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和研究》编委、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山西书海出版社2004.3版)问世以来,受到陈炎、姜永仁、段立生、任福康、陈显泗等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是“上乘之作”.李元庆(山西省社科院)认为是“我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术领域填补空白工作.”《中国新闻出版报》、《新华书目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2.
回顾中华化交流史,汉唐王朝无疑是最富有声色的篇章,它以发达明和强盛国力为基础,以“有容乃大”的汉唐气魄为内在资质,打破上古中国化相对封闭状态,展开大规模的化输入和远近程化传播,不仅在华夏之域创造了超迈前代的盛世明,而且为促进世界明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做出卓越贡献。自从十九世纪末“丝绸之路”命名以来,  相似文献   

3.
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视角,回望古今中外扇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及其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尤其对杭州扇子作了较多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史是我国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大学的历史系尚不能开设这门课。诚如我国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1997年所云:“我总觉得,中外文化交流还没有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纲领的独立的学科。我诚恳地希望,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志同道合、有识之士,能够多方协作,写出一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史……。”令人感奋的是,  相似文献   

5.
竹旦 《江汉考古》2007,(3):43-43
蜀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彩。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却割不断蜀国与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关系,蜀人善于吸收华夏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蜀文明成为中国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蜀文化为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明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由浙江舟山研制的仿古船之一“绿眉毛”帆船,去年3月下水。该船全长31.0米,型宽6.8米,型深3.2米,吃水2.2米,干舷约1米,排水量230余吨。“绿眉毛”帆船经过一年的陆续完善,首次试航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南京,于6月2日抵达下关2号码头。宁波“绿眉毛”船是浙江沿海最优秀的船型之一。该船最大特点为航速高,从吴淞口到定海只需18小时左右,顺风时仅需10小时左右,抗风浪性能好。“绿眉毛”船又称乌船,船型不大,灵活机动,是优良战船之一。  相似文献   

7.
林珏 《郑和研究》2009,(4):63-63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王介南教授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属五洲传播出版社之邀撰著的“中外文化交流丛书”之一《郑和下西洋》,2009年12月将以中、英两种版本出版。这套丛书共10本,拟作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国文化辅助教学资料之用。  相似文献   

8.
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同海外国家开始了文化方面的接触和交往.本书以史话的形式,描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50则饶有趣味的小故事,诸如西方人心目中的“赛利斯”、风靡长安的骠国乐舞、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享誉海外的中国内画鼻烟壶、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席卷西欧的“罗科科旋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0,(18):44-44
2010年8月19日.“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新疆新和县召开。这是继8月16日刚刚结束的新疆库车“汉唐文明下的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后,时隔三天新疆又一次举办的大型“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家欧伊迈逻斯认为,神话中的一些神原本是伟人,他们之所以受到崇拜,是因为曾造福于人类。这个看法是相当深刻的。我以为也可以这么说:神话是口传的历史,其中加上了各个时期集体意识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2000多年来,方志代代编纂从未间断,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志书记载中华民族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记内容的具有广泛性、独有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吴双 《世界》2004,(8):72-73
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非常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去年在泰国工作的一年中,我发现要是对外国人提起古代的中国——一个有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古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他们全都马上肃然起敬,且点头称是——哦,正如我们对现当代的西方文明知之甚多一样。然而一提起当代中国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除了那些亲自到过中国或对中国特别关注的人以外,许多外国人却并不那么了解和认可,甚至连不少长期生活在外国的华侨也未能客观、如实、公正地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学界对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高度关注。明清之际作为中国与西方正面文化持续交流的起点,多年以来已有不少相关论著问世,但这些论著大多限于个案或专题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者不易得窥全豹。  相似文献   

14.
薛义 《世界历史》2001,(6):111-112
中外史学交流是中外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历史上和史学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学梁启超指出:“东学之不如西学,夫人而知矣。何也?东之有学,无一不从西来也。”(《东籍月旦》见《饮冰室合集。集之四》)可见西学对中学之重要。19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张启成先生寄来大《中外神话与明研究》书稿,嘱我作序,既感荣幸,又是惶恐。启成兄大,博大精深,上下数万年,纵横十万里,得以先睹为快,获益匪浅,实是人生快事;但我于神话明之学,属门外汉,的确难置一椽。不过,启成兄的道德章,人所共仰,加以又是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的老学长,  相似文献   

16.
巨永明 《世界历史》2003,(3):122-124
全球化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 ,按照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彼得·迪肯的说法 ,似已到了烂用的程度。有影响的《全球大变革》的作者们在该书的导论中也警告 :“全球化现在有沦为我们时代的陈词滥调的危险”①。因为大量关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夏继果 《世界历史》2003,(4):124-125
化交流史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中世纪盛期(即11—13世纪)的东西方化交流,国际史学界在个案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尚缺乏整体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工作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有所涉及,但由于资料收集不充分、对国外的研究现状了解不全面等原因,这项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启成先生《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外神话、文明与文化的综合性的论文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如《论西王母及其历史变迁》、《共工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蚩尤与黄帝新探———汉苗蚩尤与黄帝神话传说之比较》、《颛顼神话传说新  相似文献   

19.
《郑和研究》2000,(1):1-1
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向来被称为世界四大古老明中心,拥有悠长久远的历史明。过去常认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明最早,约有六千年历史,而中华明只是“上下五千年”。随着考古物被不断发现,神州大地出土了六千多年前的陶,以及七、八千年乃至九千余年的农耕化遗址,说明中国明的进程完全可称为“中华万年史”。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3、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协办的"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在我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在听取哈萨克斯坦、以色列、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印度、美国、土耳其等国汉学家的发言后,刘奇葆同志与大家深入交流,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中外汉学家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各国汉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