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猎神啊!高贵的兽灵啊!你是久居在高山的猎神,你是长栖在雪山的兽灵;你巡视着所有的羚牛马鹿,你照管着所有的飞禽走兽;今天我用杜鹃木酒杯捧着三年的美酒,专程到高山顶来接你;今日我用金竹酒杯捧着三年的甜酒,准时到雪山上来接你。猎神啊,猎神!兽灵啊,兽灵!我们谁也没有忘掉发过的誓,我们谁也没有反悔赌过的咒,约定的地点也没有人变换,约定的时间也没有人更改;我们的火塘谁也没烧过,我们的岩洞谁也没歇过,火塘架上的四棵柱子谁也没有移动,拴羚牛的那棵金柱子谁也没有摸过,我们曾围过猎的龟背竹林还是那样茂 密,我们曾撵过猎的藤蔓萝地…  相似文献   

2.
在客家研究的著述以及有关的古今地方志书中,都没有提到客家人的猎神。由于狩猎活动通常秘而不宣,与之相联系的猎神崇拜也就多了几分神秘而比较隐而不露。然而,猎神崇拜在客家人中确曾存在,并且,我们还可以在畲族寻得其根。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今东北名城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这里曾是女真人的乌拉部王城所在地,后被汗王努尔哈赤征服。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廷把这里变成东北物产供应之地,称这里为打牲乌拉,称这里的满族人为乌拉人。"打牲"满语虞猎之意;"乌拉",满语沿江的城市。"打牲乌拉",城市沿江的虞猎之城。史书上记载,乌拉人"骑射尤其所长"。据《吉林通志》序云,清朝"开国功臣隶吉林者十六七"。"隶吉林者"就是  相似文献   

4.
嘉绒藏族聚居或散居在大渡河上游各分支流域(今四川省甘孜,阿坝及雅安地区的部分县),他们普遍有猎神信仰。嘉绒藏族自称嘉绒娃,即嘉绒地区的藏人。嘉绒地区处于横断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06,(3):171-187
引言村落,是民众春种秋收,生息繁衍的聚居空间。村落中的信仰、禁忌、崇拜是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真实体现。走进山东的村落,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积淀形成的古老信仰、禁忌、崇拜,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又以对“神”的敬祀供奉形式,显性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神”作为人们想象幻化出的事物灵魂主宰,是没有具体形象的,而在对神的敬祀供奉活动中,人们又需要一个表示对某种事物神灵敬祀的具体可见的崇拜对象,于是人们将抽象的“神”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便产生了大量作为神的象征、神的化…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大渡河上游崇山峻岭之间的嘉绒藏族,善骑射、好狩猎,并且有神秘的猎神崇拜。猎人中有一部份被称为“吊鹿子”的,他们主要依靠在鸟兽出没的山道上铺设绳套机关来捕获猎物,据称,他们还掌握有一套严密的咒语法术。吊鹿子们共同供奉的猎神叫“卓大山王”,他的神龛...  相似文献   

7.
汉军旗香神歌,即汉军八旗人烧香祭祖的仪式歌,也称萨满神歌。在宽甸山区俗称“单鼓子”,或谓“跳家神”、“唱家戏”、“唱阴阳戏”、“跳单鼓神”。对单鼓艺人称“单鼓”、“烧香的”。 农家烧香,是借祭祖之名抒发敬天、崇先、娱神之情;同时也表达劝人为善,娱人解忧之意。所谓神歌,必须充满封建迷信彩色,所谓鼓、戏也饱含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精华。本文就宽甸《香卷》(汉军旗香神歌),略作粗浅探讨。 一、宽甸《香卷》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梅山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相碰撞而产生的山地文化,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湖南洞口瑶区人们的猎、渔活动中表现为敬梅山、神灵等各种习俗。这些习俗主要是:(一)占卜习俗。打猎前一天,猎人要敬各路梅山和师父,要在梅山和师父面前占卜。占卜时用竹  相似文献   

9.
很古的时候,人们是用树叶子遮身,喝生血、吃生肉过日子的。那个时候,树木也是长得又粗又高,不但身子结实,还有一双又亮又看得远的眼睛。人们打猎撵野兽的时候,树枝就帮着瞧,野兽跑到哪里,它就指到哪里,人们也就追到哪里。这样,只要被追赶的野兽,就休想跑脱,人们每天都要打死很多野兽。猎神急了,跑到观音老母家,苦苦哀求:“望菩萨发个慈悲,救救我的‘紫辉’”,猎神淌出了眼泪,“照这样下去,不消两年,我的牲口就会被撵绝了!”观音老母听了,觉得有理,答应了猎神  相似文献   

10.
工布年     
O妇女『J初一早上敬上地神中敬+地神时家中主妇给布人硕头上点L小块陌油④祭环完上地神,妇女们排成长队高歌欣神由I返回封③大年初一早l她人们一块去肚山神,幼后书地介公饮治,互祝断年福远口村民们从后塑中在村中心的经杆 下起舞欣歌这也是献给村神的 胶盘。口新年敬洒的姑娘因年长者要受到材民葬欲,他的也 自低扭负烦舞的角色由赛马曲射响箭工布年@张鹰  相似文献   

11.
江宁民间习俗比较多,其中"打神鼓"习俗由来已久。据江宁街道现年84岁的陈彬老人回忆,他10多岁时,也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江宁街道一带就盛行打神鼓的习俗,并有一本专门介绍打神鼓的书(现已失传)。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为打神鼓的日子,此外的日子神鼓寄放在当地的土地庙里。正  相似文献   

12.
《文博》2007,(4)
我国壁画产生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反映的内容涉及佛教、道教、民间民俗文化等不同文化领域,其中道教壁画以它所特有的神的形象展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威严,把深奥的教义通过图画形式演化为便于领会的故事,依靠形象的力量深化人们对神仙的崇敬和信仰。所以道教形成之后,壁画很快成为敬奉天神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3.
起房歌     
在辽阔的大地上,在人类生息的地方,为了繁衍子孙,为了传宗接代,纳西人庄重地供奉神抵,纳西人虔诚地祭祀祖宗。善良的主人家,为供奉家神,要盖奈祀房。这房子p}可,要用珊瑚镶嵌,要用黄金装扮。在高高的拉东排山上,长着千年青松,树干高耸入云;满山百年棵松,棵棵枝繁叶茂,一片郁郁葱葱。往远乡捎去最好的音信,请来了拉洛的伐木汉子,砍倒了千年青松,伐够了百年棵松,三百五十件大料啊,齐齐整整全拉拢。请来了剑川木匠,大料做柱子,棵松做大梁,棵松做中柱,直用三十根,横用九十种。灵巧的剑川木匠,安好三脚木马,精确的测量,准确的下锯,锯好棵松大梁,…  相似文献   

14.
男:为了寻找酿蜜的蜜蜂, 我跑遍了七道高高的山梁, 为了取到珍贵的爵香, 我走遍了九条深深的山谷。女.走惯了山路的猎璋人, 学会了“念贝古鸟”⑧的歌唱, 吃腻了蜂蜜的捕蜂人, 甜蜜的话语随时挂在嘴上。女:“克比”嗅不出蜜蜂的路线, “那比”找不到璋子的踪迹①。 捕蜂人呀,白白地来了! 猎樟人呀,空空地回去!男:山梁子虽然不会说话, 它可看得见猎璋人的真心, 小澳流虽然只会唱歌, 它也会理解捕蜂人的心情。男:不必耽心, 不要忧虑。 捕蜂人有蜂子的眼力, 向阳坡上能捕捉蜂子的影迹②, 猎璋人有璋子的脚力, 背阴坡上能追赶璋子的踪迹。女:捻…  相似文献   

15.
正鹰猎不仅是一种原生态的狩猎方式,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仅在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蒙古、纳西、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保留着鹰猎的传统。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鹰猎活动,各个民族的驯养和鹰猎方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各具特色。临夏地区的鹰猎活动广泛流传于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群众中,是集捕猎、强身健体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它不仅能使人心情愉悦,更能体现勇气、决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对神的崇拜、模仿、祈福,印度教湿婆众神的大耳、印度佛教佛的大耳,在其信仰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敬神敬佛的同时,由崇拜开始模仿神与佛的大耳,于是在"敬神、敬佛、崇拜、祈福、大耳有福"的思想引导下逐步形成了我们的大耳文化。  相似文献   

17.
黑是神秘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图为江西萍乡武功山的傩舞,佩戴黑色面具的舞者,手持法器,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个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这里的黑色显得诡异而神秘,是沟通人神之色。  相似文献   

18.
早先,世间是不兴种植五谷的。人都生活在老林里,全靠摘果脑、打野味来充饥。后来,野菜野果都吃光了,飞禽走兽也猎不到了;人们找不到东西吃,只好躺在旷野里,眼睁睁地忍受着饥饿的煎煞。有的已经饿死了。那情景,够惨啦。大森林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白茫茫海洋的那一边,有一处地方,名叫勐木里木劳。勐木里木劳有  相似文献   

19.
刘镇伟 《丝绸之路》2013,(4):114-115
雪漠的小说《猎原》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叙述了西部农民真实生活的场景。《猎原》在平静的叙述下有着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深度思考,真实地记录了西部一代人的生活。本文从《猎原》切入,探讨雪漠平静叙述中对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个人生存与自我启蒙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春节期间中国各地时兴舞狮子,不过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一支彝族人却有"舞老虎"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八,全村的成年男丁到后土地庙遗址集合,先杀鸡敬"土地神",随后祭"虎神"。巫师占卜选中8位村民,让他们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颈上挂一个大铜铃,一直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