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亮  张琪 《风景名胜》2009,(6):58-59
道教的理想是修炼成仙,为此选择幽远之深山大岳作为修炼之地,故以后亦称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  相似文献   

2.
颜福 《敦煌学辑刊》2017,(4):100-105
根据古叙利亚文书《马·雅巴拉哈法主和拉班·扫马传》记载可知,蒙元时期两位景教僧侣拉班·扫马和马古斯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这一时期中西交通的空前发达是他们西行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经过分析可知,布哲《忽必烈时代之景教僧》书中关于西行景教僧受忽必烈派遣之说法证据不足,应当存疑.二僧自汗八里出发,最佳路线选择是经归化、夏州(或中兴),走纳怜站道至永昌路,而非佐伯好郎所言溯黄河而上经兰州再至凉州.  相似文献   

3.
祁连览胜     
4世纪时,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段受地方割据政权的战乱阻塞,商贾、僧侣便由兰州经甘南取道西宁,经青海湖北上,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或敦煌,开通了“高原丝绸之路”.无数的商旅驼队、使节马帮,一代代地从这里走向西亚、南亚,欧洲.  相似文献   

4.
<正>4世纪时,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段受地方割据政权的战乱阻塞,商贾、僧侣便由兰州经甘南取道西宁,经青海湖北上,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或敦煌,开通了"高原丝绸之路"。无数的商旅驼队、使节马帮,一代代地从这里走向西亚、南亚,欧洲。青海由青海湖而得名,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横贯多座山脉,有"亚洲脊柱"之称的巴颜喀拉山,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唐古拉山是青海与西藏的分界线,祁连山是青海与甘肃、新疆的天然  相似文献   

5.
所谓禅茶一味,茶与佛历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是一年春季来到,茶树蓬勃的嫩芽,经采撷、炒制,又幻化为一季的好茶了.而在佛教名山浙江千佛山,就辟有茶园,种植有茶树. 早年间,在这灵气逼人的玄妙佛境,有零星的野茶树散落在丛林间、秀水旁、云端里,在千佛山修禅的僧侣们亲手将这些野茶采撷收集后制作成佛茶饮用.不知是不是这些吸取天气之精华的茶叶具有了佛性,常年饮用这些佛茶的僧侣们个个身体强健,无病无疾,而且肤色细腻红润,光洁透亮,令人惊奇和艳羡.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时期对外贸易相当频繁,经常向中原地区和西域及周边诸政权派遣使团,这些使团规模大人员庞杂,有官员也有一般随员,同时还有相当多的商人和僧侣,在一般情况下,使团成员都要携带一些纺织品或其他质轻价高的物品去贩卖,同时将其他地方的物产贩到敦煌市场出售,或经敦煌再转售到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峰山叠翠,溪涧流清,泉池涌珠,天台凌云。江苏句容茅山,道教圣地,自古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誉。相传上古帝喾时,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东晋时期,葛洪于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杨羲、许谧则制作《上清大洞真经》,创立上清派。至唐宋,茅山道教达臻鼎盛,峰巅峪间,宫观、殿宇达三百余座,故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在地理上,茅山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  相似文献   

8.
伏特加     
鲍楠 《山茶》2011,(6):44-44
伏特加原产自东欧,最早为药用,“伏特加”一词常在早期的医学文件或药方中出现。在1430年左右,克里姆林宫楚多夫修道院的僧侣在罗马天主教大会上从意大利僧侣那里学会了蒸馏伏特加。回国后尝试自行酿造。当时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的蜜酒。禁止饮用伏特加。此后的统治者们却没能抵抗伏特加的诱惑。使其逐渐自上而下地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9.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17):13
泰国|四色菊府僧侣也炫富近日,一段热门视频让人们了解了泰国僧侣的别样生活。在一架私人直升机里,两位僧侣戴着帅气的飞行员式墨镜,塞着耳机,用着时髦的音乐播放器,摆弄着高科技产品,他们身旁的座椅上还放着大大的名牌包。这惬意的一幕由另外一位同行的僧侣拍摄下来。这3位僧侣来自泰国四色菊府的一所寺院,这次出门是应邀到法国进行宗教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区于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放映无声电影,开办之初地点就设在台江苍霞洲基督教青年会。为了扩大交谊,青年会每周六免费招待会员们看一场在当年算是新奇的电影。民国14年,买票进场的商业电影才出现在福州。最初的经营者为上海新奇影戏社和在榕城经商的葡萄牙人,前者从欧美购进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如早期故事片《孽海潮》),或租或售给后者于福新街大光影戏院放映,观众掏钱买票进场。  相似文献   

11.
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僧侣可以通过博换、买卖、请田、继承祖业等方式占有土地,而吐蕃和归义军政权在认可僧侣占田的同时,还通过对僧侣据地征税课役、控制僧侣土地所有权的变更等方式对僧人的私有土地经济进行管理,从而构成吐蕃和归义军政权对敦煌佛教教团经济管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宋云西行记     
王冰 《丝绸之路》2000,(2):56-56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在中国盛行。为传佛教,自后汉起即有不少中亚、南亚僧侣来到中国译经说法。与此同时,中国僧侣西行亦蔚然成风。中外僧侣的西去东来,不仅起到了交流佛典、传播佛学的作用,更为中外关系史增添了绚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有清文字之狱,罗织■孽,惨酷天倫。其最著者,如庄廷鑨、查嗣廷、戴名世、曾静、呂留良等案,昭昭在人耳目;百年以后,尚或有人追忆其事,借资谈助,以寄蒼涼感胃之思。其余名位不甚显达,或因先人遗著稍有一二近似不敬之词,遂致酷吏搜求,奸人媒孽,骈首受(?)而举世不知者,尤不可以数計。浩劫沉沉,衔冤地下,九原可作,痛悼(?)如。日前偕友人方君玉山参观奉天宫内各法物,偶至一室小憇,見乱紙堆中有乾隆年间旧卷一束,随手翻阅,则为当时刑部奏定安徽和州戴氐文字狱一案。因思此狱向所未闻,私家著述亦未见载,细讀一过,如所称《■落后人詩集》《約亭遗诗》二书,当时既已銷毁,其中有无“悖逆”,尚未可知,仅如  相似文献   

14.
(三)行洲僧侣路线的西限那伽拉哈拉古代中国僧侣去印度求法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罽宾——犍陀罗钻研佛教教义和学习梵语。他们这些人要走出犍陀罗进一步前往佛教的发源地恒河流域去追寻释迦穆尼的足迹也是十分自然的。然而,在这里笔者特别想指出的现象是:来到犍陀罗的僧侣们往往  相似文献   

15.
高羔  辛宇 《丝绸之路》2012,(13):26-27
大河滔滔,青峰巍巍。黄河就这样流淌千年,青峰就这样怅望千年,而千年似乎又只是一个瞬间。 1200多年前,在大河之畔、青峰之下的金城关,贩夫走卒、驿吏僧侣在这里穿梭奔行,行色匆匆,因为这里是通往甘、凉与西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20,(3)
2011年1月至1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龙门石窟管理委员会在洛阳龙门西山北坡清理出一处院落。在院落内部发现有地面、台基、路及六座僧侣墓葬,出土少量建筑用砖残块、残碑及莲花形底座残块。其中僧侣墓葬的发现,不仅为唐代洛阳僧侣墓的形制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也为唐代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佛教在河北的流传和发展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河北,此后的河北一直是中国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放光般若经》在河南陈留仓垣水南寺译出后,中山遣人到仓垣写经带回,中山王和众僧出城40里前去迎经,说明这一时期佛教己受到河北统治者的相当重视,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后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君主石勒、石虎均极力推崇佛教,河北成为后赵佛教发展的中心地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佛教成为人民逃避战争、追求和平的精神寄托,在全国得到空前的发展.北魏时有寺院3万所,僧尼200多万.河北佛寺林立,僧侣云集,信徒众多,不仅吸引了许多僧侣前来求道,而且当太武帝灭佛时,这里还成为外地僧侣的避难之地.东魏迁都邺城,洛阳诸寺的僧尼也随同迁邺.北齐仍都邺城,其时仅邺城就有大寺4000所,僧尼近8万人.文宣帝曾请高僧法常入内廷讲《涅磐》,  相似文献   

18.
正浙西南的松古平原,土地肥沃、群山环翠。偏居一隅的松阳,汇聚地域之精华,茶园吐翠、田舍掩映,形成阡陌纵横的原生态田园风光。茶叶是这片富饶的土地凝结出的绿色珍宝,从旧时的卯山仙茶,到现今的银猴等系列名茶,无不反映着松阳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从道家仙茶说起话说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松阳籍道教法师叶法善在松阳附近浓荫蔽日的卯山隐居修炼,深究道教精义和方丹金石之术。在修炼期间,他从山  相似文献   

19.
南京沦陷期间,日商以华中铁矿之名义在南京栖霞山地区擅自开采铁矿,攫取中国资源,此事在当时南京影响较大。栖霞寺住持明常等僧侣奋力抗争,予以抵制,并致书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要求加以制止。汪伪行政院不得不与日本大使馆交涉,中止此事。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卷一《后娶篇》云: 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疥癣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斗阋之耻。河北鄙于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悲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