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不仅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地名学、方志学等学科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为中国古都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概括起来,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发起和创立了中国古都学会,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2、创建了中国古都学,奠定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坚持“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明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4、总结和勾划出了中国古都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推动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发展;5、不断开拓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广阔前途;6、对古都西安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勾画了二十世纪中国古都研究的轮廓。作者认为中国古都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理论探索、七大古都研究和其它古都研究。此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总之, 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尽管一些不足方面有待于展开。作者预言: 出于学科本身的需要和社会的企盼,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有望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陈桥驿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之一,从陈先生的一封复信中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大古都研究的诸多学术史信息。陈先生提出"古都"、"大古都"的条件,认为大古都属于学术问题,杭州应该成为六大古都之一,七大古都说可以成立。陈先生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中国七大古都》、《中国都城辞典》三书,属于大古都研究的标志性著述,体现出陈先生丰富的大古都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陈先生的大古都研究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他在中国大古都研究中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都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本刊以推进中国古都学研究为宗旨,致力于刊发古都历史研究和古都文化现代传承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团体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为全面展示古都研究最新成果,推动古都研究,本刊向国内外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发出征稿邀请,热忱欢迎各位方家不吝赐稿。优先刊发1.本刊优先刊发古都学研究最新成果,优先刊发反映国内外古都学相关研究前沿、最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都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本刊以推进中国古都学研究为宗旨,致力于刊发古都历史研究和古都文化现代传承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团体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为全面展示古都研究最新成果,推动古都研究,本刊向国内外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发出征稿邀请,热忱欢迎各位方家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6.
为世所用使古都研究生机盎然──中国古都学界权威学人一席谈刘志伟中国古都学会成立12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古都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使之为当前的两大文明建设服务?在安阳举行的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刊号:ISSNl671-9123,CN41-1329/Z)。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为此,本刊特向全国学者征集稿件。欢迎广大学者向本刊提供有关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论文、新成果,如有关古都名城…  相似文献   

8.
中日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日本学界对中国古都的研究,以往中国方面对日本古都探讨曾略显不足,但随着中日学术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学者的刻苦精进,中日古都研究领域的中国声音,开始日渐强劲。本文通过梳理20多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古都研究的成果,尝试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及其新特点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9.
谯珊 《四川文物》2002,(5):90-92
都城及其明起源,是城市学、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对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进行了综述,认为本次会议在有关中华明起源、中国古都研究、名城古都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古都学研究的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而学们对长江上游古代都城遗址的深入研究,则表明了随着近年来成都平原古城遗址的相继发掘,学术界对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的研究已达到一个较高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费省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在古都安阳召开,有来自10省16市的近百位代表出席,向会议提交的学术论文有近60篇,内容主要包括古都安阳研究、古都学理论与方法、古都保护与发展、古都专题研究等。20日上午的...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的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广州、成都等古都城市,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城市学及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之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研究”、“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成都等城市研究”、“城市明多元起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都的研究,虽较早即有,但综合历史、地理、考古、经济、文化、艺术、建筑、交通等学科内容的“古都学”,是70年代末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和80年代初中国古都学会的成立而逐步兴起的,一时间有涉我国历代古都方面的研究颇为活跃,学术会议的召开、论文和专著的出版等可谓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0—24日在古都西安市召开。国内外近五十家单位的9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提交了论文74篇。会议共设立了3个研讨主题:l.唐墓壁画与唐代历史文化研究;2.壁画艺术及艺术史研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葛剑雄自从有了“大古都”的名称后,先后有过“五大古都”、“六大古都”的说法,先师季龙(谭其嚷)先生又提出了“七大古都”说。此外,有的地方认为它应该继“七大古都”之后居第八或第九,实际上提...  相似文献   

15.
姚亦锋 《人文地理》2007,22(3):92-97
历史时期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南京古都景观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相应的从地理研究角度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探查地理系统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山水脉络,这对研究城市持续发展与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是本文研究思路。本篇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1~5日,中国古都学会联合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古都学会,在古都郑州召开了“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来自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上海、太原、苏州、大同、赤峰、偃师、咸阳、江陵、昆明、绍兴、徐州、济南、莒县、南阳、新郑、新密等城市的专家学者 160 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来自八大古都所在城市的新闻媒体记者近百人莅会采访。会议围绕古都郑州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先生、北京大学邹衡…  相似文献   

17.
古墓·幽灵     
自古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土地埋皇上。陕西是十三朝古都.自然埋了不少皇帝,也埋了许多后妃和大臣。  相似文献   

18.
刘建国 《南方文物》2007,(3):121-123
六朝都城制度在我国古都建制史上起到过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它又是南北文化在特定时期的一种交流和结合。因此,六朝都城研究在我国古都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大古都问题的学术史可直接追溯到晚清民国时期,而此前对于历史上不同都城地位的综合评估,可视作晚清民国以来认识中国大古都问题的前奏。中国五大古都之说始于1902年梁启超提出的"五大都",1931年有"中国五大名都"的提法,最晚到1935年出现"五大古都"的用语。中国六大古都之说始于1927年张其昀提出的"历史上之六大都会",最迟在1936年出现了"六大古都"的表述。中国四大古都之说始于1932年出现的"四都"之说,其后出现过"四个著名的古都"、"历史上的四大都城"的说法。大古都的表述用语初期呈现多样化态势,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趋同于"大古都"一语。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大量的地方文献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收藏家手中.广大学者想要查找研究往往比较困难。为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南京出版社近年来陆续整理出版了40余种南京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