物品,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它们既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实物载体,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的媒介与法器.金沙玉器大多具有礼神、祀神、通神的功用,玉质礼器在祭祀活动中的大量使用体现出金沙社会以神权为主导的原始宗教社会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08,(4):18-18
经过半个月的发掘,成都市考古队最近找到了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村落”,有可能是古蜀国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向成都金沙转移的“中转站”。据介绍,该遗址范围约1万平方米,有用于祭祀的灰坑、小型木骨泥墙房址等遗迹。该遗址位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十二桥遗址之间,同时反映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特征,为研究古蜀文明传播走廊、研究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6.
钱仁发  王吉怀 《东南文化》2012,(3):40-46,130
禹会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是我国目前发现并经发掘的最大的一处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遗存,被专家公认为"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禹会遗址的发现,一是弥补了龙山文化地域性空白,二是确立了龙山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三是对认识淮河流域史前时期文明化进展的程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大型祭祀台基及台基面上的相关设施、与之相配套的祭祀专用通道,内涵丰富的祭祀沟,不同形式的祭祀坑,简易式工棚建筑以及复杂的器物组合等,都为考证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的"禹会诸侯"事件提供了证据,也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增加了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四川文物》2021,(1):96-106
三星堆祭祀坑和青关山H105均属三星堆遗址"新四期"1段遗存,表明三星堆城址在此时尚未废弃,依旧是古蜀国都城,修正了以往学者认为三星堆城址废弃于遗址三期和四期之际的观点。金沙遗址在晚于"新四期"的第三阶段无论遗址规模还是遗存构成情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作为古蜀国都城至迟当从"新四期"之后始。古蜀国都城从三星堆遗址迁至金沙遗址的具体时间很有可能在"新四期"1段偏晚时期,也就是殷墟二期偏晚阶段,但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考古工作和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相似文献   

9.
"太一"是先秦已有的祭祀神,在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得到提升,被奉为最尊神,分析其原因有三:1、大一统的政治需要;2、统治者追求长生的目的;3、方士的鼓吹及楚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同时在研究汉代太一神祭祀的兴衰中发现,汉代没有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指导汉代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许宏 《四川文物》2022,(6):58-66
长期以来,围绕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以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命名问题,中国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遗存从最初被归为一个文化类型,到后来被分为二至四个考古学文化,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整合认知过程。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应属新石器时代,而不属于青铜时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个器物坑是迄今所知成都平原青铜时代最早的遗存,就目前的认识,其年代不早于距今3200年。因而,将原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析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月亮湾文化”的建议是合适的。此外,原来被划归三星堆文化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器物坑,和被划归为十二桥文化的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遗存前后相继,具有相同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将其作为成都平原最早的青铜文明,命名为“三星堆—金沙文化”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三星堆窖藏出土玉璋之多和金沙遗址出土玉琮之精予以论证,认为玉璋为鱼凫祭南方之礼器,玉琮为杜宇祭地之礼器。这就表明,两地蜀文化是分别属于先后相承的两个时期的文化,前者鱼凫的地位是尚属于受周节制的方国;后者杜宇则不仅取代鱼凫为蜀主,而且离周自立为王。此即是这次蜀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啸 《江汉考古》2021,(5):70-77,97
在以邓家湾为代表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品,其中"抱鱼人偶"因其独特的造型,最为引人注目.过去学界对此多有讨论,本文重新审视了这些材料,认为这些陶人偶应称为抱璋人偶,其表现的是巫师手持牙璋的形象.文献记载玉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祭祀山川,因此"抱鱼人偶"表现的是巫师祭山以致雨的活动场景,这样的祭山求雨活动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平原整体干冷的环境背景相符合.邓家湾遗址出土的所有陶塑动物、陶塑人偶即是这一祭祀活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4.
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峰龙头山遗址发掘面积大,所获资料丰富.该遗址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可分三个阶段,年代大致相当于西周时期,上限或许更早.遗存地域特点鲜明.在遗址所处的箕形坡地中,祭祀礼仪中心偏上,一般的居住与埋葬区偏下,从而构成了一种"圣区"与"俗区"二元对立的聚落布局.  相似文献   

15.
王方 《成都文物》2004,(4):8-15
在金沙遗址的大型祭祀活动区内,现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这批玉器制作精美,器上少见使用的痕迹,因此大都不是实用的物品,而是与古蜀王国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礼仪性用器,既是当时的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实物载体,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  相似文献   

16.
先后出于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的大批精美文物,让湮没时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古蜀王国文明得以精彩亮相。其中的黄金器数量众多,华贵绚丽,尤其让人惊叹。不仅为古蜀文明成就增色添彩,而且在我国早期黄金制作工艺史上重着了一笔,占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卜辞"尸"字补释二"选尸"、"延尸"与祭尸礼的准备三"延尸"地点的选择四"为宾"、"乍宾"与选择"尸"的傧相五一类特殊的祭尸卜辞六"王宾"卜辞再探讨七对《合集》1402卜辞的探讨八关于祭尸礼上某些仪节的占卜九小结"尸"在商周祭礼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孔子所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1])神尸和神主一样,都是祭祀时人们所尊事的对象~([2])。祭礼必设神尸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4,(1):37-39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被征服,其文化逐渐淹没在中国中心地区的主流文化之中。其历史和文化的重建主要依赖于考古资料。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商业街大墓及其自然环境构成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古蜀文明遗址,充分展现了公元前19世纪至前4世纪古蜀国辉煌的青铜文明,为已经消逝的古蜀国历史、传统提供了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9.
三星堆文化在其繁荣时期可能曾是一个以祭祀活动象征国家权威、维系国家思想和组织统一的神权国家,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类型。以青铜神坛和雕像礼器为理想形式,以大型神庙为中心场所,以各种祭祀坑为最终结果,共同构成其祭祀活动的基本架构。“坛、庙、坑”就是三星堆神权古国文明因素的一套典型“组合”。“神权国家”是三星堆文化神奇面貌的主要内因;“过度消耗”是三星堆快速衰亡并形成大型祭祀坑的根本原由;“早期丝绸之路”是三星堆文化丰富多彩的外部原因;“多元一体”是三星堆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定位。“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20.
王雅萱 《文史月刊》2012,(Z3):34-35
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因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吃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吃的礼仪"。其中包括了餐桌礼仪。不同地域的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截然不同。本文则从众多国家中挑选了中国与美国来讲述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虽然餐桌礼仪只是一个很小的礼仪方式,但它却体现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礼仪之间也会逐渐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礼仪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