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2011,(2):3-3
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女警官陈炜抽空到看守所看望了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王东。陈炜给他说:“我最近去看望了你母亲。老人家现在身体很好,她希望你能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争取宽大处理。”曾负案潜逃16年的王东望着陈炜,泪眼婆娑,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2.
猴年春节后不久的一个下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康生来到省政协民主党派宿舍楼,看望已故凃月僧先生的遗孀陈宜蕙女士和他们的子女,亲切地握着陈女士的手说:“我是册亨人,作为家乡人来看望您老人家和您的家人D先思医】党な伲捕韧砟辍!蹦暧猓福此甑某屡看髯胖鳎嘧派碜映粤Φ靥呕瓶瞪缀偷幕坝锖螅档溃骸靶恍唬⌒恍唬 被瓶瞪瓜虺屡吭土嘶ɡ汉兔褡迨止ひ掌罚⒋笊厮担骸懊窆玻改曛粒常澳辏瑑蛟律壬诓岷嘞厝蜗爻な保钡乩习傩瞻炝瞬簧俸檬率凳拢两窭习傩栈勾鸦澳兀 碧崞鹪诓岷嗟耐…  相似文献   

3.
罗公,得知您四月初住院后,一直想去看望您,但多次被劝说,先不要打扰您,待康复后再说。可您一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与您见面、说话。我还想再次劝您少出  相似文献   

4.
袁雪尘 《江淮文史》2011,(5):131-136
父亲大人,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轮船已经载着我穿过台湾海峡,到达上海了!而此刻,在展纸给您老人家写信话别时,我还在基隆港的一家小旅店里。我现在心理是复杂的,我将要离开您和家人,远走他乡,不知何时才能重聚,也许一生都没有机会了,  相似文献   

5.
享誉海内外,深受国人尊敬的最后一位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于1993年3月14日晚在汉口寓所安祥逝世,享年104岁。喻老在世之时,我曾多次登府拜谒过他。记得是在1989年端午节上午,我又怀着崇敬和求教心情,再次看望他老人家。那时他虽已百岁高龄,然仍耳聪眼明,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温家宝就常去看望何泽慧。在温家宝担任总理后,则向何泽慧承诺每年都去看望她。温家宝对何泽慧说:"您为国家作过贡献,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您。这就是我每年要来看您的原因。"谁知,2011年的中秋节还未到,97岁的何泽慧院士却于这年的6月20日驾鹤西去了。作为何泽慧的家乡人,笔者为苏州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物理学大家而自豪,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她的故居和母校,对其为什么要选择学物理以及在清华大学和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所经历的两次抗争有所了解,于是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初,八届政协第六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第十世班禅大师的母亲索朗卓玛接到一个电话,说一位大学教师张钦要来看望她老人家。索朗卓玛使劲搜索自己的记忆,怎么也想不起张钦这个人。3月8日,这一天正是国际妇女节,老人家在寝室安坐着,等待着那位素未谋面的客人。下午3点,当张钛夫妇抱着一张大幅照片走进来的时候,索朗卓玛的眼睛湿润了,她被一个汉族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了。看着这张照片,老人回忆起了那个年头,那个场景,她紧紧握着张钛的手,许久也不松开。这张放成24寸的照片拍摄于38年前,画面是年轻的十世班禅正在和一位汉族…  相似文献   

9.
唐吟方 《收藏家》2000,(10):34-35
我国古代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7月初在北京寓室迎来了90华诞。首都文化界人士集会为徐邦达先生举行祝寿活动。文化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看望了徐邦达先生,并转达了李岚清副总理对徐先生的生日贺辞。本刊记者为此对徐邦达先生进行了专访。记者:您是怎么进入鉴定圈的?您的第一个画学老师李醉石,现在不大有人知道,从他的名字来看是学石涛的。您喜欢  相似文献   

10.
刚开始编辑此稿的时候,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又见到了我所敬重的张厚恺老前辈的音容笑貌,我感到很亲切,但我没有想到打个电话问问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我同张老有一段交往,有段时间我刊准备请他来帮我们搞编辑工作,但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终不能如愿,我错过了向他老人家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当此稿三校向作催要张老的照片时,却得知张老不幸仙逝的消息。心情突然沉重,一位热爱史工作的老人又走了。年前,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何伟庚老先生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几次托人捎来口信,希望能与我见上一面,我竟没有抽空去看望他。我总以为时间还长,我一定要买一束鲜花送到他的榻前,不料,没听到何老一句嘱咐,他老人家也匆匆地走了。作为年轻的后辈,我竟然连即将病逝的老作的一个简单的愿望也没能满足他。痛苦的心情,化作数行字,表达我对两位老先生的哀悼。  相似文献   

11.
从1952年到1986年离休,郑长秋一直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专职负责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特别财务。吴连登告诉记者,"郑老对毛主席稿费的收入、支出究竟有多少最了解。"吴连登来到了郑长秋同志家。郑老听说毛主席的稿费被炒至上亿元,非常惊讶。"毛主席的稿费一直是我管的,到他老人家1976年9月逝世,共计为124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肯定是准确无误的。"郑长秋还记得,1976年10月初,汪东兴到毛家湾检查毛主席遗体的保护情况,顺便到"毛著"编委会去看望同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徐明庭老师92岁高龄了,对于他的离去,我还是毫无思想准备,还是觉得太突然太突然。前两天还在同妻子商量去看望徐老,正考虑如何爬上他住的七楼,仅仅过去两天,想不到他老人家就驾鹤西去。这一天是2019年1月15日。惊闻武汉文史战线的这位老战士的离去,心里顿觉空落落地:今后有事能问谁?多少年来,我们碰到疑难问题,都是向徐老求教呀!在我的卧室里,常年放着徐老送我的  相似文献   

13.
陈永(以下简称陈):您今年已是87岁高龄,经历两个时代的变迁.这次采访,我想从您最近的生活开始. 王玉龄(以下简称王):2012年,我去湖南看望老兵时摔伤,小腿骨折至今尚未完全恢复,现在靠轮椅生活.近年来,主要社会活动都是围绕纪念抗战和关爱抗战老兵展开,我儿子张道宇和张自忠的孙子张纪祖一起在做关爱老兵的公益项目.现在国民党部队在抗战中的作用终于得到承认,我很欣慰.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18日晚上7点,给山丹县志办杨争山主任打电话,杨主任说我所修改订补的方言章已经收到,但最近因植树,暂时未来得及审读。电话挂断没一分钟,他又打电话过来说郭兴圣先生已于本月11日晚8时去世,16日凌晨安葬于老家奇芦堡郭家洼。闻听此讯,我痛悔自己近两年多来没能抽空去看望老人家,更惭愧的是,我竟完全不知道他得病的消息。今年春节给他打电话拜年,听他声音依旧洪亮,笑声依旧爽朗,完全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5.
齐良芷 《收藏家》2008,(11):47-51
2008年9月16日,是先君白石老人逝世51周年纪念日。光阴荏苒,转眼间就是半个世纪。老父离世之际,我还是个26岁的青年,而今已届耄耋之年了。每忆当年在老父画案前看老人家作画,听老人家教诲,为老人家磨墨调色,得老人家手把手地传授画艺的往事,不觉感慨万千。我家兄妹共10人,老父独钟于我这个小女,自我记事起20余个春秋,  相似文献   

16.
高勇 《文史博览》2013,(11):22-22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一张,人民币10元。不对,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  相似文献   

17.
报载,每年的9目9日,毛主席纪念堂的工作人员都会早早地看到一辆黑色轿车悄然驶来,他们知道这是华国锋又来看望毛主席他老人家了。 在毛主席的诞辰或是忌日拜谒毛主席纪念堂成了华国锋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位当年中国政坛风云人物对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且这感情绝难用语言和文字加以表达。当他神情肃穆地行走在纪念堂前笔直的甬道上时,他是否会眯起眼睛再一次仔细端详眼前这高大的建筑物?当他定定地站在毛泽东那富丽堂皇的水晶棺前,他又会想到什么呢?是“你办事,我放心”的无价承诺?还是一举粉碎“四人帮”的壮怀激烈?抑或是往事如烟,世事…  相似文献   

18.
汽车从日喀则城西开出,顺着中尼公路越过萨迦县霞布吉定镇,好不容易找到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老人家,本想好好跟老人家聊聊,不想却被接二连三拜访老人的“刀客”所打扰,他们是来自陕西、云南、浙江、东北、北京等地的游客、刀剑收藏者和藏文化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1990年7月3日,邓小平视察为亚运会新建的体育设施。他向陪同视察的北京市和国家体委的负责人说:“你们对申办奥运会下决心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他老人家虽然只是提问,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理解,这是他老人家下的斩钉截铁的决心。邓小平的决心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08,(4):72-72
“文革”后期,大巴山区响应上级号召,举行了一次批判《水浒》大会。要求人人上阵,个个发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未能到会,听了家人含含糊糊的传达,把《水浒》听成了水壶。他又急又气,背上50年代退伍时带回的那只旧水壶,就匆匆去找公社书记讨个说法:“听说你们要批水壶,我带来了,不知它犯了哪条法。”说完将水壶摔给了这位公社领导。书记本身就对这种搞法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只得很简单地作了一下解释:“老人家,您的水壶没犯错,我们要批的是宋朝的《水浒》,您还是把水壶拿回去吧!”这下老农放心了:“谢天谢地,亏得我家里没藏有那玩意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