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冉 《百年潮》2006,(11):F0003-F0003
徐光聚,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黄胄美术基金会编辑.炎黄艺术中心展览部主任,北京国艺轩书画院艺术指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1999年于炎黄艺术馆开设黄胄美术基金会中国画临摹画室。  相似文献   

2.
华笑 《收藏家》2005,(6):77-78
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擅长中国画,从赵望云学画。历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轻工业部专业画家,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中国美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作品《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叼羊图》为国务院收藏,许多佳作为中国美术馆及国外美术馆收藏。大量作品收藏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黄胄擅画西北少数民族人物和禽兽,其画以速写为基础,生活基础厚,笔墨精熟,造型准确,画风粗犷。出版有《黄胄作品选》、《黄胄作品集》、《动物写生集》等。  相似文献   

3.
正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淦堂,字映斋,笔名黄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物画家。1956年黄胄随慰问团到新疆深入生活,这是第四次去新疆。这次不仅去了以前到过的北疆,还去了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和田、库车、喀什等地,南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习俗,豪迈热情的性格,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他。新疆和平解放后,广大农牧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载歌载舞,真诚地感谢党和国家。黄胄把这些动人的场景迅速记录下来,画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4.
郑理 《收藏家》2009,(3):49-50
黄胄早年师从赵望云、韩乐然学画。对黄胄的艺术生命影响至深的是1948年随赵望云到西北写生。新疆的民族风情、黄泛区的人民苦难,拨动了黄胄的艺术之弦,从此开始了他以边疆少数民族人物风情为特征的人物创作之路。1949年,随着黄胄入伍到西北军区从事战士读物美术工作,多年来戎马天山南北,足迹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5.
李灼作品     
《丝绸之路》2010,(3):F0002-F0002,1
李灼,1939年生,四川隆昌县人,著名国画家、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5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在新疆歌舞团长期从事舞台美术设计,期间创作并出版了大量宣传画、油画、连环画和文学插图,赢得盛誉。1980年,入新疆画院专事中国画创作研究,以人物画为主,兼擅花鸟山水。1982年,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研究班研修,得叶浅予、黄胄、李可染等当代大师面授,自此画艺大进,日臻妙境。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4)
正纸本93×300厘米题识款识:一九六三年五一节黄胄作钤印:黄胄画印(朱文)绘制作品背景描述:创作于1962年《奔腾急》又名藏童入学,当时中印边境发生了事端,黄胄受命去中印边境线东段采访。在黄胄接受任务的前两天,八岁大的儿子梁穗出了事故,脑挫伤,生命危在旦夕。黄胄一方面兴奋于有机会重回新疆和西藏,一方面又牵挂儿子。好友邵宇前来送行,大家建议黄胄画画来分散起伏不定的心神,黄胄展开纸,提笔就画,画的是兄弟民族的小学生们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腾嬉戏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桑颖新 《收藏家》2010,(7):49-50
按美术史家们的划分,黄胄一生大致经历了两个创作高峰:前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黄胄以写实主义画风崛起于画坛,成就他名声作品的如《苹果花开的时候》、《打马球》、《洪荒风雪》、《赶集》、《庆丰收》、《金色的道路》、《新生》等都产生于这个阶段;另一个高峰期是在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黄胄被压抑了许久的创作激情终于等到了时候,  相似文献   

8.
陈彦峰 《丝绸之路》2022,(3):134-138
中国画的核心语言是笔墨,它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绘画的融入,使我们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和价值,才能对传统中国画笔墨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画笔墨的艺术特点,剖析笔墨语言在中国画创作中的意义和生命力。针对新时代下中国画笔墨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关中国画笔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为弘扬中国画笔墨精神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08,(10):4-5
<正>1983年春天,在日坛公园中国艺苑,与黄胄、范曾两位大师欢聚,三人合作,天下仅此一幅。今附诗文一并寄予《旅游纵览》并悼黄胄先生:岁月堪怀忆旧游春光春水两悠悠毫端古墨香犹在世事茫茫十越秋——赵忠祥  相似文献   

10.
正2017新年伊始,"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小品邀请展"在汤湖美术馆开幕。"水墨汤湖"作为美术馆的新年贺岁展,连续三届的展出,都引起了业界的瞩目和热议。在参展的艺术家中,既有年近九十的画坛耆宿,又有在全国美展崭露头角的70后学院派新锐,值此,品读、思考与研究,对繁荣和促进湖北中国画创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画中的小品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画幅不大,多为一尺见方,亦称"小  相似文献   

11.
贠冬鸣 《收藏家》2012,(6):81-82
按照预约,黄胄长子梁穗赶到"国贸"中国大酒店。在大堂一角,笔者将藏家珍藏的黄胄大师丈二巨幅作品《幸福一代》向梁先生展示。先生悉心观览后连连点头,说:"这幅画是60年代(20世纪)初创作的,1973年补的款,又盖了章。"应藏家恳求,梁先生在作品右下角作如下题跋:“此乃家父旧稿,后补款。粱穗识。”  相似文献   

12.
黄兰 《收藏家》2005,(6):73-76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积淀最为丰富的江苏大地上,崛起了以傅抱石、钱松喦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空白致美--中国画空白的哲学渊源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哲学直接彤响了中国画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并由此形成虚实相生、空以致美等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品评反映了中国画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所以传统中国画特别注重生命感的表达,在品评中注重“神”和“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神格”和“逸格”为最高品级。  相似文献   

15.
刘馨艺 《东方收藏》2023,(12):61-63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的影响范围扩大至艺术领域。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当代科技发展对于传统绘画展览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内容、形式、精神以及观看方式中的四维感官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画展览的转型,并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展览之间的互助性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易建华 《神州》2012,(17):207-207
笔墨之美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中国画的精髓。"笔墨"不仅仅是作画工具,更是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分析笔墨在中国画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画的用笔和用画的技巧,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十年动乱一开始,“高举红旗”的《解放军报》,率先向党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展开了“革命大批判”,在向“彭罗陆杨”特别是“三家村黑帮”以及苏联的肖洛霍夫、丘赫拉依等进行口诛笔伐的同时,也向部队文艺界一些同志开了刀,第一个是总政文化部原副部长兼总政文工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其通。继批判陈其通之后,又接着揪出了两个军内知名人物,他们一是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的画家黄胄,一是原《星火燎原》编辑部的作家王愿坚,这二人和陈其通都是总政圈定的第一批必须公开批判的“反动分子”。黄胄是个画家,所以由军…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2016新年的钟声,"水墨汤湖——湖北当代中国画扇面邀请展"拉开了汤湖美术馆新年展览的序幕。50位中国画画家,以精心绘制的厚礼——百幅扇面迎接新年的到来,展览在突显扇面画艺术笔墨菁华的同时,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景的祝福。扇面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形式,有圆形团扇和折式折扇等多种形式,集艺术鉴赏与生活实用为一体的独特形式深为历代民众所喜爱。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积淀最为丰厚的江苏大地上,崛起了以傅抱石、钱松嵒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以他们五人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60年代初,创造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既实现了以中国画这一古老画种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命题,又实现了中国画笔墨语言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他们冲破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双重干扰,走上了传统艺术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创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