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本锋 《南方文物》2006,(4):125-126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领导智慧深深渗透在我国现代管理实践中,隐秘而顽强地影响着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管理行为。如果按哈肯的协同论的理论来解读,这是一种“慢变量支配快变量”的现象,文化传统的“慢变量”对当代快速嬗变的管理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吴其昌《历代边政借鉴》中认为先秦时期我国边政由中央政权单纯的武力征伐和防范过渡到西周的封建。西周封建制出现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华戎杂居局面的出现,这也使得民族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伦理实体的内容之一,其伦理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本文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池桢 《史学月刊》2005,(5):117-119
先秦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春秋至战国早期各国变法完成,当时的主要政治单元相继完成了权力中央化过程,形成了具有完备形态的国家。最后秦国凭着强悍的军事力量,经过血腥的整合,建立了一个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帝国。与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相伴,在这一时期,古代中国思想界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王亮 《沧桑》2009,(5):137-138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以周初的"敬德保民"思想为起源,经过孔子"贵仁"思想下的"德治"和"重礼"思想,发展为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此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达到了最高水平。尔后,荀子在"隆礼"的主张下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作了补充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先秦私学作为中国私学的源头,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既有别于此前的官学,又与秦汉以后的私学有很大的不同,先秦私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先秦私学的学生数量大,生源复杂;先秦私学在教学目的上逐渐向培养文化人,培养文化的传承者,培养专门人才方向转变;在先秦私学里,产生了单纯正常、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借贷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悦 《史学月刊》2005,(6):118-120
先秦是中国古代借贷活动的起源和最初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借贷思想的滥觞时期。从现有献看,整个先秦时期不曾出现严厉禁止和取缔贷放取息的思想,这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中可谓独树一帜,与古代世界其他国家反对借贷取息的思想形成鲜明对照。目前,学术界对其原因的分析不仅寥寥,而且浮光掠影,有欠深入。胡寄窗教授在其专《中国经济思想史》中首开先河,对西周的借贷思想进行了阐释,并得到学界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9.
先秦法家与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恶的基础上,提出君主在紧握权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高明的统治术和驭臣术,否则君主将不成其为君主.先秦法家诸子在向君主积极奉献治术的同时,也为君主设计出许多令人谈之色变的诡诈手段.马基雅维利为实现国家统一,向洛伦佐二世献上了他多年来苦心思索的研究成果.他极力倡导君王为达目的,可以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从此,政治无道德论这顶"桂冠"扣在了马基雅维利头上.其实只要我们看看先秦法家诸子,尤其是韩非所设计的阴谋诡计,似乎也无多少道德可言.  相似文献   

10.
先秦陪都初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Is Yanshi Shangcheng (a city site of Shang dynasty at Yanshi county, He‘nan) the capital or something else? Did the Western Zhou move its Capital to Luoyi? Scholar‘s points vary. This paper regars the two cities are the secondary capitals of the early Shang and the Western Zhou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akes the two cities and Yanxiadu (the secondary capital of Yan state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s examples,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background of the secondary capital of Pre-Qin, and its influence to latertime.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的思想路向宣示了中国思想自身的边界所在,是塑造近代思想的重要“先见”。近代思想关注社会、崇尚理性、崇尚科学之路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为明清之际以来的思想传统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先秦戎狄关系存有争论和疑惑,大致有截然不同的六种观点。实际上,由于戎狄关系的特殊,区分戎狄殊为不易,存在有多种困难。然而戎与狄还是有区别的,表现在活动时间、族群构成以及活动范围等几个方面。先秦时期的"戎"与"狄"是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族群。  相似文献   

13.
洪梅 《东南文化》2008,(3):70-76
兽面纹与人面纹是先秦时期非常有特点的瓦当图案。本文通过对兽面纹的来源、分类及兽面纹与其他瓦当图案组合的研究,阐明了兽面纹演变过程中的简化规律。并通过分析兽面纹与抽象人面纹的异同点,以及二者在发展演变规律上的一致性,论证了抽象人面纹与兽面纹之间的承继关系及这种变化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承认历史盛衰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其历史盛衰论产生的思想前提。先秦诸子还认识到盛衰变化和转化的必然性。对于决定历史盛衰的因素,先秦诸子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深刻、多维的思考,他们关于历史盛衰的总结和思考,对我国民族的历史思维及后世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走出传统模式--评王和著《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福林 《史学月刊》2004,4(2):102-107
王和先生的《从邦国到帝国的先秦政治》一书,不仅阐述了先秦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给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哲理思考之风。他超越了传统的“五种生产方式说”和“部落联盟说”两个理论模式,并对传统文化的核心“群体本位”论做了精到的解读。该书进行的以三代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分析,相当辩证、冷静而深入,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李新宽 《史学集刊》2022,(1):117-132
近代早期英国的货币理论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即从对货币短缺的焦虑转向对货币过量的担忧,这一理论重心的转变在货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货币理论在思想内涵上更为全面,在货币分析方法上逐渐走向成熟。探究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和货币思想的演进轨迹,就会发现随着近代早期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货币在英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时金属货币供应量远远无法满足对货币的需求量,金融革命后信用货币的发展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货币短缺的状况。与此同时,当时的经济思想家对货币及其作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早期的粗浅直观向科学理性分析转变,经济思想家的分析框架和哲学基础也从新亚里士多德思想框架转向现代科学,从而为货币理论的成熟和现代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先秦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关系。文章指出,如果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互补和易于攫取,也能发育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分层化的擢取经济文化,珠三角网河平原南部的渔猎采集和北部的渔捞采集经济文化,就是两个典型的实例。东周时期冲积平原火耕水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促成珠江三角洲这个自然地理单元形成文化地理单元,又说明合理的区域文化也不可长久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口含用贝习俗首先流行在商文化区域,西周早期扩展到周文化区域。西周中期以后一直到春秋时期,这种习俗继续向其他的地区扩展。  相似文献   

20.
The Qin laws kept on the bamboo slips unearthed from Tomb No. 11 of the Qin Dynasty at Shuihudi in Yunmeng County have great value for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Pre-Qin China. Many law texts recorded the severe requirements of the Qin State in the administration concerning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the conversion rates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foodstuffs and the proportional allotment of foodstuffs, as well as the plans and practices of engineering projets, etc.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severe Laws and the relevant methematical methords of Jiuzhang suanshu lead to such conclusions as: 1) the Qin laws were base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highly developed mathematics; 2) many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Jiuzhang suanshu were produced before the Qin Dynasty; 3) The influence of Legalists on mathematics mostly took place in the Pre-Qin Period or the Qin Dynas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aogu 考古 (Archaeology), 2005, (6): 57–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