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四低调的流行与精神的缺失有某种联系,不管这种联系有多少中间环节,也不管这种联系是否明显到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没有人可以清高超脱到对利害得失完全不动于心,但这不等于人们在利害得失的看法上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朝鲜普贤寺     
中朝两国山水相依,两国的文化传统之间有着难割难舍的联系。座落在朝鲜妙香山脚下的普贤寺就是对这种联系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黎倩雯 《人文地理》1998,13(2):75-77
本文总结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和布局变化中政治因素的种种表现及其作用,指出: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布局是产生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联系的基础。同时,在这种联系基础上的各种政治因素又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布局。而且,政治因素的这种影响作用会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与世界:几个有关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中国(1840—1949)与古代中国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中国与世界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日益紧密,以至达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中国成了全球性国际社会的一员,成了世界中的中国。 这不是说近代以前中国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中国与外国、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很早就已有多方面的交通往来。但这种交往是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芳东  吴江  徐敏  薛献伟 《人文地理》2010,25(4):109-114
本文通过计算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对长三角中心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借助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旅游经济隶属度及旅游吸引范围模型,测度城市间旅游经济的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同时建立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模型并分析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方向以及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断增强,并逐渐向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方向进展,同时区域内部城市旅游经济差异显著,且表现为随着旅游城市等级规模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的旅游经济随之匹配,并在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上按照一定的轴线发生关系,这种轴线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沿线"并且这种联系的规律性在空间上总的方向表现为随城市距离增加而逐级递减规律。基于以上分析,最后针对城市间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对长三角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影响加以论述,以此为提升长三角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活动效率,加快实现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家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联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时代与社会获得动力、灵感和启迪,二是实践自己对时代与社会的责任。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联系,但是,在不同的人那里,这种联系的程度却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两方面联系的深人密切呢?我认为,前提之一是处理好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对于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炜  李郇 《人文地理》2012,27(2):107-112
众多区域技术创新的研究案例表明,非正式的制度和联系是区域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经济地理学在区域技术创新的非正式制度和联系方面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发现"创新环境"、"非贸易相互依赖"、"地方传言"和"企业衍生"等理论虽然提出并探讨了区域技术创新的非正式制度和联系的属性和特征,却对这种非正式制度和联系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机制的分析相对较少,对其空间尺度的研究也过度集中于区域尺度。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区域内部企业之间的创新联系大部分仍以非正式联系为主,因此对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非正式制度与联系的形成原因、影响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进一步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同全国各省区建立起了资金、技术、市场以及人才(包括劳动力)方面的广泛联系。本文基于外来人口指标,构建了深圳户籍人口迁移模型,并加以测度及分析,从人口迁移角度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深圳同全国各省区经济联系强度与两地的人口规模成正比;其次,与两地的交通距离成反比;第三,深圳与全国的经济联系呈辐射状的圈层结构;第四,外来户籍人口数与两地收入差距相关性不明显。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联系格局的其他影响因素,并对深圳加强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文化中最为决绝与激烈的反叛者的鲁迅,因为自小与佛教文化的因缘让他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他对佛陀人格的整合、对悲智双运情怀的认同、对虚无与死亡主题的表达以及对于佛教文化弊端的觉察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案卷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依然应清醒的认识到案卷仍然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一、案卷的价值(一)案卷是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重要手段文件之间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它使文件能够准确地再现历史的真实。对于某些种类的文件而言,这种联系与生俱来,明确而固定。  相似文献   

12.
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尼采借助于古希腊的宗教和神话传说提出的一种艺术原则,但这种关系只是尼采应其时代的需要而做的一种创造,与两神在古希腊宗教体系中的实质关系还有一些差别。对古希腊的宗教来说,狄奥尼索斯崇拜不仅不是一个外来的因素,而且在时间上还早于阿波罗崇拜,两者之间的对立成分很少,而且存在着很多联系和相似性。同时,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通过这种联系,确立了彼此在古希腊宗教里的层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相隔一衣带水,自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元朝建立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高丽王朝。元与高丽之间,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老乞大》和《朴通事》两书,便是这种联系的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丸山真男的学术研究,在揭示出“日本早期近代化的基础奠定于江户时代“这一重要事实的同时,也超事实超学理地扩张了他的想象.这种想象,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原型论“当中.由于该理论与“日本主义“之间存有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直接与少数人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蔑视论“互为表里,因此,提出并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相信将有助于加强21世纪中日两国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学者李泽厚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名叫Boulder的小镇已经多年,跟国内学界联系得并不多,特别是跟老一辈的学者。"我从来不爱主动与人交往。"他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任继愈先生是我这么多年来惟一保持联系的老师。"而这种联系在北京时间7月  相似文献   

16.
马晓高 《攀登》2005,24(Z1):78-79
宗教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同其它社会要素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也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驰骋中国商界500余年,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肯定晋商崛起、兴盛及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它的封建性。这种封建性不仅表现在晋商自身的经营活动保留着旧式商人的基本特征,还表现在它与清政府结成的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中,表现在它与手工业经济的联系上。对于近代工业,不同时期的晋商采取了迎乎不同的态度,其间发生的深刻变化,正是晋商出封建商人向近代资本家转化的重要标志。一、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晋商之发端、崛起与封建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其兴盛,这种联系更为普遍、深入,…  相似文献   

18.
北魏后期,国家开始设置“道”。这种“道”,实际上是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规定的活动范围。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由这种设置特点所决定,“道”成为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活动的特殊区域;“道”的设置具有临时性,其存续时间与大使、征讨都督与行台的任职相联系;“道”规定的区域范围是不明确的。至北魏末年,行台的设置开始具有地方官化的趋势,其明显表现是多以州刺史和都督诸州军事兼任。因而,与这些行台的任职相联系的“道”不仅设置的时间延长,并且具有比较明确的区域范围,实际上成为一种不稳定的行台区。这种不稳定的行台区,正是东魏、北齐稳定行台区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江南地区工业资本与土地积累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江南地区,工业资本与土地积累联系极为紧密,这种联系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般现象,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一;土地积累补充了工业资本的不足,尤其在企业处于资金困境时,以土地积累投资工业企业,可以获得意外的好效果;工业资本对农村的投资,引进了新生产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韩东育 《日本学论坛》2002,12(3):99-104
丸山真男的学术研究,在揭示出“日本早期近代化的基础奠定于江户时代”这一重要事实的同时,也超事实超学理地扩张了他的想象,这种想象,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原型论”当中,由于该理论与“日本主义”之间存有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直接与少数人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蔑视论”互为表里,因此,提出并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相信将有助于加强21世纪中日两国深层次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