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汶川地震移民来说,社区人文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状况。本文基于调研数据,构建模型来探究社区人文社会环境对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社区人文社会环境下的16个单一指标,仅"社区治安"和"干群关系评价"对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影响;但16个单一指标集成的4个综合指标-"配套设施"、"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和"观念习俗",却均对地震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影响显著,并且除"观念习俗"与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呈弱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他3个综合指标与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都呈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民间宗教活动中的"打猖"为例,基于治理的视角,论证了民间宗教"隐喻的隐喻"背后,其实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复制"。这种"复制"具体表现为:在治理背景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治乱兴衰和由乱至治;在治理空间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行政区划与权力空间设置;在治理目的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民本思想;在治理手段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流动机制和"国家"的惩戒机制;在治理合法性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授权模式。中国的民间宗教并不等同于"社会",也不等同于"国家",而是由"国家"与"社会"共同"合谋"而"互构"出来的"第三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3.
李长莉 《安徽史学》2015,(1):150-158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做好事反被讹""碰瓷""见死不救"等冲破人们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得不深入反思"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究竟怎么了"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两种比较重要的反思范式——个体化和原子化,包括个体化的实践进程与理论谱系,原子化的历史语境与论证主题以及两者关注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后果的异同。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走上的是一条即保障个体权益又促进个体"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个体化"道路,而非一条个体没有他人和制度可以依赖的"一盘散沙"的"原子化"道路,并提出中国社会整合的路径应该建立在社会"个体化"而非"原子化"的认知之上。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共相"与"殊相"二分法分析儒家伦理,区分"五常"之人类一般道德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五伦"之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时代性,把道德分为"可变的道德"与"不可变的道德",揭示了道德演进之"变"与"常"的辩证法。他运用"共相"与"殊相"辩证法,从社会类型的观点看中西文化问题,指出中西文化之异不在东方与西方之分,亦不在古代与现代之别,而在西洋文化属于一种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新兴社会类型,即工业社会。而中国文化则尚未经历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论,西洋社会经过工业革命而从"生产家庭化"的社会转变为"生产社会化"的社会。而中国古老的家族制度则与其前工业社会的"生产家庭化"经济结构有关。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冯友兰之社会理论独树一帜,其以共殊之分的类型论,深刻地把握了中国问题即现代化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直接来源,顺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中"二元互动式"人际交往、人们对事物的"分裂式"认知表达以及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融整合使社会心理的传播、发展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的乡村社会—权力处于频繁变动与重构之中。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动固然蕴含着社会结构变动、利益主体重构的复杂因由,但对于传统绅士的"历史记忆"本身,却也在社会结构或权力结构的重建过程中,产生着潜在的却是不容低估的影响。关于绅士阶层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呈现出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而且这种"历史记忆"也成为重构的社会权力和利益关系的"社会认同"因素。  相似文献   

8.
"阶级斗争"和"改革"是在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里,表现出相同的社会作用。阶级斗争是在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改革,是在无阶级社会里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二者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地方。笔者就是从这两个层次研究二者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陈倩 《沧桑》2012,(2):101-102
"蚁族"群体尴尬的生活现状备受关注,本文从分别从对"蚁族"概念的界定,试图勾勒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窘迫的现实社会图景,并分别从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的视角,动静态结合分析"蚁族"存在的社会原因及这一群体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各种职业都在发生着变化。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必须重新定位,职业理念必须更新,当代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更多地具备"百姓情怀"、让图书馆的服务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情感"基础,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图书馆员提升职业声望,提高社会地位,改善图书馆员快乐感受,保持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张研  钱蓉 《安徽史学》2010,(3):13-22
本文以清代广东三位知县的剿匪故事为中心,揭示了清代基层社会"匪"、"绅"、"官"的关系,为深入认识清代上层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实况、深入认识清代基层社会控制体系——上层政权控制与乡村社会自身控制的连接,做出了有益的研究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赵喜平  李成明 《攀登》2007,26(6):149-152
因社会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城乡差别、贫富分化、"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社会病"开始显现,社会立法的缺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瓶颈。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正理念"首议的"新区域经营"管理思想,从空间公正角度创立了将其耦合到区域发展规划的系统理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区域学科出现了"社会公正"转向探讨的系列"新"前沿理念。地理学提出了新人文地理学逻辑,社会行政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公共管理逻辑。将空间公正与社会公正耦合到区域生活空间单元体系,为此"新区域经营"提出了"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原理。论文以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机理、原则与控制性路径;其次,论证了其构建的价值体系响应及构成因素响应结构;最后,论述了新区域经营观对生活质量价值统一的两个层次控制规划规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18世纪启蒙运动的研究发生了转向,苏格兰启蒙运动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7世纪和18世纪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而是从市场交换出发,论证了"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确立起了以"自利"为中心的现代道德观。在市场的观念下,"商业社会"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整个社会以市场交换作为其基础与法则。而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和目的就是实现公正,由此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自由、文明和繁荣。亚当·斯密的"商业社会"理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阐述了现代社会的基础,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从而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大事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昆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大事件作为一种植入城市进程中的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分析了大事件空间效应的形成机制,认为"大型投资"与"社会动员"是嵌入城市社会空间统一体并推动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演化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昆明市为例,界定了昆明世博会的空间影响期,研究了影响期内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认为世博会的植入是上述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并从空间投资、社会动员与社会植入的角度建立了昆明世博会与城市空间演化关系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7.
孔祥宇 《百年潮》2013,(5):61-65
学者张海鹏先生在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时,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沉沦"与"上升"说。他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社会逐渐"沉沦"下去,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极为混乱。但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开始成长和集结,于是辛亥革命爆发,缔造共和;新文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地方豪绅通过掌握地方武装,牢固控制当地社会资源,建立起"自治"或"半自治"式的地方政权,当地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暴力倾向。新的豪绅政权不但未能改变当地畸形的社会结构,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当地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流社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外来移民的同化进程。1870~1924年,意大利"新移民"同化境遇的一波三折,既与美国主流社会态度的急速流转紧密相关,也与当时美国社会转型及一战桴鼓相应。同化不仅需移民积极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更赖主流社会的包容与接纳。自工业社会以降,美国主流社会习惯于将社会问题归咎于外来移民,并将其塑造为"不可同化者"而拒绝接纳,从而颠倒移民同化进程的逻辑。因此,钩沉意大利"新移民"同化与美国主流社会态度之间的内在关联,不仅能认识移民同化的根本特性,也是透视美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其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这一逻辑理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的新变化,厘清其历史演进脉络,把握住这一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新时代格局中,正确认识、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从而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