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史志》2001,(3):49-49
唐仲璋与唐祟惕父女共同从事寄生虫学研究,又同为学部委员,在全国500多名学部委员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2.
《福建史志》2001,(5):34-34
  相似文献   

3.
《福建史志》2001,(6):37-37
  相似文献   

4.
高飞 《江淮文史》2003,(2):28-48
动荡的年月1966年3月,省知青办为了动员更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组织了一个由1964年、1965年到岳西县、祁门县插队落户的先进知青代表汇报团,到合肥等城市做报告,把我省“文革”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我们公社的夏永阳、钮阳,横联公社的左愉、马力群、方棕生、金问美,祁红公社的萧华(著名画家萧龙士之女)和岳西县的周晋等21人,荣幸地代表自1963年以来我省上山下乡的2227名知青,向家乡人民作汇报。这个报告团在合肥报告了3个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6月,“文革”狂飙骤起,报告团解散。这…  相似文献   

5.
宋凡圣 《古今谈》2005,(4):56-58,61
60年前,举国上下庆祝八年抗战胜利的一天(9月3日),父亲宋成志带着我和弟弟(汝正),到家乡浙江临海当时最有名的照相馆拍下这张照片。照相前几天,父亲对我们讲了许多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很开心,父亲就说:过几天带你们去拍照,照相时也要这样笑。我牢牢地记住了。可是到了照相馆,看到许多陌生人看着我们拍照,摄影师一个劲地说:笑!笑!觉得又紧张又难为情,怎么也笑不起来。  相似文献   

6.
7.
今年11月12日,是世界名数学家华罗庚诞辰90周年。华罗庚(1910.11.12~1985.6.12),祖籍丹阳访仙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大桥(今南新桥)东头的小商之家。其父为取“进箩避邪,同庚百岁”之吉兆,为他取名罗庚。华罗庚6岁入仁劬小学读书,12岁入县立初级中学。在数学老师李月波及王维克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虎将许世友,因是少林出身,练得一身惊世武功。在沙场上,他作战骁勇,令敌闻风丧胆,大有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之雄风;在生活中,将军更是一位重感情、很有人情味的汉子。他的一生,留下很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
庞沛 《文史博览》2005,(1):21-24
常有豪气干云的球迷,声称是“超级铁杆”、“绝对资深”, 其实他们还嫩,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曹越华,一个86岁高龄还驰骋在绿茵场上带球踢过新千年的世纪球迷。见过他那双饱经75年足球沧桑的脚,才晓得什么是好球耆宿,球林盟主。  相似文献   

10.
我学说书,其实是有“童子功”的,我的开蒙师父属自产自销那一类,是我的幺爹。  相似文献   

11.
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下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生产研究医学防疫、治疗、诊断三大系列制品的大型企业,50多年来的奋斗历史抚育和造就了一大批生物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才。国家一等一级教授、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是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所时的总技师、副所长、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猴年春节后不久的一个下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康生来到省政协民主党派宿舍楼,看望已故涂月僧先生的遗孀陈宜蕙女士和他们的子女,亲切地握着陈女士的手说:“我是册亨人,作为家乡人来看望您老人家和您的家人。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3.
秦品端 《江淮文史》2003,(2):136-149
戴复东,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的长子,他没有子承父业成为将军,却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设计着各种建筑作品,也设计着自己的多彩人生……初次造访1989年12月14日,笔者利用参加学术会议,途径上海的机会,登门拜访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博士生导师戴复东教授。在此之前,我们已有书信往来,他曾寄给我有关他的资料。所以,虽是初次见面,却也不感到陌生,他热情接待了我。他寓所的几个门上分别写着“业勤轩”、“万斛珠斋”、“益壮室”及“推陈室”(厕所)等,表现出他的幽默性格。他谈起…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我母亲白定璋<日本归侨>因身体不好闲居在家,我们姊妹便经常找一些书报给她老人家消遣度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介绍琼瑶一家的文章,年过七旬的老母越看越激动,忍不住对我们说:“嘿!想不到琼瑶就是当年随她父母逃难到剑河的那个凤凰小姑娘哩!”于  相似文献   

15.
我是湖北省鹤峰县人,生于1878年(光绪四年)。我小时就学着赶骡子。稍为年长,就一个人赶,一直赶了几十年,几乎跑遍了湘鄂边境的村落和客栈,人们都叫我“张骡客”。我结识贺龙后,跟他一起赶了一段时间的骡子。  相似文献   

16.
高飞 《江淮文史》2003,(4):35-61
1973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上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报纸、广播报道了毛泽东给大胆上书的李庆霖复信的消息,这一消息传递了高层领导人重视知青工作的信息。6月,中共中央发出21号件,专提上山下乡工作。6月22日至8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8月下旬,周恩来在中共“十大”政治报告中号召全党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年底,又掀起庆祝“再教育”最高指示发表5周年活动。各地相继召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学习中央有关件,分析工作形势,交流经验,检查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大批工作组或检查组被派往基层,宣传落实知青政策。上山下乡运动出现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旌德县城,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50来岁的中年人,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手上拎着一个公包,总是面带笑容、质彬彬的样子,每天都从容地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他就是旌德县政协常委、史委主任刘春华。  相似文献   

18.
As a member of a big aristocratic family in old Tibet,Horkhang Champa Tendar lived the sweet life,but bitter experiences also happened to him.In his old age,though both honor and dishonor sometimes came to him,he was never bothered,and he always carried on without any concern for his life.After retiring,though Gyama Village had no close relatives,he prefers to commute between Gyama and the c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course of local development.His passionate sentiments toward his hometown and this land so impressed me I am profoundly touched.  相似文献   

19.
路生 《丝绸之路》2004,(4):45-47
林则徐(1785~1850),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在他谪戍新疆近三年的时光里,足迹遍布新疆大地,体现了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关心民间疾苦、“唯民邦本”的伟大情怀。西行路漫漫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白雪共难消。1841年6月28日,清朝道光皇帝下诏将此前中英失败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林则徐,革去了他的四品卿衔,和邓廷桢一起发配到新疆伊犁,要他们“效力赎罪”。林则徐接旨后的第二天,便告别了镇海军营,踏上了西行的戍途。路上,黄河河南段决口,道光又下了一道诏书,要林则徐去…  相似文献   

20.
德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广泛的著名高僧,被誉为明代佛教四大家之一。他于明万历年间遣戍雷州,过了十多年的充军生涯。期间,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雷州、韶关、广州三地。对他在韶关和广州的活动,不少著述都有言及,尤其是“中兴曹溪”的事迹,更是广为记述,而对他在雷州的活动,却很少涉及。覃召文《岭南禅文化》一书,专章介绍岭南禅文化人物为德清立目,并粗线条勾勒德清在岭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