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狗外交     
最近一部有趣的电影在香港上映——《当总统遇见皇上》(HydeParkonHudson),其中讲述了一段国际外交上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2.
丝晨 《文史博览》2007,(5):34-35
197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抵达北京后,与周恩来总理正式敲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正式访华。一向主张“外交无小事”的周总理开始为中美谈判殚精竭虑,连客人访华期间的菜谱都要亲自审定。  相似文献   

3.
王艳芬 《世界历史》2005,(3):129-131
当大家习惯于谈论大国或强国外交时,我们对书架上满是像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外交的相关著作也就习以为常了。于是乎,给读者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只有大国或强国外交了。的确,从历史上看,外交似乎一直是大国或强国的专利,但诚如《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史》①作者汪诗明  相似文献   

4.
许正 《文史博览》2005,(4):43-47
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说了一句永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这次越洋的握手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世界格局随之出现变化。围绕这次握手及为此展开的漫长外交铺垫,谈判桌旁折冲尊俎的指挥较量,已经为许多知情者追述得详实无遗。然而,为确保这次握手不致因意外而中辍,其背后的警卫和接待服务细节,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墨非 《文史月刊》2010,(3):48-4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堪称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时最重要的会谈,是与毛泽东的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最高级会晤。但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跟你只谈哲学,其他具体问题要与周恩来谈。  相似文献   

6.
对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可谓众所周知,许多人对其中的些许细节都耳熟能详。它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外交格局,甚至国际关系格局,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尼克松下台以后于1976的访华内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得以复国。而此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实力最强的国家,波兰积极追随法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时,欧洲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波兰东西两边的苏联和德国实力逐渐增强,处于夹缝之间的波兰的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为求自保,波兰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推行了等距离外交。但由于各种原因,波兰的等距离外交并没有挽救它再次被瓜分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10分.美国总统的副机首先降落在东郊天竺机场,尼克松的专机则在预定的11时30分准点着陆。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迎的仪仗队员多达360人。欢迎仪式后,周总理和尼克松同乘一辆红旗轿车,直趋钓鱼台国宾馆。  相似文献   

9.
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之间实现了和解。此后至1973年5月双方互设联络处,结束通过秘密渠道进行沟通的方式,建立起正式的直接的联系机构,中美双方一直从实现各自战略构想的大方向上,谋求两国关系的稳步发展。但是,越南战争还在继续,美国仍然希望北京能够影响河内的谈判方针,以助其尽快摆脱战争梦魇。中国这时对越美方针的变化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周幼马 《纵横》2010,(4):14-17
“公共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而,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时,中共的第一次“公共外交”活动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1.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事访问”,因此礼仪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2.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后,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说了一句永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2年没有交往了!”  相似文献   

13.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  相似文献   

14.
《纵横》2013,(10):26-30
编者按: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事业中,被称为“中国对外窗口”的外交部礼宾司见证了我国外交史上一个个重要时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时刻要同国内外高层领导人打交道,在普通人眼中,礼宾工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期,外交部礼宾司原代司长鲁培新先生,通过回忆他所亲历的礼宾工作,以及对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背后历史细节的深层披露,来记录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外交部礼宾司在我国外交事业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16.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体的环境行动.美国的环境外交因先于其他国家而取得了国际环境领域的有利地位,并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达到一个高潮.不过,尼克松的环境外交更多地着眼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现实利益,与第三世界为实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环境主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他还以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了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18.
1793年,马嘎尔尼在英王乔治三世授意下,率领庞大使团开展了对华的远洋访问。在此之前,英国刚刚经历了在北美的巨大失败,商业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其不得不调整外交策略,致力于与新的国家建立愉快的对双方都有利的通商,而同时极力避免会产生的摩擦和非正义的行为的殖民征服。  相似文献   

19.
武新明 《湖南文史》2012,(11):23-24
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都处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新中国的领导人抓住一切机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发展对外关系。除了大家熟知的“兰花外交”、“乒乓外交”外,还有不少其他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从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都处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新中国的领导人抓住一切机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发展对外关系。除了大家熟知的“兰花外交”、“乒乓外交”外,还有不少其他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